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滇文化”是个含义相当广泛而又含混的概念,早就听到过很多人这样称呼过,却从未见过有哪个人哪本书认真地对之进行阐释界说。近来拜读由张文勋教授任主编,施惟达副教授任副主编的《滇文化与民族审美》,顿觉得耳目一新,颇多收获。该书是在对整个云南从古至今大量的文化及审美事象进行筛选审视、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滇文化”的理解和界说的,即所谓“滇文化”,“略等于今天云南省这块版图的红土高原上所创造、溶合的文化”。它位于祖国西南边陲,面积38.3万平方公里,从腊玛古猿、元谋猿人、西畴人、丽江人直至当今的人们在这块疆域上创造、使用的一切文  相似文献   

2.
在云南,提起“直过区”(“直接过渡民族地区”的简称,下同),许多人会很陌生,但对于上世纪50年代曾在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工作过的老一辈来讲,对其一定记忆犹新。当时,云南对景颇、傈僳、独龙、怒、德昂、佤、布朗、基诺族和部分拉祜、哈尼、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不进行土地改革,不划分阶级成分”的过渡政策和特殊扶持政策,使其直接地但却是逐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如今,半个世纪过去,“直过区”发展得怎样?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他们的脚步如何?今年春,云南省政协与省发改委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直过区”,他们组成联合调查组,分别到怒江、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红河、丽江、保山等州(市)的23个县(市),就云南“直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了为期2个月的专题调研,对云南“直过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由省政协提出《关于编制云南“直过”民族地区摆脱贫困五年建设规划的建议案》,以期争取到中央及省对“直过区”的更特殊的扶持。本文是本刊编辑部对联合调研组调研报告的整理、综述。50多年前,“直过区”各族人民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他们能否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向小康社会迈进,实现经济社会的新跨越?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3.
野心家、阴谋家康生滥施淫威、大肆制造冤假错案,在“文革”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仅凭相面和主观感觉就将国家和省一级的领导干部逮捕入狱,这种形同儿戏的相面定案之举可以说是一大政治奇观。1968年1月,康生当面指斥云南省委书记赵健民是“叛徒”,指称赵执行了子虚鸟有的“国民党云南特务组”的行动计划,致赵含冤入狱长达8年之久,云南大批干部群众也因此案受到株连,1.4万余人被迫害致死。本刊本期发表赵健民同志的这篇回忆文章,即详细叙述了此案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4.
这里发表两篇文章。一篇是陈永林写的纪实小说《远离方园的故事》、描写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原始本能冲动和粗俗的情欲,并由此生发出扭曲了的心态。另一篇是王乾荣发表在《法制日报》1996年10月3日5版的随笔《过真正人的生活》。该文从“食色,性也。”出发来论说“天理人伦”。一事一议,相得益彰。请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1年5月29日至6月5日,由国家民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杨传堂任组长,求是杂志社政治部主任常光民任副组长的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求是杂志社联合调研组赴滇调研“云南民族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6.
《史记·货殖列传》有“滇僰”之称,故一般认为滇即僰族。关于僰的族属,或以为是氐羌,或以为是濮僚,于是滇之族属也随之而有氐羌说和濮越说。笔者认为,僰的族属应是氐羌,但滇却并非僰族,而是南方濮越族。一、僰人的史料及其族属僰最早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其文曰:“氐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篇笮之川”。知僰人在“篇笮之川”。《广韵》铎韵笮字说:“竹索,西南夷寻之以渡  相似文献   

7.
李仁兴 《两岸关系》2012,(10):55-55
9月16日,由国务院台办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滇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研讨会在春城昆明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以“台企入滇、西进东盟、开拓南亚”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工商团体、企业代表460多人共聚一堂,就促进滇台合作发展,加快两岸四地依托云南区位优势参与东盟地区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8.
穆希 《创造》2015,(3):26-27
直面新常态,云南如何借势突围书写“新答卷”?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团的代表和住滇全国政协委员们持续奏响时代“好声音”,积极为新常态下的云南新发展献计献策.一条条意见建议,承载着公众的期盼,凝聚着社会的共识,让人感受到云南发展的潮涌脉动.  相似文献   

9.
甄士敏 《创造》2002,(9):8-9
近几年,加快云南城市化步伐,是所有希望云南发展得快一些好一些的人的共识。然而,共识要能够成为事实,不能仅凭愿望,关键是须得有理性的辨识。此期“本刊关注”中特地推介了几篇关于云南城市品质的讨论文章,见仁见智,到底有利于拓宽大家的视域,对么?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11,(11):81-81
壮乡富宁,地处越南和云南、广西“两国三省”交汇处,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民风浓郁、人杰地灵,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港澳和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素有“云南东大门”、“滇粤关津”“云南出海口”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与内地儒学渐趋式微不同,清代云南儒学得到长足发展。“儒家教化”是清朝在云南实施一体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兴文教”因此成为历代治滇者恪守的治滇方略。在此背景下,儒学教育在云南得到较快恢复并逐步走向兴盛,由学宫、书院、义学3个层级构成的教育体系得到完善和发展。中央王朝对云南科举考试采取倾斜和优惠政策,体现了补偿性正义原则,促进了儒学人才队伍的壮大。依据儒学化程度的高低,可将清代云南儒家文化圈划分为核心圈层、次核心圈层、边缘圈层等3个层级。各层级的分布不是平面式的、单区域的,而是交错式的、多区域的。这样的分布格局,较为生动地折射出云南文化多元化、差异化和互嵌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此文已脱稿数月,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本刊一直未予发表。日前,原平顶山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雇凶杀人一案已在安阳公审,真相大白于天下。本刊特将这篇“暗访”公诸世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跃动七乡     
《今日民族》2008,(3):I0004-I0005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与两广和越南连接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两广、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参与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的深入实施。以及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公路、  相似文献   

14.
朱惠荣 《思想战线》2000,26(1):139-140
方国瑜先生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最近由云南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这是云南出版界的拳头产品 ,也是云南学术界的大事。我们热烈祝贺 !人们常感到研究滇史不容易。因为云南的历史复杂 ,资料又很零碎 ,散在各种典籍中 ,假如资料工作上不去 ,研究工作则举步维艰。学术界的先哲对此早有所虑 ,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清嘉庆年间 ,师范编《滇系》 ,在十二门中特立“典故”一门 ,给历史文献以特殊的地位。全书40册 ,其中“典故” 8册 ,“艺文” 1 6册 ,资料辑录就占了一半以上。道光年间 ,王崧搜集前人记载滇事的资料 ,编为《云南备征志》 ,使资…  相似文献   

15.
在滇黔交界、被誉为云南东大门的 富源县,有一个“风雨判云贵”的胜境关。胜境关位于距富源县城8公里的宣威岭上,既是滇黔分界线,又是入滇第一关。 自古入滇有三条路:灵关道(川西入滇)、五尺道又名石门道(昭通入滇),胜境关。胜境关是元代以来,中原入云南最重要的通道,被称作“入滇第一关”,数百年来这里留下了多少云南人进京赶考的兴奋和京官入滇的感叹。胜境关不仅是文化积淀厚重的历史见证,也是自然气候的分界线,故有“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神奇景观的说法,历史上在胜境关不断修造建筑物,文人墨客写诗作赋,…  相似文献   

16.
省第十次党代会科学谋划了新形势下云南发展的治滇思路和兴滇方略,回答了今后一个时期云南发展“紧扣什么主题”“立足什么起点”“向着什么目标”“实施什么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形势下指导云南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深刻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关键是要突出重点、抓住亮点.  相似文献   

17.
读者也许还有点印象:2016年本刊第二期本栏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海绵城市》的短文。这里要读的,也是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天津新城”指的是“中新天津生态城”。说的是京津地区随着长时间暴雨的到来,积水、内涝,“海绵城市”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人大》2006,(12):F0003-F0003,42
美丽神奇的云南被誉为“动植物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万千植物多姿多彩,无数动物千姿百态。云南又是全国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有着1287万公顷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为44.29%,活立木蓄积量14.2亿立方米。生存着亚洲象,野牛,滇金丝猴等200多种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大文豪高尔基(1868——1936)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巨著,但有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1917年5、6期合刊上的短文《科学与民主》却鲜为人知。在这篇以“科学万岁”为结束语的演说词中,高尔基写道:“我不知道在培养人的社会本能方面,还有什么力量能比艺术和科学更加有效和更加有力。我在某种程度上是  相似文献   

20.
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开展两周年的时候,人民日报社记者和本刊记者联袂写了这一篇巡礼,对该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景式扫描。该文曾在助残日期间由《人民日报》(摘要发表)、《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发表)、及《健康报》、香港《文汇报》刊出。由于刊物周期的原因,本栏在本期发表该文。 因强化对“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的宣传力度,本栏将采用包括推出征文活动等手段,进一步对此项目的实施及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