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纪念皖南事变烈士殉难和新四军重建军部60周年,特将时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的夏征农同志,在皖南事变中突围到达苏北的传奇经历记录在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九三九年七、八月间,我由新四军三支队六团三营调到军部警卫连(也称特务连)当战士,全连只有九十多人,编为三个排。当时军部驻在皖南的南陵县和泾县之间的云岭镇,我们连驻在军部附近的六甲村,任务是为军部担任警卫工作。当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策划已久的皖南事变终于发生了。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奉命北移,分三路纵队前进。新二支队的老三团、新三团,军部的司、政、后机关和教导纵队等为中路纵队。早在3个月前,叶挺军长意识到形势的恶化,特意把主要从闽西出来的红军指战员组成的老三团,由铜陵县凤凰山调回云岭军部附近的北贡里一带,负责保卫军部,直接保卫军部的是该团二营六连。此时,六连作为中路纵队前卫尖刀连,肩负着保卫军部和夺关开路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正故事从一张老照片说起。这张老照片从左至右为赖石昂(在新四军时叫石昂)、陈惠、陈宜。他们都是泰国归侨、潮汕同乡,当年又都在新四军军部工作。这张照片是他们于皖南事变前夕,在新四军军部(云岭)的后山上照的,3位战友以略带自信的神态亲密地拥在一起,生动地映入我们的眼帘。但在不久之后的皖南事变中,他们天各一方,  相似文献   

5.
徐南 《党史纵览》2001,(5):33-34
在皖南事变血与火的洗礼中光荣诞生 1941年1月上中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大部牺牲、被俘或失散,仅2000余人突出重围。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在而北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随后将华中各地新四军部队9万余人改编成七个师,继续在华中敌后广大战场坚持抗日斗争。3月17  相似文献   

6.
王志刚 《湘潮》2011,(3):6-9
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着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主动权,不但打退了国民党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而且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使部队由原来的6个支队扩编为7个正规师。蒋介石妄图通过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来达到消灭新四军的阴谋也彻底破产。在这一过程中,刘少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1年1月4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新四军3个纵队都进行了转移、突围.其中,新四军第2纵队在皖南事变突围脱险中一直作为主力,拱卫在军部和军首长周围,尤其是在石井坑血战中,担纲坚守,殊死拼搏,为军部决定最后突围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后来突围时,折转向北的第2纵队最早从繁昌油坊嘴渡江成功脱险.  相似文献   

8.
3年前,我在新四军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工作,知道李德和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当过项英的警卫员,皖南事变前是新四军军部的警卫排排长,皖南事变的全过程他都参加了。为此,我常请他谈起项英和皖南事变的情况。下面是李老的回忆。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泾县红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泾县是革命老区,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也是皖南事变的发生地,国家"红色旅游"工程的实施,为泾县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泾县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键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0.
胡居成 《党史文汇》2003,(12):43-44
皖南遗恨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军部和部队9000余人覆没,罪魁祸首是蒋介石、顾祝同。如果从新四军内部来讲,项英、叶挺之间相互让步,特别是叶挺为了满足项英“大主意由我来拿”的欲望,对自己的一些正确主张不能果断坚持,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1940年12月10日,皖南新四军向长江以北转移,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由云岭向东北方向行进,先到苏南溧阳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再待机通过敌占区,渡江到苏北。这条路线是苏南第一、二支队往返皖南军部所走的路线,也是顾祝同认可的“合法”路线。但这条路线自国民党对八路军、新四军发出“皓电”(10月…  相似文献   

11.
正1940年,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限令新四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开赴到黄河以北。1941年1月,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在北移的过程中,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遭到国民党军队的伏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遭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1月18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皖南事变的指示,说明事变的真相和反对国民党进攻的方针。20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重整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  相似文献   

12.
皖南事变后不久,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1月25日在苏北盐城重建。同年7月上旬,日军以7000余兵力为骨干,辅以李长江、杨仲华等部伪军,共纠集两万余人,以日军第十二旅团长南浦襄吉为总指挥,拟犯盐城,围歼新四军军部及其主力部队,新四军军部被迫撤离盐城,转移到阜宁县侉周、停翅港一带。 1942年底,日军扫荡重点移至华中,日本东京报纸叫嚣:“予韩(德勤,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作者注)总部苏省府及新四军军部  相似文献   

13.
陈毅在苏北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主任。这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后,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赵凌波被新四军击毙赵凌波,四川泸县人,1908年生。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北撤时,赵凌波任第一  相似文献   

15.
柳守忠 《湘潮》2004,(4):11-1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顽固派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了新四军番号,并欲进攻新四军江北部队。在这一严峻形势下,毛泽东在延安代表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下达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  相似文献   

16.
李子芳烈士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过去我和他不熟悉,抗日战争爆发后,闽东独立师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团开往皖南,一九三八年一月,军部派李子芳同志带领有一、二十人的服务团部队,和我们一起出发北上,在到达皖南后他就回军部了。所以,我谈的是一九三八年一月他在南昌和我们一起北上到达皖南的这段情况。  相似文献   

17.
《党史研究与教学》1995年第 1期刊登了写于1994年8月8日的拙文《新四军新军部何时成立》,现根据近来所见材料,对拙文作几点补充。 新四军新军部成立于1941年1月25日的根据,除拙文已提到《陈毅代军长就职演讲》、陈毅《论皖南事变及新四军的态度》、赖传珠《抗战四年来的新四军》三个外,还有三个:  相似文献   

18.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反共独裁的蒋介石集团先后掀起三次反共逆流,其中最为险恶的就是震惊中外的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周恩来同志在皖南事变的解决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率领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多人转移。1月6日,他们行到投县茂林山区时,突然遭到任县国民党军队的阻击。接着,顾现同调来七个师大约7000人的兵力,围攻新四军。新四军被迫迎战,经过七昼夜血战,在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情况下,我新四军只剩下不足千人冲出国民党防线,其余全部牺牲。其中有政委项奖、参谋长周于昆,政治部主任表国平。叶挺为…  相似文献   

19.
粟裕将军军事谋略艺术纪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迅速在江苏盐城重建军部,下辖7个师。粟裕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后又兼任第一师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和政委、苏中区党委书记。 苏中位于长江以北,京杭大运河  相似文献   

20.
叶挺将军,北伐名将。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出任新四军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叶挺为保全新四军军部在转移途中遭围攻的全体将士,主动下山与国民党谈判,竞被国民党当局无理扣押,身陷囹圄。后被辗转押往重庆郊外歌乐山下红炉厂秘密囚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