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览之窗     
邓六金与危秀英的生死之交 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的红军女战士屈指可数,今天在世的就更少了,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是一个,曾山的夫人邓六金是一个,江西省第一届妇联主任、现任江西省政协常委的危秀英也是一个。三位长寿老人情同姐妹,生死与共。她们中间,有许多感人的故事。 长征途中罕见的艰难困苦,使红军每天都有人生病、牺牲。休养连的战士邓六金也不幸患上痢疾,腹泻不止,高烧不退,又没有药,几天下来,人快虚脱了,走不动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党史博览》2006,(11):49-51
1934年10月,有30位女战士参加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其中包括中央局妇女部部长李坚真。在黎平会议之后,这些女战士被编入干部休养连,李坚真担任连指导员,董必武任总支书记。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中,李坚真从一名红军女战士成长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成为受人尊敬的“李大姐”。  相似文献   

3.
唐正芒  冯玲 《湘潮》2016,(4):182-187
长征,是一部带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史诗,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四路红军主力中,随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32人,红二方面军的女战士约20余人,红四方面军女战士约2500人[1],红二十五军的女战士7人。其中,在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的两支队伍中,曾闪烁着20余位杰出湘女的身影。她们是: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关注的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时,来自异国他乡的妇女姐妹可曾注意到,在中国代表团的席位中,坐着一位女将军,这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她的父亲从长征路上走来,她的母亲也从长征路上走来,她也可以说是一名长征“战士”,因为她出生在长征路上,名字又和红军在征途中一次胜仗有关,所以取名捷生…… 参加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共有1473人,其中一方面军30人,二方面军86人,红二十五军8人,红四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在全国各地,在70多位长征战士居住的地方,都已经留下了这样的身影:一位年过八旬,满头银发的当年红军女战士带着一面绣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0周年字样的4米多长的大红旗帜请求参加过长征的幸存者签名,以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在这面旗帜上签名的有陆定一、黄火青、肖克、杨成武……当然其中也会有她自己的名字——著名的红军女战士、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她把一生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党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6日到1936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甘宁一带的战略大转移。其中走得最远的中央红军队一共走了二万五千多里,故称“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的中央红军主力86000人中,有30位女红军。她们是: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刘群先、李坚真、李伯钊、钱希均、陈慧清、廖似光、谢飞、周越华、邓六金、金维映、危拱之、王泉媛、李桂英、甘棠、危秀英、谢小梅、钟月林、吴富莲、杨厚珍、萧月华、李建华、曾玉、刘彩香、丘一涵、吴仲康。  相似文献   

7.
我是江西省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的教师。江泽民同志的"三问"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回忆--一天踏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徒步考察万里长征的一位记者要离开一个小村庄时有个大娘问他"我的丈夫在哪?3个红军女战士在哪?"原来50多年前有3个长征路过该村的红军女战士在大娘家住了一晚。临别时红军女战士将她们惟一的被子剪成两半坚持给大娘留下了半床被子。大娘让丈夫送红军女战士翻过大山就回来,可这一走就没了消息。大娘在村口眺望、等待了50多年……后来大娘去世了就在记者怀抱着一床新被子去看望她的前3天。临终前大…  相似文献   

8.
刘高平 《党史博览》2006,(10):44-46
长征前夕体检,难住了红军女战士。邓六金是体检女战士中第一个合格的1911年9月,邓六金出生在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1929年5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来到了闽西上杭。邓六金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帮穷人打天下的,她的心沸腾起来,便毅然剪去辫子,和小伙子们一起,站岗放哨,打土豪,捉劣绅。后来,她和她的两个姐姐凤金、来金都相继参加了红军,被称为闽西的“三凤”。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曾赞扬她们是“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邓六金先后担任过区委青年干事、上杭中心县委巡视员、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是长征出发时担任县团…  相似文献   

9.
红军女战士在革命理想信念的支撑下,跟随红军大部队一起长征。她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体现了革命的理想主义、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律己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长征中红军女战士的革命精神是长征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实现"四自"女性的精神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丁艾 《党史文汇》2004,(10):33-34
在那场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最艰险的莫过于爬雪山过草地了!然而有一位年轻的女红军,她却传奇般地三次通过草地,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惟一的一个三过草地的女战士.她便是我国戏剧史上第一次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和毛泽东的艺术形象推上舞台的剧作家,戏剧教育家,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和常委的李伯钊同志.  相似文献   

11.
杨会清 《世纪桥》2009,(14):15-18
对于“史诗”般的长征,人们对它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长期以来,各地方党史部门围绕着长征的有关问题之争不亦乐乎,且有日趋细化的现象,如对“长征第一渡”、“长征第一山”以及“长征第一湾”的争论。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史部门又围绕着“长征第一村”进行争论。从争论的主角看,分别是福建的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从争论的现状看,前者显然已领先一步。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一部长征史有多少讲不完、道不尽的精彩故事。长征途中,可谓步步险关,处处绝境,稍有不慎,就可能全军覆没。然而,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最终经受住了血与火的考验,勇往直前。本篇从长征史料中选取了部分片段,力图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长征故事。“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党史专家认为:1935年5月在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首次提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使用的并不是“长征”一词,而是分阶段使用“突围”、“转移”和“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以前,红军…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为此曾涌现了许多以长征为题材的优秀文艺作品。早在65年前,首都舞台就曾演出过一部名叫《长征》的三幕九场歌剧,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以艺术形式再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壮举,而且第一次让毛泽东的艺术形象走上舞台。其作者就是亲历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曾三过草地的红军女战士,也是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戏剧艺术的开拓者之一,还是杨尚昆的夫人,她的名字叫李伯钊。  相似文献   

14.
长征一家人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的同时,红四方面军也从1935年3月开始进行长征。在这史诗般的伟大壮举——长征中,红四方面军与红一、二方面军相比,另具特色。在红四方面军的长征队伍中,有这样一家人,他们全家三代11口,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2岁、4岁和生下来才几个月的孩子,举家踏上了长征之路,这在长征史上也是少有的。1985年10月,我在宁强县搜集这个家庭的主要成员、汉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创建人陈锦章烈士的事迹时,在宁强老城的一幢旧楼里,找见了陈锦章烈士的女儿、长征时只有12岁的红军女战士陈亚民,她稍带谈到了一些她和她的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毛泽东对长征给予高度的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相似文献   

16.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六军团(后合编为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及二十五军先后撤离各根据地,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红军长征队伍中,活跃着一批女战士,她们以顽强的革命毅力,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妇女的坚贞、乐观与勇毅。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看央视“艺术人生”节目,看到对周恩来的扮演者王铁成的现场采访。王铁成扮演的周恩来与生活中的周恩来一样逼真,人们都感到神奇,王铁成现场揭示了这个秘密。他首先谈到了周恩来的“修养”,王铁成就是掌握了这一点,才出神入化。人们常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一个人走路,慢了就显琐碎,快了就显得忙迫,周恩来从小就深得家传,步子是有节拍标准的,王铁成现场给观众演示了一下——那就是周恩来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夏杏珍 《党史文汇》2006,(10):32-35
刘英,作为踏上长征的8万多红一方面军中仅有的30名女战士之一,亲身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她与男子汉们一起,跋山涉水,克服世上罕见的艰难险阻,经历无数悲壮、惊险的场面,胜利到达陕北,开创新的革命征程.这一壮举令无数人惊叹、感佩!美国著名女作家尼姆·韦尔斯在她的《续西行漫记》中写道:洛甫(张闻天)的太太(刘英)身材姣小,活泼伶俐,像只小鸟,"我简直想不透,她为什么在长征中没有给大风刮走!"50年后,另一位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与刘英长谈以后,情不自禁地对刘英说:"现在我明白了,草原上的风为什么没有把你吹走,你是不可能被吹走的."  相似文献   

19.
长征,伟大的胜利。长征,伟大的壮举。长征,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过。“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之难,难于上青天!漫漫长征路,天上,敌机每日轰炸;地上,敌人围追堵截。飞机大炮,枪林弹雨,红军战士,无所畏惧!  相似文献   

20.
正吴仲廉(1908—1967),湖南宜章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并上井冈山。后担任红军学校及红军医院政委。1934年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七大、八大代表。教危秀英写字在干部休养连,由于连长和指导员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有时宣读命令、起草文件有些困难,于是经商议,就把曾在瑞金担任红军学校教官的吴仲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