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的转折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人类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两重性的后果,GNP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与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素相伴而生。(因此,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同时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经济为什么转入低速增长)事实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即能源保障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一些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潜伏着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发展目标、管理模式和投资活动、产品生产以及销售市场的国际化,是当代海外华人经济的重要特征。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向有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与居住国特定社会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华人社会和华人经济实体的内部变化也有密切关系。华人经济国际化对于华人社会的进步,对于促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沟通台湾海峡两岸的经贸往来和发展中国同华人居住国的经贸关系,乃至对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事业,都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1986年底以来将近8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先是经过4年多的“平成景气”,接着转入“平成萧条”,至今尚未从萧条中走出来.这次从景气到萧条的交替过程,是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罕见的大起大落,它既有经济循环的原因,也有泡沫经济膨胀与崩溃等循环以外的原因,面对这种情况,日本国内外的学者正在反思日本的经济系统出了什么毛病,而为了进行这种反思,有必要再一次对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作一番回顾.  相似文献   

5.
人口做为生产国民财富、创造国民收入的本源力量———劳动力的自然母体 ,其本身又构成了对产品进行消费、提供消费购买动力的基础 ,因而与经济发展有着深刻关系。战后日本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急剧变化 ,形成一种既别于发达国家 ,亦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人口年龄结构。这种独特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各种指标比较显示 ,目前中国亦处于这种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之下 ,因此独特人口年龄结构下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便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一、 5 0~ 70年代日本独特的人口年龄结构及其成因。当今世界普遍存…  相似文献   

6.
7.
从1991年到1993年10月,在近3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一直处在长期萧条中,这次日本经济的萧条与停滞,是战后迄今最长的一次,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学界都在议论其根由。 从事实上看,这次萧条不是从商品库存调整与生产减缩开始的,而是从企业利益下降开始的。 1990年度日本工矿业生产指数增加 5.0%,上市指数也增加 4.8%。但同年度日本制造业的经常利益反而减少了1.6%。其后连续三年剧烈下降。  相似文献   

8.
9.
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解除了日本军队的武装。但是,经过短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54年,日本的军事力量又以"自卫队"的名义出现。经过近60年的发展,日本的事力量已经从当前的一支仅有7.5万人的警察预备队发展到今天拥有25万人并装备着世界最先进武器的陆海空自卫队,其军事实力正逐渐超出"自卫"的需要。日本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军事强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一个蕞尔岛国。海运、造船业对于日本的发展至关重要。战后初期,面临经济复兴重大课题的日本,海运成为其瓶颈性问题,故此,海运政策曾成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二战后日本和平宪法为切入点,主要分析日本国内关于修宪与护宪的争议及其历史原因,并揭示日本修宪的态势及其背后的重要外因--美国因素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考量以及日美同盟的特殊关系来论证日本存在着不可遏制的修宪趋势.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柏林墙的推倒,两个德国存在的历史宣告结束。一个德国分裂为两种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对立的两个国家,这本是战后冷战的产物。德国的分裂和统一是喜是忧,当由历史的发展作出公正的评判。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要讨论的问题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是原苏联东欧国家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国家,但比起西德来,则相去甚远(见附  相似文献   

14.
15.
一、法律改革和妇女基本权利 二战结束以后,以美国为主体的占领军,在日本社会进行了一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改革,由此翻开了日本社会民主化的新篇章。其中与妇女关系最密切的是:给予妇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是指生产能力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增加 ,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 (或国内生产总值 )的增长率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表示。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产业结构改善一方面表现为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消除“瓶颈”使整体经济效益提高 ,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即由旧生产部门向附加价值率更高部门的变化。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是产业结构变动的前提 ,而产业结构是在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变化过程中形成的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一国既成的产业结构无法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战后日本财政体制的变化——国债的大量发行及其国债财政体制的确立。 战后,日本的财政管理,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1945~1949年战后通货膨胀时期的财政管理。(2)1950年以后的基于平衡监督理念而进行的财政管理。(3)1965年以后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管理。战后,日本鉴于战前国债发行的经验教训,一直采取比较保守的财战政策,严格控制国债的发行。但是,自1964年起一度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到1965年便出现了严重的萧条景象。在国家税收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日本的财政支出却大幅度地增加,日本自1950年以来所奉行的均衡预算出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政府为了弥补财政预算的不足以及为了刺激经济的回升,终于放弃了1949年道奇计划以来所坚持的平衡财政的方针而实行赤字财政,决定发行1972亿日元的国债。至此,日本的财政管理模式开始山均衡财政向大量发行国债的财政转化。 如果说1965年日本发行国债是为了弥补年末财源不足而采取的紧急措施,那么1966年日本则是有计划的发行国债。1966年度预算,一般会计年初预算规模为43143亿日元,比上年度初预算增加了17.9%,而国家税收的增加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支出。因此,依据财政  相似文献   

18.
广义的制度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法律、政策、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人的行为,引导人的预期。而关于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诺斯。诺斯在其著作《制度变革与美国经济增长》(1971)《西方世界的崛起:新经济史》(1973)中,论述了19世纪的美国农业政策,金融政策和交通的变化以及西欧从中世纪到19世纪的社会发展,揭示了制度变化对美国和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他提出以下观点: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一个国…  相似文献   

19.
20.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产业结构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行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也就是使重化学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大大超过轻工业,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