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鄂伦春族妇女的发展与变化鄂伦春自治旗妇联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东北部,大兴安岭的东南部,成立于1951年10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在这富饶美丽的地方居住着以鄂伦春族为主体的21个民族,总人口近32万,鄂伦春族猎民主要居住...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政报》2006,(5):47-48
广袤的大兴安岭,是鲜卑民族的发祥之地。依偎着蜿蜒流长的嫩江水,鄂伦春民族在这里生息、发展、振兴……美丽、富饶、神奇的鄂伦春自治旗,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这里钟灵毓秀、风光独特、资源富集、民风淳朴,恰似一块未经雕琢的天然璞玉,镶嵌在祖国的北疆,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境内生活着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人,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猎民830人。鄂伦春族素以能骑善射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兴安岭上的猎神”。建旗以来,在党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一、自治旗概况鄂伦春自治旗成立于1951年6月7日,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北部,大兴安岭东南麓,北接黑龙江省呼玛县,东与黑龙江省嫩江县隔江相望,南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阿荣旗接壤.西与根河市、牙克石市为邻,总面积59880平方公里,是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旗。自治旗境内居住着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蒙、回、满、朝鲜、汉等21个民族,总人口30万,其中鄂伦春族2,050人,占总人口的0.7%。旗辖8镇2乡,84个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自古以来,鄂伦春族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林中之民”。关于“鄂伦春”这个族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在鄂伦春语中,“阿伦”指山,“千”是指人,“鄂伦春”是“阿伦千”变音而成。目前很多本民族人认同这种解释;另外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在近代史料中对鄂伦春族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新生村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段的低山丘岭区,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地理上位于北纬50度以北,与我…  相似文献   

5.
黄起东 《前沿》2012,(10):112-114
鄂伦春族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鄂伦春族虽然人口少,却孕育出富有魅力的传统体育文化。探索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的渊源,梳理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分析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以期为推动鄂伦春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弘扬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做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鄂伦春族而言,文学担当着民族文化百科全书的重任,传承鄂伦春族的民族精神,弘扬人类共同的生态文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鄂伦春族文学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全球化语境中,鄂伦春族文学研究要构建新的鄂伦春族文学批评话语,探索鄂伦春族文学研究的学术生长点,强化鄂伦春族文学的多元共生,最终达成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有关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的讨论,学术界早有定论。传统观点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前,鄂伦春族处于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村社"阶段,因此,原始社会残余、原始狩猎经济便成为鄂伦春族的代名词。针对以上观点,本文提出质疑,并从"弃猎归农"、狩猎枪械、朝贡关系、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论证,对近现代鄂伦春族社会性质给予重新认识,阐述了鄂伦春族狩猎经济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鄂伦春族的狩猎经济和史前的狩猎经济完全是两个不对等的概念。"原始社会"、"原始民族"是贬义词,即落后的、野蛮的,把这样的学术结论赐予鄂伦春族是对鄂伦春历史的误读,而且,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在内蒙古自治区俗称“三少民族”。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三少民族现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三少民族的共同特点是:人数较少。2000年底,全区鄂伦春族人口3800多人,鄂伦春自治旗有2221人;鄂温克族人口26001人,鄂温克族自治旗有9647人;达斡尔族人口73818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有28900人。三个民族人口在全国56个民族中实为少数中的少数。三少民族历史上都居住在深山老林,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生活条件差。原…  相似文献   

9.
20年前,日本的一位民族问题专家在对鄂伦春族考察后断言:“30年后,世界上将不再有鄂伦春民族。”10年后,他故地重游,在鄂伦春人家住了半个月,临走时他激动地说:“鄂伦春民族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在世界民族发展史上是一个奇迹!” 呼伦贝尔大草原被称为世界上三大草原之一,它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那里生活着31个少数民族,每一寸草地都叙说着一段民族的故事。 鄂伦春族如今仅有4000多人,而50年前还不足1000人。鄂伦春的含义就是“使用驯鹿的人”和“山顶上的人”。以游猎为生的鄂伦春族靠着“一人一杆枪,一人一匹马”艰难地在…  相似文献   

10.
尤明慧 《前沿》2011,(13):160-163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在比较中显现的,壮族与鄂伦春族由于所处地域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模式,通过对他们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普遍性内容,即主要涉及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内涵的分析,揭示壮族与鄂伦春族传统文化中所体现的具有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的普遍意义的现代价值,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显示出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这对于建构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当代社会人文素质的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和文化保证。  相似文献   

11.
正"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人一匹马,一人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遍野打也打不尽。"这首《鄂伦春小唱》真实地记录了鄂伦春族的原始生活情景。新中国成立后,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在政府的亲切关怀下,走出了山林,结束了四处漂泊的游猎生活,实现了定居,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少数民族人口在 10万以下,他们被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3万。这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分别是:毛南族、撒拉族、布朗族、塔吉克族、阿昌族、普米族、鄂温克族、怒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族、乌孜别克族、门巴族、鄂伦春族、独龙族、塔塔尔族、赫哲族、高山族、珞巴族。他们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福建、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10个省(区)。除福建省,其  相似文献   

13.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吉首、花垣、凤凰、永顺、龙山、古丈、保靖、滤溪、桑植、大庸十县。总人口1,749,910人。其中土家族389,301人,占总人口的22.25%;苗族348,231人,占总人口的19.9%;回族770人,占总人口的0.044%;瑶族175人,占总人口的0.01%;汉族1,011,427人,占总人口的57.8%。各民族的居住是相互交错的。全州293个乡镇中,184个乡镇有土家族,199个乡镇有苗族,157个乡镇有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1956年10月,正式肯定土家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后,紧跟着而来的是土家族如何实行  相似文献   

14.
王黎斌 《今日民族》2009,(12):36-38
曲靖市罗平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境内居住有汉族、彝族、布依族、苗族、回族等23种民族,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588900人。少数民族总人口7798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24%,其中:彝族39259人,布依族29090人,苗族4713人,回族3139人,其他少数民族1783人。  相似文献   

15.
《精神文明导刊》2007,(8):F0002-F0002
克拉玛依区地处克拉玛依市中部,总面积562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51%,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俄罗斯等38个民族,总人口21.6万人(含兵团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6.4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36%,流动人口近3万人。  相似文献   

16.
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苑囿”)旗地处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总面积5600平方公里,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现有总人口16.6万人,少数民族约1.29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62%;蒙古族约1.18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24%,满族、回族、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朝鲜族、达斡尔族、藏族、锡伯族等17个少数民族,共616人,占全旗总人口的0.37%,是典型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09,(2):50-51
白沙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偏西,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是我省黎、苗少数民族同胞主要聚居地之一,总人口19.1万人,其中,黎、苗族人口11.4万人,占总人口的59.6%。  相似文献   

18.
陈际瓦 《中国妇运》2010,(12):16-19
广西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唯一的沿海、沿边、沿江省区。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5092万,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京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95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8.8%;其中壮族人口166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97%;女性人口2397万,占全区总人口的47.36%。  相似文献   

19.
<正>漾濞彝族自治县国土面积1860平方公里,辖4镇5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2016年末全县总人口105176人,有彝、汉、白、回等1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093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9%,其中彝族51116人,占总人口的49.8%,白族11793人、回族3415人、傈僳族2851人。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30%以上的行政村59个,20户以上、少数民族人口  相似文献   

20.
观点与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1997年我国青年劳动适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总人口1236249876人,其中16—35岁的青年劳动适龄人口437601711人,占总人口的3540%。全国男性总人口629746344人,其中青年男性人口22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