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滕县抗日三老人,组织铁匠立功勋,数百武器援军士,大刀挥舞敌入坟。"这是白崇禧机要秘书、中共地下党员谢和赓写的一首诗。在诗中,他称赞了在滕州保卫战中,当地3位老人组织几十名铁匠,用废弃的铁轨连夜打造200多把大刀送给川军杀敌的义举。谢和赓,1912年12月出生在桂林一个书香门第。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促成抗日民族统  相似文献   

2.
特殊的晚餐     
桂林山水甲天下。 1939年春,象鼻山的一幢别墅内,一个奇特的晚宴开始了。 作东的是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主任李克农。他设宴招待的是国民党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的上校主任秘书谢和赓。谢和赓即将以西北战时巡回教育班主任秘书的身份,代表“全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长白崇禧赴西北与回教“四马”(马鸿逵、马鸿宾、马步青、马步芳)联络。行前,李克农设宴为之饯行。 席间,李克农举起筷子指着餐桌上丰盛的菜肴对谢和赓说:我代表南方局,代表周恩来同志请你吃这顿饭。小鬼,你明白吗?” 行文至此,读者一定早已明白这顿饭不是一般的应酬,也决非统战工作的需要。是的,谢和赓的真实身份是中共秘密党员,是党派到白祟禧处工作的。 谢和赓乍一听李克农的话,  相似文献   

3.
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鲜为人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面看起来,他是国民党威武的上校军官,实际上却是共产党的骨干党员。他在国民党要害部门工作20多年,为共产党提供了大量情报,做了无数工作,不仅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而且出色地完成了周恩来托付的特殊使命。他就是谢和赓。 携带吉鸿昌、冯玉祥的推荐信 赴南宁谒见白崇禧  相似文献   

4.
说起“文革”中被江青迫害致死的王莹,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因为她是我国电影界的早期明星,且因江青与她竞演《赛金花》一剧主角失败而怀恨在心,最终导致在“文革”年间惨遭江青毒手.可是要说起谢和赓来,知道的人就寥寥无几了.而且怎么也不会将他与电影明星王莹联系起来.其实,他们不仅是一对情深意笃的夫妻,还都是我党杰出的地下工作者.1 谢和赓1912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父是清代举人,书法功底很厚,曾为苏小小建墓立碑;父亲谢顺慈是晚清秀才.广西大学堂的高材生.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他很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由于二哥谢铁民是我党的早期党员.在哥哥的影响下.1930年他在北平中国大学学习经济时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遵照党的措示,去察哈尔冯玉祥部,担任了抗日同盟军吉鸿昌军长的上尉秘书.9月,抗日同盟军失败.谢和赓这时十分响往革命根据地瑞金.向组织上提出了去中央苏区工作的要求.但中共北方局党组织却派他与宣侠父一道回广西,利用广西同乡这一关系去做桂系军阀上层人物的工作.当时南汉宸代表北方局交待他的任务是:站稳脚跟,调查研究桂系上层军政情况;设法争取接近李宗仁、白崇禧;秘密进行发动全国抗日宣传鼓动工作.  相似文献   

5.
N年前在非洲的时侯,一天我带着儿子到中国同事家串门.告别的时侯,刚能识几个字的儿子看见我这位朋友家门扇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带钥匙、关煤气,切记!!!"儿子不解地问:"这是谁写的?"我答:"就是这位叔叔啊!"儿子又问:"那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给他自己看的啦!"儿子还是不明白:"他自己都知道,还用给自己写吗?"这当然是孩子的逻辑,大人事情多.  相似文献   

6.
张广友 《廉政瞭望》2008,(12):37-37
陈永贵职务上升后,地位变了,权力大了,他的思想作风也变了。他骄傲自满狂妄自大起来,竟把自己看成是8亿农民的首领。在他的眼里,除了毛泽东、周恩来,几乎谁也不在话下。他批过邓小平,骂过胡耀邦,至于一般干部,谁不合他的心意就整谁。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李玉秀,因为在"四清"中写了一篇内参,讲到大寨地亩不实。"文革"开始不久,  相似文献   

7.
曾利明 《党建文汇》2008,(11):50-50
卡夫卡生前居住在布拉格的黄金小巷22号。他每天都要到希贝斯卡大街的雅可咖啡馆里进行思考和写作,维持生命的就是老板送的几片面包,他从来不问世事。卡夫卡的特立独行引起一个女人的注意。她坐到卡夫卡的对面,从桌子上拿起他写好的稿纸阅读。卡夫卡写一页,她便读一页。那就是《变形记》手稿,在当时没有谁能读懂,  相似文献   

8.
甘泗淇是我军高级将领,也是著名政工将军。革命斗争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组建战斗剧社,不断活跃红军的业余文化生活。解放后,他又深入基层部队,着力做好部队政治思想工作。抗美援朝战争中,在改善部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他从一名农家贫寒子弟,历经战争岁月的洗礼,渐渐成长为一位我军优秀的政工上将。他上爱人李贞同为开国将军。他俩相濡以沫,并肩战斗30余载,人们称之为夫妻将军、双子将星。  相似文献   

9.
周勇军  张晶 《新湘评论》2012,(21):36-36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々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相似文献   

10.
《唯实》1992,(6)
斯大林曾在高尔基的《姑娘与死神》一书的最后一页留下轰动一时的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歇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然而,批示上“爱情”一词的俄文拼少了末尾一个字母。一时间,大家手足无措:谁也不能更改领袖手迹,谁也不敢去问他本人。  相似文献   

11.
周勇军  张晶 《学习导报》2012,(21):36-36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医生外出行医,很久也不回家,妻子十分想念,于是就用中药名写了一封信寄给丈夫:“吾念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々谁使君子寄生缠绕他枝,令故国芍药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  相似文献   

12.
乡村标语     
去各地乡村,我发现很多民间标语。在一沟口,有块牌子,上面写着致富的标语口号:谁致富,谁光荣;谁受穷,谁狗熊。由此可见,致富是当地政府最迫切的事情。不远处还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醒  相似文献   

13.
伦敦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中国奥运军团再次续写辉煌。中国健儿身着领奖"龙服",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听雄壮嘹亮的国歌奏响,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是多么庄严与神圣的一刻。但是你知道中国健儿领奖"龙服"上那个独具匠心的"龙"字是谁写的吗?它不是出自什么书法大家、名家,而是出自朝阳区一位每天在公园里写"地书"的老人——张振义之手。"十一"过后,记者见到了张老。他给记者展示了他写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界内部有一种说法,就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意思是说报纸上的有些报道,特别是工作性的报道,只有写稿的本人看和被写的人看,写稿人要看我的稿子发得怎样,被写的人要看看往自己脸上贴了多少金,至于其他读者是不会看这类报道的。新闻报道是写给读者看的,这应是没有争议的。但有时候,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往往会有意无意中忽略了读者,所以就出现了这种“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怪现象。笔者曾在一家党报的一版,看到过一篇关于写某市领导在新年春节期间看望金融系统职工的消息,消息的导语是:  相似文献   

15.
许多干部可能都听到过群众骂声。对于群众骂声有各种各样的对付方法。一种是听到骂声暴跳如雷,以牙还牙。例如一天从报上看到,某地一个主管宣传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在一个什么思想工作会议上就公开声称,谁批评本县工作,谁就是给本县抹黑,就是败坏本县形象,就对谁不客气。他还真说到做到,把一个写了批评本县稿子的记者辞退了。另有一个乡,一个农民曾写过好多稿子表扬该乡工作,后来写了一篇小稿,反映该乡有个村的有线广播坏了,呼吁尽快修复。这都谈不到是什么批评,更不是骂了,不料竟惹怒该乡领导,找上门去,把这位农民打得头破血…  相似文献   

16.
冯玉祥将军虽然出身行伍却喜欢文墨。他的诗通俗易懂并自成一体,人称“丘八诗”,故冯玉祥便自称为“丘八诗人”。当年驻防徐州时,曾写过一首《植树诗》名噪一时:“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相似文献   

17.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27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当第二天开会时,每位代表的座位上都摆着一本小册子,瞿秋白的《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副标题是《第三国际还是第零国际——中国革命史中之孟塞维克主义》,当代表们一看到这个标题时,都发出会意的微笑。用恽代英的话说:“这个标题写得好,写得尖锐、明确,中国革命,谁革谁的命?谁能领导革命?如何去争领导权?领导的人怎样?问得实在好!”这  相似文献   

18.
石顺义创作《父老乡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空政歌舞团的创作员、著名词作家石顺义。几十年来,他写了近百首军旅歌曲,在军营里,没有几个官兵能叫出他的名字,可官兵们谁都会唱他的歌:《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一二三四歌》、《兵哥哥》......石顺义歌词创作主题就是战士,他唱战士,颂战士,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战士,一个兵。石顺义是伴随新中国成立  相似文献   

19.
一位为革命奋斗了70多年的老人,因劳成疾,医治无效离开人世。临终前嘱咐家人,后事一切从简。不举行遗体告别,不写生平,不告知(打扰)亲友,不留骨灰。就这样悄悄地走了。他是谁?他是北京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原市委顾问委员会成员,路德润同志。  相似文献   

20.
单位一同事聊起一件事——他是当笑话来说的:一次,他带的大学实习生写了一篇非常普通的稿子,却自我感觉极好,先是当着众人的面美美地自夸了一番,然后自我陶醉,谁的意见也听不进。同事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会这么“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