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全面发展、完整健全、文明的人。这样的人,在文化、科学、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应有较好的素质。作为社会的人,可分为个体、群体、社会三个层面。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就包括个体文明、群体文明、社会文明,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三个方面整体地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机制,就将构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效应。本文拟就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微观机制——个体精神文明建设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群体精神文明建设及其首要问题李维斗主体研究模型,是精神文明系统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最为重要的理论研究模型。这种模型所说的主体,即哲学意义上的有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或其联合体。它将精神文明划分为个体精神文明、群体精神文明和社会精神文明三个层面。主体研究模...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由机体非常复杂并高度进化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他们分布广泛、有很强的社会性并且能够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是,人类是在何时、何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通过什么方式由哪一个种群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开始能够创造并创造过哪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通过什么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而成为世界的主宰?这便是古人类学(包括史前考古学)的使命。这门学科通过对从地层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古人类的化石及其遗物、地层和洞穴堆积的研究向人们展示上述问题的答案。我国的古人类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始于位于北京城西南50公里左右的周口…  相似文献   

4.
王继忠在来稿中认为,个体意识是个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群体意识是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的意识。个体意识是形成群体意识的基础。群体意识集中了群体内个体的共同意识,是个体意识的集合和集中体现,而不是个体意识的简单相加。个体意识即包含群体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宁 《群众》2023,(5):37-38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面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较多、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现状,如何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锚定“人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通过教育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催生区域社会治理的蝶变,  相似文献   

6.
饮食活动本身,由于参与者是独立的个人,所以表现出较多的个体特征,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不同习惯。但是,饮食活动又表现出很强的群体意识,它往往是在一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的,在家庭内,或在某一社会团体内,所以还得用社会认可的礼仪来约束每一个人,使各个个体的行为都纳入到正轨之中。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把"人"看作"群"的存在,以"群"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旨归:在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上,强调"群"对个体的制约,主张在群体中给个体"正名",以明确个体的社会角色以及与角色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在人与"己"关系上,从群体和睦着眼,奉"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群体本位"的前提下,先秦儒家也重视个体价值,肯定个体才华,尊重个体的人格、气节和尊严。在这种思想熏陶之下,中华民族成长为重群体、重社会效益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曹亚琴 《求索》2014,(6):99-103
心灵和谐是人的主观状态,是通过自我意识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它是人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内在知、意、情等要素相互协调、运行流畅的状态,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从静态上看,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的相互协调并适应外在世界的状态。从动态上舌,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主导的心灵内在备要素从和谐发展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动态发展过程。心灵和谐既包括个体心灵和谐,亦包含群体心灵和谐。个体心灵和谐反映的是个体的心灵状态,是群体心灵和谐的起点和基础;群体心灵和谐是存在于群体心理的、和谐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灵和谐状态,二者辩证统一、紧密联系,体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雷冬梅 《传承》2015,(2):102-103
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人人都能够成为创造性的人才。然而,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一再表明,人的创造力的生成和实现又确实远非人人可以做到。在现实世界中,个体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还受到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激发与阻碍的倾向性作用上。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同时也推动着作为精神的存在物──人的全面发展。一、精神文明的发生人具有需要,因而人才进行有意义的石动,才能创造历史。正是个人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的社会需求,构成了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一切人类社会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农、食、住以及其他的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  相似文献   

11.
领导活动是人类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一种群体性社会实践机制,其根基在于伦理道德,具体表现在工具创造与使用时的价值判断,以及促成群体合作协同实现人类社会福祉最大化。在领导活动实践过程中,其伦理道德的实践逻辑表现为个体道德品质与行为的二重性、人力资本增效和中庸最优性、道德共同体建构和德法并举式治理。作为人类社会共同体权威和道德的代理人,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个道德人,进而成为好的道德代理人,以实现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保证,在新形势下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精神文明,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知识,又包括理想、道德、传统、风尚等意识形态。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的反映,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又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的批判和继承,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优越性的表现。正确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3.
李仁克 《湖湘论坛》2004,17(6):46-46,71
党委的整体效能 ,是指党委成员群体工作的有效效绩能量。实践证明 ,影响党委整体效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是群体中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 ,二是群体内部个体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没有内耗。在一个党委班子中 ,每个成员的个体素质是相对确定的 ,党委成员个体能量是否充分发挥和个体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是影响党委整体效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书记的民主作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书记的民主作风有利于委员个体能量的发挥  民主作风有利于创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一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需要一个良好的客观条件。工作环…  相似文献   

14.
阶层"内卷化"是社会流动渠道中一种特定的人为安排,社会中享有特权的个体和群体,构筑能够阻止被歧视的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地位流动中向上移动(同时保证特权个体或群体不会下移)的一种安排。阶层"内卷化"现象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鉴往知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世界意义,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16.
论自由活动的主体与客观及其相互关系林剑一、自由的主体及其特性人在现实中是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的,有个体、群体和族类的划分。当我们说自由的主体是人时,这个“人”究竟是指人的个体,群体,亦或人的族类呢?无论是在哲学史上,还是在时下人们的认识中,这仍是一个尚...  相似文献   

17.
个体风险应成为社会风险研究的重要视角,其中风险差异是个体风险分析中的核心问题.以现实性和群体性为维度,风险可以划分为个体的现实性风险、个体的非现实性风险、群体的现实性风险、群体的非现实性风险四大类,其中群体性程度高、现实性强的风险问题尤其要引起高度关注.风险分配的差异是群体性差异,也是风险伤害的程度性差异.社会所属群体不同,风险认知能力不同,风险承受力强弱有别,表现出来则是理性应对与非理性行为的显著差异.因此,个体风险管理是现代社会风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需强化每个社会个体的风险责任感,开展有针对性的风险教育,引导人们做出积极的理性的风险回应.  相似文献   

18.
技术新世界     
正什么是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答案。人是开放的场域,是可能性本身。在技术新世界中,人必定成为技术的场域和可能性。世界正在发生"改朝换代"的巨变,我们不应该有所思考吗?在我看来,"改朝换代"可以凝练为一句话,即:我们生活的时代,与其说是科学时代,不如说是技术时代。技术源远流长,但21世纪之交人类才进入名副其实的技术世界,盖因此时征服自然的技术逻辑终于笼罩了人自身,包括人的精神、个体行为、群体组织和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杨锐 《长白学刊》2003,(6):35-36
由于自然科学观的影响,无论是心理学理论研究,还是心理学实证研究,都存在一种个体化趋向。这种趋向成为心理学发展的枷锁。人是社会中的人,应用心理学真正面对的个体、群体,是处于社会情境下的个体、群体;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对任何思想体系的充分理解,都必须结合其背景或联系其社会历史条件。心理学研究进行社会性思考,为心理学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创造有利于发现、培养和评价先进典型的工作机制与氛围。先进典型指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先进性,就是在认识事物、把握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