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宗族村庄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村庄聚落样态,具有鲜明的血缘纽带特征。虽然近代以来国家对乡村社会的外部输入不断增多,但粤西黄村以宗族组织为代表的传统因素在当下的村庄治理中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内生性因素强于外嵌因素,不仅能团结村民宗族成员,号召募捐获取村庄发展资金,而且通过成立村庄治安队为村庄提供了治理秩序,并以宗族组织与县、镇博弈以获取村庄发展资源。以村两委、乡镇、县为代表的现代治理组织在黄村的治理中无法取代黄村村务理事会的治理效用。挖掘乡村社会本身所含有的特殊资源,也许是宗族底色下大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破解村级财务困境达到乡村善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现阶段,乡村治理下村级财务呈现出村级经济收入少且不稳定、村级财务支出加大、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和资金使用不当等的现实困境。深刻剖析村级财务困境的深层原因,不断加大国家对村级的财政投入;盘活集体经济资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健全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加大监管体系构建;高度重视村级财务培训和村干部廉洁奉公意识的培养,确保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和资金使用有序,是破解当前村级财务困境、实现乡村社会良性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主要以王村曾外出打工的妇女、丈夫外出打工的妇女和从未外出打工过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三组人群的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人群在夫妻关系、家庭决策、家务分工、家庭角色期望和认知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并对调查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的认知差异与人口外出流动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家庭角色认知的群体差异与妇女本人的外出流动时间呈正向显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广州市治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引入张力概念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基于利益实现和管制方式二维分类要素建构了流动摊贩治理议题张力框架,借以探寻困境背后隐含的治理关键矛盾点。研究发现:生存困境、执法困境和空间困境是当前流动摊贩治理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发展—生存”张力、“规范—生存”张力是困境所体现的两组张力;在流动摊贩治理实践中,城市管理者应当调和这些张力以兼顾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诉求,关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机会、城市战略规划等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重要构成部分。经研究发现,商品动迁混合小区比单一类型小区在人员结构上更为复杂。基层居委会没有切实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导致基层社区治理呈现碎片化状态。社区碎片化主要表现在社区各治理主体的社区治理理念及社区参与形式方面。对此,笔者将从社区治理理念、治理结构、治理信息三个方面提出实现有效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8.
近几年,中国农村留守群体总量在下降,但庞大的留守群体基数及其背后所彰显的乡村治理价值仍具有研究意义。作为乡村传统主体的留守人口在城乡关系的治理博弈中存在资本动力、人际情感、伦理精神、主体理性和价值认同的风险,并在集体行动中得以呈现。而化解留守群体集体行动的风险在于打造全县域治理共同体、完善社会支持帮扶机制、建立村级生态治理体系、锻造基层党组织组织力、重构乡村现代文化体认。  相似文献   

9.
实证研究发现,权责结构的非对等性、信息结构的非对称性、目标与考核结构的偏移性、资源结构的非均衡性这四类结构性要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基层负担被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其中,权责结构配置严重不对等导致“权力超载”与“责任超载”、重复管理与责任推诿现象;信息结构的非对称性导致文牍主义、变相的权力化归;目标与考核结构的偏移性与资源结构的非均衡性共同导致了形式主义、政策执行过度或者不到位。治理基层减负困境需要通过正式制度结构的完善与变革、发挥非正式制度结构的正向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马边彝族自治县福来村在推动基层治理中,通过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发展促增收、人才振兴强保障、“三治融合”促和谐,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发展模式。但纵观各地乡村基层治理实践还存在农村后备人才力量不足、村民自治“行政化”突出、依法治理水平亟待提升、发展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等问题。以福来村为切口可知,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要以党建引领带动产业发展,以法治力量赋能基层治理,以人才支撑提供不竭动力,以规范权责优化服务职能,以乡村自治厚植文明乡风。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社区进行了协商治理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四川省A村和B村就是其中的例子。通过对A村、B村协商治理实践的分析,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实践路径,切实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基层社会治理是考验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以政府主导为基本原则,在治理理念、主体格局、法规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仍需改进,需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较全面地探究基层社会当前存在的普遍性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家治理方略的要求以及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的需要,各地不断探索基层治理创新的机制、路径、模式。但是,诸多旨在消解传统治理体制与基层生活实践的制度与机制创新却不断遭遇一个现实,即大量的基层治理困境正在不断创新的实践中被再生产出来,这对我国地方政府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本研究聚焦于基层治理实践中的居委会减负悖论现象,试图呈现出基层治理困境再生产的机制与逻辑。研究发现,减负的制度安排使得居委会与社工站形成了竞争性关系,居委会在原有的基层治理结构中的地位相对弱化,在旧制度的延续与新治理结构之间的制度堕距中,居委会采取了主动行政化的策略来重新建构与强化其与政府的非均衡依赖关系,结果导致其负担再次加重。  相似文献   

14.
基层妇联能否将长期处于社会治理边缘的农村妇女牵引至公共治理空间,直接影响到"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对福建乡村两级妇联的调查结果表明:改革后,基层妇联团结引领妇女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更加精准、妇女参与面广、成效显著,参与路径也逐渐向项目化、专业化、整体化转变.但基层妇联工作形式内卷化明显,参与社会治理力量不均衡、资源...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湖南省"禾计划"乡镇(街道)社工站项目为研究载体,运用案例研究法从"人才振兴"视角分析C县青年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实践案例,对比项目实施后C县在青年社工本土化、专业化和人才培育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社工人员流动率、专业服务水平和从业人员综合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资金保障、明确服务评价标准、优化从业环境和支持社会组织建设等对策,拓展现有本土化人才培育成果,为湖南省民政建设打通"最后一公里"贡献理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相较于人口流出的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入的发达地区是我国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行先试地区,由此,人口流入型地区因经济社会发展遭遇的体制机制瓶颈也更为突出。人口流入型地区城乡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主要存在上下级间的权责利不对等与条块不协调、较大的管辖幅度与有效的服务管理半径之间的不匹配、政府内部的非正规雇佣与有效干部激励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社会发育不足与基层治理的社会协同乏力、村居组织的深度行政化与干部队伍的青黄不接等问题。为此,城乡基层治理需要执行重心在下的治理权能配置模式、需要形成共治与自治良性互动的双轨运行机制、需要解决干部队伍建设与激励问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17.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地努力探索提升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新形式,其中广东省Z镇村民议事厅作为一种乡村协商治理创新的实践形式,实现了村民利益诉求的有效表达,促进了乡村治理能力的提升。未来破解村民议事厅主体性、共识性、制度性三大瓶颈,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提升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识;积极进行乡村协商治理的新探索,提高治理效率;完善村民议事厅的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8.
殡葬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土葬与火葬之间的殡葬方式选择、公墓与私墓之间的殡葬用地使用与墓主亲属与墓地相关人之间的殡葬利益维护是农村殡葬治理活动中的主要现实困境,而这些困境的存在源于现行殡葬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农村殡葬服务设施的缺乏与农村传统殡葬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因此,需要从推进殡葬制度改革、规范殡葬用地管理、善用地方习惯调解等路径提升农村殡葬治理能力,促进新时代下的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已成为新时期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然而,在当前全面建设社区的热潮中,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却日益成为边缘化的区域。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着一些相关困境。通过对民族地区的农村社区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构建"四位一体"的农村社区运行机制、重构农村社区经费投入机制、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多层次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快人才的培训体系和考核制度建设是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20.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最贴近基层群众又最具有本土特色的基层媒体,不但发挥着主流舆论阵地作用,同时发挥着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分宜县融媒体中心树立“引导群众,先要服务群众”的理念,切实发挥了助力乡村治理的功能。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乡村治理的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政府、媒体、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乡村治理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