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华寮案缠讼二十载,是事关中日两国关系的重大原则问题,就其法律问题而言,该案涉及台湾当局在日本法院的出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前“中华民国”旧政府继承的定性及光华寮作为国家财产的性质等。鉴于中日两国政府订有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构成了两国关系的法律基础,光华寮案应循此办理。以此为基点,本文作者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理论与实践等各个角度,对上述问题逐一作了剖析,以期推动光华寮案的早日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2.
日本应对光华寮案负完全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华寮案是一个什么样的案件呢?其基本案情是:光华寮是一幢坐落在日本京都的五层楼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中国人民的资财购置的、用作中国留学生的宿舍。1967年台湾当局起诉要求住光华寮的爱国华侨迁出,退还该宿舍。1977年9月京都地方法院以中日邦交已正常化,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唯一合法的政府,因此,将该房产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但是原告不服,于1977年10月以“中华民国”名义向大阪高等法院上诉。大阪高等法院竟然受理该上诉,并于1982年4月作出判决,撤销一审  相似文献   

3.
1950年,旧中国政府驻日军事代表团以变卖侵华日军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所得的款项,购买了位于日本京都市内一座房产,即中国留学生宿舍光华寮。它一直由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管理、使用,是中国国家的财产。1961年,台湾当局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政府进行了所有权登记。1967年,台湾当局又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向日本京都地方法院对居住在该寮的我国留学生起诉,请求判令他们迁让。在诉讼进行期间,中日两国政府于1972年9月29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977年9月16日京都地方法院认为:由于日本政府承认了中国政府,寮的所有权也移交给中国政府,因而判决原告败诉。但是台湾当局不服原判,于同年10月仍以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提起上诉。大阪高等法院于1982年4月14日撤销了地院的判决,并把该案发回重审。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24日,距离美联社第一次刊发渔奴报道已将近一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这一天签署了一项新的法案:禁止进口由儿童和奴工生产的商品.这一法案填补了1930年关税法案中“消费需求”的漏洞,支持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行政长官严格执法. 在奥巴马签署这项法案前,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Catherine A.Novelli访问印尼时回应记者说:“美国确实有一项法律,规定进口任何由奴工生产的产品都是违法的.”然而,由于法律漏洞和复杂的政治关系,该法并没有得到完全执行.  相似文献   

5.
令人感到意味深长的是,“中国人战争受害者诉讼案”中日学者研讨会,于1999年7月27日在位于北京卢沟桥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召开。自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日益突出,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的中国受害者及家属在中日两国群众及团体的支持下,纷纷向日本政府或企业提出讨回历史公道和赔偿的要求。由于日本政府从未正式向中国受害者道歉,所以,中国受害者向日本地方法院提出诉讼,要求日本法院作出公正的裁决。但是,日本法院却以索赔权已失时效,国家在战争中的行为不负责任等为由,在多个诉讼案中判定中国原告败…  相似文献   

6.
《北方法学》2019,(2):149-160
《日本国宪法》与日美安保体制条约之间的博弈始终伴随着二战后日本宪政历史的发展。尽管安保体制下的条约一直面临着违宪问题,但在诉讼中日本法院往往以安保体制条约属于"高度政治行为"且"非明显的"违宪情形为由回避对条约的审查。如今随着安保体制的发展,该体制下条约的违宪本质愈发凸显,新增的有关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自卫队在海外与美军协同作战等内容已属"明显的"违宪情形。日本法院应摒弃曾经的消极主义立场,重新审视安保体制下条约的违宪性,尊重和平宪法的原则与精神,依法对安保体制条约进行违宪审查。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17日凌晨,身着淡黄色短袖、米白色休闲裤的黄海勇被武汉海关缉私警察押解着从停靠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一架飞机上走下来.此时,距离他离开中国已经过去了18年.在这18年里,黄海勇先后逃往美国和秘鲁,并穷尽美洲所有法律以达到摆脱中国法律制裁的企图.但秘鲁国家宪法法院于2016年5月23日公布的裁决结果击碎了他最后的幻想.此次引渡被中国外交部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复杂的引渡案”,创下中国引渡史上诸多第一:《中秘引渡条约》签署以来首例成功引渡案例,美洲人权法院审理的首例涉及中国且中国胜诉引渡案,首例中国在国际人权法院出庭的案件.  相似文献   

8.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正式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该条约既是指导新世纪中俄关系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加强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该条约在第15条、第16条、第18条中,就两国经贸发展的法律问题,从不同侧面作了规定。我们相信,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两国会签署一些具体的双边商事新条约,以完善中俄商事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正> 香港以其名义单独同外国签订双边投资条约是其签订双边条约实践的最新发展。截至1994年5月27日,香港已同13个国家进行商签双边投资条约的谈判,先后正式签署4个此类条约。其中,《香港政府与荷兰政府关于鼓励投资和保护投资协定》(以下简称“港荷投资协定”)1992年11月19日在香港正式签署,1993年9月1日正式生效。鉴于该协定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本文拟比较双边投资条约的一般实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荷兰王国关于相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是双边政治、经贸发展的需要;已经建立的双边协商机制和法律合作机制是开展打击跨国犯罪的基础。中国和东盟国家已经签署的引渡条约在政治犯罪不引渡、本国国民不引渡等问题规定落后双边打击犯罪现实,亟需改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司法协助形式较单一,需要增加。对于尚未与中国签署引渡条约的国家,由于不能根据国际公约开展引渡合作,只能开创新的合作思路。未来中国东盟打击跨国犯罪刑事合作应当向着建立区域机构、区域统一逮捕令、强化人员培训技术合作以及网络信息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引言 在对本文的主题展开讨论之前,有必要对“南极条约体系”和“第三国”这两个基本概念作一说明。南极条约体系是指以1959年的《南极条约》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国际法律制度,它以南极大陆及其沿海,以及其中的人类活动为规范对象。该体系除《南极条约》外,还包括与《南极条约》相联系却又独立的许多法律文件,如1972年的《南极海豹保护公约》、1980年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公约》,以及根据《南极条约》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如1964年的《南极动植物保护议定措施》。南极条约体系的最新发展是1991年10月通过的《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第三国”是国际条约法上的一个概念,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公证》2012,(1):4
吴爱英会见俄罗斯司法部长签署中俄两国司法部2012-2013年合作执行计划2011年12月12日,司法部部长吴爱英会见了应邀来访的俄罗斯司法部长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一行。吴爱英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司法部的职能与工作情况,并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法律和司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她强调,2011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  相似文献   

13.
2016年9月30日,美国公民蒂芬妮·德西蒙向华盛顿地区法庭提起针对沙特政府的诉讼.她也因此成为挑战沙特政府司法豁免权的第一位美国公民. 在德西蒙提起上诉两天前的9月28日,美国国会行使了否决之否决权,推翻了奥巴马总统对一项被称为“9·11法案”的否决.这是奥巴马担任总统以来首次出现自己签署的否决案被国会推翻的情况.这是一项什么样的法律?它缘何在过去的15年中成为无数美国人萦绕心头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法院进行的对日劳工索赔诉讼屡屡受挫,至今没有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胜诉,特别是由于日本最高法院在西松建设案的终审判决中采取<中日联合声明>已经放弃个人请求权的立场,使对日民间索赔在日本法院已近行不通.这就迫使我们开始寻找其他途径,因此在我国法院进行诉讼便不失为首选.在就我国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依据、可能影响我国法院行使管辖权的因素进行了梳理和粗浅的探讨后,本文认为我国法院就我国劳工索赔案可以行使管辖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2004,(6):84-84
为了全面解决侵华战争中的劳工问题,2004年5月12日,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日友好协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社会团体和学者、劳工代表与日本律师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召开研讨会,共同提出“全面解决劳工问题、设立补偿基金方案”。经过讨论,大家对提出方案的构想达成共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受害者就委托中日两国律师在日本法院陆续起诉,要求当年实施加害行为的日本政府和企业进行道歉并做出赔偿。在日本律师和中国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在中日两国热爱和平、主张正义的人民的支持下,民间对日索赔案件中的劳工案出…  相似文献   

16.
王丽琼  田雷 《南大法学》2023,(6):126-136
2022年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了轰动全美乃至全球的多布斯案。在该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赋予女性堕胎权的罗伊案先例,剥夺了女性享有的堕胎权并将堕胎的规制权重新交还各州。尽管美国最高法院多次重申其推翻罗伊案、否定堕胎权完全符合“文本、历史和先例”这一美国宪法的决策过程,但法律话语无法掩盖多布斯案背后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间围绕着堕胎权的政治斗争及其间愈来愈极化的党派政治,亦无法掩盖美国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以司法案例贯彻共和党政治策略之实。此外,多布斯案作为一个完全政治化的判决,不仅使美国的堕胎权争议步入了更为激烈和极化的多布斯时代,而且超越政治领域给美国的公共和私人生活造成了诸多恶劣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末,中国司法界办了两宗举世瞩目的“世纪大案”,一宗是“9810案”(即张子强等36人非法买卖、运输爆炸物、抢劫、绑架等犯罪集团案);一宗是“9901案”(即特大海上抢劫杀人、私藏枪支弹药、非法持有毒品案,也即长胜轮案)。在这两宗“世纪大案”中担任辩护律师的广东仁恒律师事务所(原陆丰市力行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郑才利,高举法律之剑,以其滔滔雄辩,穿透案中迷雾,分清真伪,还案情以事实真相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1998年11月12日,轰动全国的张子强案的被告人余汉俊的亲属找到郑才利,要求郑才利…  相似文献   

18.
群起告之 胜诉后得到的是一张白条 福州私立光华学校,因其向每位中小学生一次性收取12万元之巨的“教育储备金”而名闻遐迩,老百姓称之为“贵族学校”。但这所学校却有失众望,成立不久就接二连三被告到法院,原告全是该校的学生家长。闽候县人民法院面对40名学生家长状告光华学校一案予以受理,经立案审理后,一一作出调解,福州光华学校应退还给学生家长的“教育储备金”、赞助费等共计150多万元。可是,时至1998年年底,调解生效已长达1年6个月,家长分文未得,手中的一份份调解书,成了一张张法律“白条”。  相似文献   

19.
热点聚焦     
中国立法机关批准与发达国家的首个引渡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4月29日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签署的引渡条约。这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第一个引渡条约。据悉,该引渡条约将加速中国编织国际引渡网,缉捕以贪官为主的外逃案犯。根据条约规定,中西双方有义务按照条约规定,应对方请求,相互引渡在一方境内发现的被另一方通缉的人员。在中国所有对外引渡条约中,这个条约首次出现涉及死刑问题的条款。条约规定:“根据请求方法律,被请求引渡人可能因引渡请求所针对的犯罪被判处死刑,除非请求方作出被请求方认为足够的保证不判处死刑,或者在判处死刑的情…  相似文献   

20.
《欧盟宪法条约》框架下的欧盟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 10月,欧盟各成员国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标志着欧盟政治一体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条约涉及欧盟政治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其对欧盟机构体系所进行的改革。《欧盟宪法条约》对欧盟机构体系改革规定了诸多内容,但改革中仍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