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街村驱鬼     
1村里流传着一个鬼故事:人们招惹了至阴至邪、道行高深的蟒精,蟒精兴风作浪,村里从此不再太平……命案引出鬼故事早在1999年10月份,我县田氏派出所副所长张海斌就听说过这么一桩蹊跷事,南街村一个6岁的孩子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像是撞上了鬼,一头栽倒在地上死了。张海斌找到孩子的父亲曹章文了解情况,老曹对张海斌说,怨不得天也怨不得人,只怨孩子命贱,死了就死了罢,人,已经埋了。事情仿佛就这么过去了。其实,这既不是南街村“鬼案”的开始,也不是结束。2003年2月6日,南街村又闹鬼了。这天下午,邢春景家的儿子航航正在屋里跑着玩,忽然摔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2.
受用不起有个财主十分霸道,佃户在路上见到他都得叩头、让路。少年郑板桥决心要治治这个财主。他和给财主喂驴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着财主,给驴鞠一躬,然后把驴打一顿。后来,只要郑板桥向驴鞠躬,这头驴就吓得乱蹦乱跳。这天,郑板桥见财主骑着驴过来,冲着驴就鞠躬,驴子一看是郑板桥鞠躬,就乱蹦乱跳,把财主摔在地上,财主被磕得鼻青脸肿。过了几天,财主又骑驴出门,郑板桥连忙迎上去鞠躬,驴子被惊得乱蹦,财主急忙下驴,哭笑不得地说:“小板桥,你小小年纪就这样知礼,实在难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礼吧! ”他还对别人说:“郑家这小子,长大后必定大富大…  相似文献   

3.
<正>齐白石是很会过日子的人,俭而近乎吝,并给世人留下了许多趣味横生的话柄。齐白石自己打造了一个大柜子,吃的用的全都锁在里面,钥匙随身带着。黄永玉在自述《比我老的老头》里,谈到自己经李可染引荐,第一次拜见齐白石的情景: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搬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  相似文献   

4.
某妈,牵女儿走在路上,后面跟了一串儿手持黑塑料夹的男女,一路追着唤:大姐,小姐,姐姐——叫这么甜,是想让她周末带孩子去上一堂免费的网络教育课。孩子妈坚决不停下脚步,抱定信念一直往前走。孩子死拉住妈,拖着哭腔喊:我要去!我要去!场面仿佛当年高玉宝喊:“我要上学。”这个自  相似文献   

5.
驴的脾气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农夫牵着一头驴在山道上行走,道旁是万丈深渊,当农夫发觉驴子走得太靠边时,就赶紧将它向里拉,不想冒犯了驴脾气,农夫越向里拉,它就越往外挣,结果这头犟驴摔下了深渊。其实驴的这种脾气,并非它的专利,某些人的脾气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犯了错误别人帮助批评指正,他当作是出自己的洋相,产生逆反心理,认为犯了  相似文献   

6.
何礼利 《湖湘论坛》2001,14(1):78-78
所谓“非议”,一般来说,是指那些带有某种贬义的议论。领导者生活在群众之中,一切领导活动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人们会更加注重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领导者发出“非议”。领导者要正确对待“非议”。  一、要独立地思考“非议”  印度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完了,孩子骑驴回来,老人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他不懂事,叫老人徒步。后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忍心;老人便急忙将孩子抱到驴子的鞍鞒上,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他们都下来…  相似文献   

7.
唐,元和年间。细瘦的李贺骑着匹瘦驴走在乡间柳下的土路上,梳两个的髽髻的书童左顾右盼地跟着。这位被后人称之为"诗鬼"的李长吉有个习惯,他通常把随手偶得的诗句记录下来塞入身后的破皮囊中。书生、驴子、童子各怀各的心事走在同一条路上。闲庭信步间,只见一贼人悄然而至,电闪雷鸣般把那装满呕心沥血词句的口袋一把抢走绝尘而去,看着贼人远去的背影,人、驴、书童结成了一个目瞪口呆的表情同盟。2013年6月27日,也就是我的手机丢了以后,我在梦里  相似文献   

8.
青春的路上,我们一路欢歌,一路前行。漫长的路,时而艰险,时而平坦。开始的一段路,我们边走边笑,轻松而快乐。走着走着,路渐渐变得难走了,低回百转,陡峭难爬。那矗立在我们眼前的一座座高山,好像永远无法逾越。可是,青春的路上,是不允许回头的。每当我感到疲倦时,总想在路边休息一会儿,但是一个又一个同伴从我身边悄然而过,我很想站起  相似文献   

9.
狡猾     
在福州,早市,一老太太很自然地弯腰拿其买好装好的一把葱,正要走,被卖菜的老头长声叫住:麻烦把韭菜留下来!老太太先是听不见,老头懒得客气了:你拿走了我的韭菜!老  相似文献   

10.
庄恩岳 《今日浙江》2013,(12):61-61
有一头驴,非常喜欢听蝉唱歌。于是,它对蝉说:"蝉小姐,我很爱听你唱歌。我也想唱,但是我的声音太难听了,不知道你吃什么东西,才使自己有如此美妙的歌喉,能告诉我吗?"蝉听了驴的赞美后很高  相似文献   

11.
摇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既可以教孩子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公正的人。有这样三位母亲:第一位母亲拿回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相同。他的两个儿子看见了,都想要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弟弟抢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母亲听了很不高兴地瞪了他一眼,并责备了他。  相似文献   

12.
驴大、驴二、驴三是师兄弟,它们脚力都不错,结伴到一个集市上找活儿干。 恰逢阿凡提到集市上选和他一起周游世界的坐骑。他转了半天最后看中了驴二,驴二听说能周游世界,很高兴地跟阿凡提走了。  相似文献   

13.
安勇 《传承》2008,(23):53-53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自己也没有看答案,就出给了学生。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  相似文献   

14.
移民的理由     
<正>凡事总有缘故,移民也不例外。近日在报刊上读到一位母亲叙述移民的理由:"我就是希望他(孩子)能回到我小时候那样子——上下学自己去,走几条马路就到学校,遇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用家长去接,路上没那么多汽车,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5.
我小的时候,曾祖母讲过一个故事,人死了之后,像旅行一样在路上走。走着,看到路口摆两碗酥油。一碗黑,一碗白。酥油白的好吃,细腻香醇。黑的粗粝,苦,酸。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纪行     
一、共话“代沟”中国有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话:“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每一个人到暮年的时候,都会对孩子大谈自己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英雄业绩,并于希冀孩子尊敬自己的同时,还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所谓未竟的理想。更为有意思的是,几乎是到了父子、父女一见面就谈的地步。结果,孩子开始还忍着脾气、耐着性子听,久而久之,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一听就皱眉  相似文献   

17.
山村旧事     
山村旧事赵红梅那年,我们到陕北梁家沟灌户已有半个月,瓦罐里的面已见底,队长派我留下磨面,并把队里的驴拉来优先让我们知青用。随着“的啾”一声吆喝,毛驴开始周而复始地转开磨,磨碎的麦屑顺着两叶石磨的间隙沙沙地流下来。我把麦屑扫进筛子,在筛扛上来回箩着,白花花的面粉落到筐箩里,这便是头茬面;将筛过的麦屑再倒回磨眼里继续磨着,筛过和落在筐箩里的面掺合起来就成了“标准粉”了。头响歇工后,几个男生回来了,他们看着毛驴笃笃地转着急得直搔头,闲驴走得太慢,于是几个人合计说“咱们每个人转20圈,准比它快!”说着就卸下驴套,把驴栓在树上。邓建设首当其冲,推起磨杆瞪瞪地跑起来,一气跑了20圈;下一个梅占津、哒挞——20圈,接下来陆子宏、李名康、尹小涧、吴小东……老乡们见了奇怪地围过来问道:“为啥不用驴,用个家推磨?”几个男生气喘嘘嘘地说:“驴走得太慢!”这时老乡们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娃不懂,人跑得再快,跑几回就熬不住了,驴走得慢,可它不停歇儿。”果然一轮下来,几个男生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了;又干了一轮已体力不支了,第三轮下来说什么也不干了,后来还是套上驴把麦子磨完了。现在回想起这段“以人带驴”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赏识教育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赏识教育"是由我国教育理论家周弘老师结合自身的教育经历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周老师将自己的聋哑女儿培养成留美博士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表明赏识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有实践意义。一、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突破应试教育的僵化体系针对中国现实中的应试教育模式,周弘老师在《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出,在教育过程中,对待孩子应该像农民对待庄稼,考虑孩子自身的需求和兴趣,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欣赏和赞美孩子,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味责备孩子,而应反思教育者自身是否存在问题,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开心乐园     
爱发牢骚的老头布朗先生老是抱怨他的发式,愤愤地指责他的理发师。一次刚理完发,他说:“我要我的头发从中间分开。”“我不能这么做,先生。”理发师说。“为什么?”布郎先生咆哮道。“因为您的头发是奇数的,先生。”难以从命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年轻貌美的威廉夫人,怀里抱着一个可爱的婴儿。一位中年绅士走了过来。“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绅士拉着婴儿的手自作多情地说,“白白的、嫩嫩的,像个富有魅力的贵妇人的手。”威廉夫人把婴儿往怀里拉了拉,冷冷地说:“先生,您搞错了两件事:其一,这孩子是个男孩,其二,您握的是我的手。”您搞错了“你…  相似文献   

20.
不变的善良     
一位老人路过乡村公路时,被一辆从后面开过来的小车碰着了,老人倒在了地上。路上没有行人,没有人看见。小车停了下来,从里面走出一个又白又胖的男人。男人看了看老人,老人就要坐起来。男人说:“你先别动,伤着哪里了?”老人说:“轻轻地碰了一下,没伤着。”男人又看了看老人,说:“你真的没伤着?”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男人说“:你没伤着,那我走了啊。”老人说“:你走吧。”男人走到车门边,要打开车门上车时,又回到老人身边,说“:你真的没伤着?那我真的走了啊!”老人说“:我真的没伤着,你走吧。”男人上了车,发动了引擎,又熄了火下来,再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