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的相关研究,包括老年人的权益保护、老年犯罪问题等也应该受到重视,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尤其缺少对老年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老年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报告。本文就老年精神病人的犯罪问题及民事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特殊精神病医院 (一)司法精神病学医院(Forensic Psychiatry Unit) 主要承担辖区内的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及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任务.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有病无罪”观念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法学领域很少开展对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致使形成“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裁判精神病人是否犯罪”的态势,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司法精神病学近几十年的变迁,以此为参照,发表了对精神病人犯罪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何恬 《证据科学》2007,14(1):I0012-I0017
受“有病无罪”观念的错误影响,长期以来法学领域很少开展对精神病人“犯罪”的研究,致使形成“精神病学鉴定专家裁判精神病人是否犯罪”的态势,忽视了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保护.笔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美国司法精神病学近几十年的变迁,以此为参照,发表了对精神病人犯罪研究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试论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民事诉讼案件的数量逐年增加,2002年北京市各级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与刑事案件的数量之比为10∶1。与之相应,民事案件所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也逐年递增。笔者就几年来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归纳、总结,以期抛砖引玉。1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种类民事案件中涉及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一般可分为三类:(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侵权事件的因果关系;(2)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3)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伤残评定。1.1被鉴定人所患精神疾病与民事…  相似文献   

6.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犯罪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hang QJ  Hu ZQ  Cai WX  Yu XD  Gu Y  Jiang MJ 《法医学杂志》2006,22(1):58-60,69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的犯罪学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登记量表,对83例MR患者的犯罪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对轻度MR与中重度MR的犯罪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MR涉嫌犯罪者中轻度MR占62.7%,中度MR占22.9%。性犯罪占37.3%,凶杀占34.7%,财产犯罪等占28.0%。犯罪动机明确者占96.1%。有犯罪史者占34.7%。轻度MR与中重度MR两组间作案预谋(χ2=11.9,P=0.001)、作案目标确定(χ2=7.531,P=0.006)、作案动机(χ2=7.920,P=0.019)、作案类型(χ2=7.855,P=0.02)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涉嫌犯罪者以轻度居多,犯罪类型以性犯罪及凶杀犯罪占比例较大,大多数犯罪动机明确。轻度MR组有作案预谋、作案前确定目标者明显高于中重度MR组。中重度MR作案动机为性满足者明显高于轻度MR。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法律职业群体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专家为调研对象,就刑事程序中的精神病鉴定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运用访谈、问卷、阅卷、调取司法统计数据等实证研究方法对目前我国刑事程序中精神病鉴定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展开了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司法精神病鉴定主体与鉴定管理体制,鉴定程序的启动,公安司法人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判断,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刑事案件的鉴定无疑是最重要的,各类报导较多,而有关民事案件的文章则较少。作者在鉴定实践中,发现最近几年诉讼者因一方患精神病而要求离婚的案件越来越多,精神病人的离婚问题日益成为突出问题,在司法鉴定中占较重要的地位。我室自1986年9月~1990年12月共受理司法精神病学鉴定132例,其中离婚案22例,占15.5%。现将22例资料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在我国,在开展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工作中,涉及得最多的是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问题。可是国內法学界对这个重要问题恰恰研究得较少。要为此而责备法学家是不公平的,因为这项任务的完成不可能由一家承担。现实情况赋予了司法精神病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深入探讨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问题已迫在眉睫。司法精神病学的研究不可能脱离精神病学和法学,本文围绕这两方面的知识,对如  相似文献   

10.
编委点评     
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曾被从地方到中央、从报刊、互联网到电视多家、多种媒体多次、长时间报道 ,其影响之大 ,自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史以来可谓空前 ,尘埃落定之后 ,从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专家、法律界人士确实应该冷静地对此进行一些反思。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其中有些问题尤为突出 ,在此加以重申。本案对我国司法精神病学发展造成了较坏的影响 ,虽不可否认在相当程度上存在媒体炒作的因素 ,但是 ,本案先后经过 5次各级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鉴定结论不一。这暴露了我国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对市级鉴定不服到省级…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人凶杀案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精神病人杀人的作案特征与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以精神病人 ( 74例 )与非精神病人 ( 77例 )的案例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精神病人杀人具有突发性、公开性、残忍性 ;妄想 ( 4 7 2 % )、幻听 ( 31 3 % )是其促发杀人的主要危险因素 ;犯案以精神分裂症居首位 ( 4 0 5 % ) ,其次是躁狂抑郁症 ( 14 8% )。作案特征与作案动机是精神病人凶杀案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是司法鉴定中与法学关系最密切的一种鉴定,其中涉及的法学问题多样且复杂。笔者试从法学的角度给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作以下定义: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综合各种证据,运用其专业知识(主要是医学和法学)进行医学诊断及分析论证,最后证明相关法律事实的过程。本文以刑事责任能力评定为视角,讨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涉及的证据和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13.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然而司法人员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人员对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研究甚少。存在着相当多的概念的混乱与分歧。本文首先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诸多定义。并简要分析了民事行为能力与诉讼能力的异同:然后详细介绍了当前司法精神病鉴定中民事行为能力分级分歧:最后从法律依据。实践运用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民事行为能力三级评定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精神病学研究人员对野兽条例、妄想标准、不可抗拒冲动检验、M'Naghten规则等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的典型案例耳熟能详,但对这些案例中的行为人处置却不甚熟悉。介绍这些行为人的最终处置,并结合国内外监护治疗研究现状,对肇祸精神病人的强制监护治疗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司法鉴定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五章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前面讨论的是所有司法鉴定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致力于研究适用于各种鉴定学科的一般规律。而在此之后 ,还必须将其运用到各种鉴定学科中才具有实际意义。而在司法鉴定学各论部分众多的鉴定学科中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是最特殊的 ,其中的问题最多 ,对此的非议也最多。因此 ,本文设专章讨论。第一节 精神病人的法律问题和法律制度一、精神病人的法律问题精神病人的法律地位是一个涉及精神病学的法学问题。从法学原理上讲 ,精神病人的法律地位取决于其精神能力的完好程度。由于其精神能力的缺失 ,在法律上对其主体资格进…  相似文献   

16.
88例服刑犯人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监狱委托对服刑犯人进行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下简称:司法鉴定)日趋增多。为了体现法律的公正、公平,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避免犯罪分子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伪装精神疾病,提高司法鉴定水平,本文拟对服刑犯人的司法鉴定案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1材料与方法1.1资料资料来源:1995~2001年期间首次在我院作的服刑犯人司法精神医学鉴定案例88例,资料完整,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修订版)(《CCMD-2-R》)。1.2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调查,对88例鉴定案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诊断、…  相似文献   

17.
司法精神病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诞生和演变与法学的主旋律始终保持一致。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是司法精神病学的主要构成部分,英国1843年的麦克·纳顿条例是专门就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的法律规定,它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立法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美国最近20多年处理违法精神病人的法律改革对现代诸国的司法精神病学完善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所以研究英美两个国家这一方面的司法精神病学的历史和现状对推动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的进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退鉴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2013年至2016年间的96例退鉴案例。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鉴定类别、鉴定事项、退鉴原因。结果 (1)4年间退鉴数量的绝对值和构成比均呈增加的趋势;(2)退鉴案例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88.5%,85/96);(3)退鉴事项主要是广义的民事行为能力、对特定的民事事务的行为能力、诉讼能力;(4)退鉴原因主要是"被鉴定人拒不配合或者鉴定活动受到严重干扰"(43.8%,42/96)和"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33.3%,32/96)。结论精神病司法鉴定退鉴数量趋于增多,其中以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为主,退鉴原因主要是当事人不配合及鉴定材料不够完整、充分。建议委托人在鉴定前与鉴定人和当事人进行必要的沟通,以保证鉴定活动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行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定诊断与鉴定前临床诊断的一致性。方法利用自编调查资料整理表回顾性收集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2014—2017年进行刑事责任能力鉴定的1 369例被鉴定人的鉴定资料,将鉴定意见的精神障碍诊断结果和既往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369例被鉴定人中,鉴定诊断有精神障碍者964例(70.4%),无精神障碍者405例(29.6%)。前者有临床诊断者为63.3%(610例),高于后者的43.2%(175例,P0.05)。鉴定诊断的各类精神障碍中,癔症、应激、神经症类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高(86.7%),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临床诊断的比例最低(9.6%)。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总体一致率最高为精神分裂症类(98.4%),人格与行为障碍(33.3%)最低。有精神障碍组临床诊断与鉴定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84.1%,Kappa值为0.759。相比门诊诊断,住院诊断和鉴定诊断的一致率(85.9%)更高(P0.05)。结论在能提供既往临床诊疗资料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被鉴定诊断为有精神障碍者,其鉴定诊断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临床诊断(尤其是住院诊断)对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Zhang GZ  Zheng XD  Ge XF  Liu HX  Huo KJ 《法医学杂志》2006,22(2):104-106
目的研究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后各方对结论及处理的看法及社会影响等随访因素。方法作者通过通信函调、电话随访和登门拜访等三种方法,用自编调查表对208例鉴定案例分别向委托机关、被鉴定人本人或家属、受害人本人或家属进行随访。结果被鉴定人受教育年限平均为4.84年,以30岁左右已婚男性农民居多。暴力犯罪(129例占83.77%)远较非暴力犯罪(25例占16.23%)为多,前者又尤以杀人(44例占28.57%)为最常见。本资料再鉴定率为2.93%。被鉴定人及其家属对34例无责任能力的处理意见认为恰当的占76.47%,对判为无罪释放的28例,认为处理恰当的占71.43%,认为不恰当的占10.7%。对就医者几乎全都满意,对判刑或关押的认为恰当与不恰当者各占43.18%。受害人目前现状为死亡7例,残废10例,恢复健康10例。被鉴定人及其家属的意见与司法机关认为案件引起的社会影响似乎无关。被司法机关无罪释放的41例(26.62%)被鉴定人中,再杀人2例(4.87%),放火2例(4.87%),盗窃2例(4.87%),回归社会后有破坏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者3例(7.31%)。结论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建立违法犯罪精神病人的监管和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