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史书载:唐太宗的内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没有登基时就有交情,又因为是辅佐太宗登上帝位的大功臣,所以太宗视为心腹,出入于卧室。太宗想把执掌朝政的重任交给他。长孙皇后听说后不同意,经常趁空对太宗说:“我已身为皇后,尊贵已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遍布朝廷,都享受高官。汉代吕后、霍光两家可作为深刻的教训。所以特别希望朝廷不要让我哥哥作执政大臣。”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 按当时的情况,长孙无忌论才干和资历,都确实无愧于唐太宗的第一功臣、第一助手。太宗要委以执掌朝政大权的重任,其实也是量才录用,“内举不避亲…  相似文献   

2.
据史书载: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是辅佐太宗登上帝位的大功臣,太宗将他视为心腹,想把执掌朝政的重任交给他。长孙皇后听说后不同意,经常趁空对太宗说:“我身为皇后,尊贵已到了极点,实在不愿意兄弟子侄遍布朝廷,都享受高官,汉代吕后、霍光两家可作为深刻的教训,所以特别希望朝廷不要让我哥哥作执政大臣。”太宗采纳了这一建议。   在当时,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论才干和资历,都确实无愧于唐太宗的第一功臣、第一助手。太宗要委以执掌朝政大权的重任,其实也是量才录用,“内举不避亲”并无不可。但是,…  相似文献   

3.
以俭素为美     
宋朝的司马光写过一篇《训俭示康》的名篇,教育自己的儿子司马康要以“俭素为美”。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太宗时的宰相李沅。他在家乡建的住宅,院子很小,只有牵马与掉头的地方。别人说院子太窄了,他说,如果是宰相官府,是显得窄了点。但是给家人住已经很宽敞了。另一个是真宗时的副宰相鲁宗道。  相似文献   

4.
魏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股肱重臣,性格刚直,以敢于犯颜直谏著称于世。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魏征曾先后直谏二百多事,劝戒太宗李世民以史为鉴,严守法制。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七年,杨誉(太宗李世民之子的妃子之父),在京城里仗势欺人,抢夺奴婢,触犯了国法。刑部下属官薛仁方将他拘留"勘问"。太宗知道后龙颜大怒,说"知是我亲戚,故作如此艰难。"即令杖仁方一百,"解所任官"。在这关键时刻,魏征挺身而出,指出:仁方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岂可枉加刑罚,以成外戚之私乎!高度赞扬了仁方"为国家守法"的精神。太宗在魏征的诤谏下,收回了原来的错误命令,让仁方依法对杨誉作了判决。  相似文献   

5.
精彩瞬间     
“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好文章往往是朴实的,即所谓意赅,言简”、“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谋弘远于具象之内,求长策于擘画之中”、“功夫在诗外,笔耕无止境”、“穿越字里行间,感悟多彩人生”……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5,(4)
<正>楚国是春秋五霸之一,与各诸侯国朝、聘、盟、会频繁,赴告、吊葬、贺庆、犒师、请成、乞师等外交活动不断,随着邦际往来和涉外事务的日益增多,楚国形成了由外疆至宫庭,由地方至中央的较为完善的处理外交事务的外交官体系。太宗楚国太宗史料记载较少,西汉刘向《新序》记载:"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令尹子西南面,太宗子敖次之,叶公子高次之,司马子反次之,昭奚恤自居西面之坛。……秦圭  相似文献   

7.
《前进》2020,(4)
正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讲述: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徵监斩,老龙向唐太宗求情。第二天太宗故意留魏徵下围棋,谁知午时三刻魏徵沉沉睡去,在梦中斩了老龙。老龙怨恨太宗,阴魂不散,闹得唐太宗夜不能寐。后来秦琼和尉迟恭站在宫门外保驾,老龙才不敢再来扰乱。太宗命人画了二人的形象贴在门口以保平安,也很管用。此事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们纷纷张贴二人画像,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代代流传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唐初名将,其中尉迟恭(585—658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开明和有政治远见的君王之一。其中有一段唐太宗“转怒为喜”的故事,看后细想,颇能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唐贞观六年,有一次下朝后,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院,大骂魏征:“这个乡下佬,总有一天我会把他给杀了!”在一旁的长孙皇后听到这话,询问为何大怒。太宗愤愤地说:“魏征每次上朝总和我过不去,当众顶撞我,使我下不了台,真可恶!”长孙皇后听后退了出去。过了一会,换了一套整整齐齐的正式礼服出来,恭恭敬敬地向太宗道贺。唐太宗觉得很奇怪,问她贺什么。长孙皇后说:“我听说,君…  相似文献   

9.
《群书治要》是贞观初年,唐太宗下令编辑的治世要典。太宗即帝位后,有感于前隋灭亡之失和创业守成之不易,积极求谏纳言,亟欲寻求致治之道。《群书治要》一书,即由魏征、虞世南、褚亮、萧德言等臣应太宗之需,上始五帝,下迄晋代,撷取经史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而成。尊述古圣先王之道统,陈列历代兴衰之根由,存简朴之意,去浮诞之说,彰明治体;以道导术,欲令见本知,简而易从。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0)
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  相似文献   

11.
让“马周”们到前台来杨树森马周是唐代中郎将常何的门客。一次,唐大宗命百官讨论时政得失。常何虽是一介武夫,没什么学问,但上呈的20多条建议都是非常重要的。太宗感到很惊异,就问常何.常何据实禀告:“这不是我写的,是门客马周代我起草的。”思贤若渴的大宗立即...  相似文献   

12.
论李白的咏侠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李白的咏侠诗章继光一唐代任侠之风与李白早期的任侠经历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过太宗、武则天、玄宗等统治者的努力,整个唐代前期经济发展,政局稳定。到玄宗开元期间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强盛的国力使民族自信心空前提高,并大大刺激了青年士人...  相似文献   

13.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朝中奸臣,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太宗非常重视,亲自接见上书人,向他问道:“我所使用的大臣都是经过反复考查的忠贤之士,你知道谁是奸臣?”  相似文献   

14.
鄂璠 《小康》2013,(5):26-27
美丽的关键是什么?中国需要怎样的生态建设?日前《,小康》记者对曾获得过首届地球奖,并写下《后望书》《、怅惘山河》等力作的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前司长、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长策智库首席社会发展专家朱幼棣进行了专访40年前,中国开启了"环保元年",第一次全国环保大会召开,环境保护的概念被推向社会;30年前,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中国的基本国策;20年前,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正式开启;10年前,  相似文献   

15.
沈阳故宫为大清入关前夕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两代皇帝所建的盛京皇宫,清入关后沈阳故宫成为清代皇家储物宝库,馆藏万件清代宫廷档册秘笈、御用珍品和明清文物收藏,沈阳故宫在历史上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正一、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柱中国历史上,治国必先治水,治水必重救灾,有救灾可避灾荒,无灾荒则无动乱,是故救灾等社保措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文景,唐贞观,与盛世王朝相对应的,是二世而亡的秦朝、隋朝,不是秦、隋国弱而是秦、隋国强到可以不顾人民诉求与死活,而文景、太宗民生为重,备灾救灾等  相似文献   

17.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发展,当今中国一方面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艰难转型,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与矛盾多发期。《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既关注国内改革,又关注国际战略,既直面社会转型问题,又重审历史变革之道,对于寻求安邦治国的长策,提供了不少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1917年6月16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在1000多名代表中,770人声明了自己所属的党派: 社会革命党,285名;孟什维克,248名;布尔什维克,105名。 布尔什维克在代表中连10%都不到,人数最少。孟什维克党人、临时政府邮电部长策烈铁里在会上高声宣称,在俄国,没有哪一个政党敢于单独掌握全部政权,并对国家今后的命运负责。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11,(12):74-75
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发展,当今中国一方面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艰难转型,进入了改革深水区与矛盾多发期。《同舟共进》2011年第11期,既关注国内改革,又关注国际战略,既直面社会转型问题,又重审历史变革之道,对于寻求安邦治国的长策,提供了不少富有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原来皇帝也受到一定的监督。中国古代有一种官叫史官,这些史官多数是能秉笔直书的,因此不少善于自律的君主怕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被史官记上一笔,弄得遗臭万年,那么皇帝能不能在位时,就直接看看他的史官如何记载自己的事昵?我讲一位明君唐太宗的故事: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监管朕的起居,记录我的言行,这些记录可给我看吗?”褚遂良回答:“史官记载人君言行,善恶皆录,这样人君才不敢为非作歹,没听说人君可以自取观看的。”太宗又问:“朕做了坏事,你也记录吗?”褚遂良答道:“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这时有一官员叫刘洎插嘴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士也会记的。”太宗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