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制度主义在政治科学中的兴起,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研究的理论化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新制度主义各个流派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方面的多样化,也为获得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范式设下障碍。通过揭示新制度主义在分析层次和研究途径上的内在分歧,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理论建构的基本取向需要关注四个重要方面,即科学化与人文化、概念分析与理论建构、能动与结构、传统研究与前沿理论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是政治实践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需求,在政府管理、行政研究、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分析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对现代视野下的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基本研究成果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进行论述,其主要目的是对传统新制度研究的总结与提升,对行为主义和理性分析主义的扬弃。其发展研究成果对我国现代制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相关研究中,"制度"一直是相对时髦的词汇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制度"就是一些依靠各种禁止不可预见行为和机会主义的规则。从制度研究的角度出发,很容易想到与之相关的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理论。作为当前国际社会政治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新制度主义这一新的研究范式,既是对旧制度主义理论的跨越,又是对行为主义范式的批判。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政府进行公共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公民社会的发展。本文意在从制度界定出发,分析新制度主义的由来及理论派别,并以此为视角介绍当前我国政府决策存在问题的思考,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新制度主义理论已经成为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但在基本概念、方法论、适用范围、制度变迁等方面也受到广泛的质疑与批评。作为对这些批评的回应,新制度主义者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增强了其理论说服力,但这并没有解决批评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同时还带了不少新问题。不过总体而言,新制度主义仍是一种具有较好前景的政治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曹杨 《理论前沿》2007,(2):47-48
上世纪80、90年代,不少中国学者将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运用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对中国市场化改革道路提出了六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解释。这时期,新制度经济学使转轨经济学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应该看到,新制度经济学固有的理论缺陷也使转轨经济学的继续发展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会研究中的新制度主义是在国会理性选择研究的制度转向基础上形成的,它将早期行为主义所不注重的制度重新纳入自己的视野,在一个新的情景下研究制度与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发展过程中,它主要形成了分配模型、信息模型和政党模型;由于不同的理论假设,三种模型对国会的立法行为和制度安排作出了不同解释。  相似文献   

7.
制度分析是体制改革的重要层面,新制度主义为制度分析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制度本身为分析变量,利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方法建立结构性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得出环境催生和推进了制度演进,制度与行为者的相互作用推动了制度变迁,价值理念决定了制度的目标方向。建立历史性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发现政治制度的路径依赖特征强化了体制改革的阻力,而找到历史否决点是推动改革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快制度的程序化法制化,把握环境变化抓住机遇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核心价值观,处理好权力与利益的平衡博弈。  相似文献   

8.
建设研究型大学,需要完善的学科制度作保障。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存在以下问题:学科评估制度存在缺陷,学科设置制度主体权力失衡,学科生长制度不健全。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本-收益”分析是制约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路径依赖是影响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合法性机制也是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基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我国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要以学术本位为价值取向,以诱致性变迁为路径选择,建立校际学科联盟制度,完善激励机制,为研究型大学学科制度建设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组织趋同是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分析问题的理论工具是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和社会规范机制。在这三大机制的作用下,组织分别出现强制性同构、模仿性同构和规范性同构。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分析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主要是分析这三大机制对我国政党的同构作用。在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显著特征。因此,我国政党趋同现象有着自身特点。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来分析我国政党趋同化现象是一种理论视角,以期对该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新制度主义作为西方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被称为二战以来西方政治科学研究发展的第三次革命1,代表了政治思维活动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的新成果,这一研究范式推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学研究继承与超越了行为主义阶段,由此进入了新制度主义研究的阶段。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旧制度主义--行为主义--新制度主义之间何以产生范式转换的内在原因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欧盟具有多层面、多中心的制度体系,为区域一体化提供了富于启示的制度建设样板。在欧洲制度研究中,作为新制度主义三大主要流派之一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研究路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将制度界定为一种正式的规则,以偏向于经济理性主义的方法分析欧盟制度的设计和运作,其独特的理论内涵和解释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欧洲一体化理论,也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政法大学生是我国政法队伍的后备力量,他们的素质尤其是政治素质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根据党和国家对政法人才的要求,紧密结合他们的实际和未来职业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忠诚于党和国家、忠诚于人民和法律以及廉洁奉公教育,以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必须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教育,打好正确认识案件事实、公正执法的思想基础,以适应新时期政法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权威合法性面临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宪政健全与发展不足,国家的符号解释能力和可信度受到一定程度置疑,经济绩效的"政绩困局"和政治腐败现象损害合法性基础。解决路径在于国家政治权威合法性的制度创新,即建立起国家权力的相对自主性机制、国家行动能力的适度有效性机制和国家权威的制度化合法性机制。通过制度创新确立国家权力、国家行动能力和国家权威的限度,以期政治权威合法性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14.
与历史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和理性选择等学派有关制度变迁的解释不同,以奥菲、约翰逊等人为代表的部分新制度主义者在详细阐述后共产主义国家特殊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变迁的路径偶然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苏东剧变后产生的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完全是偶然的。这种偶然性表现在这些国家新掌权者偶然的政策选择上,偶然的政策选择在制度遗产、国家能力和政策顺序等因素的干预作用下,制度变迁以消极型制度设计或积极型制度设计的方式发生。路径偶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后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变迁的方式,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研究方法的创新,但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由区域历史大幅度向世界历史转换的时空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至少实现如下领域的新拓展:树立全球意识,开展世界道德教育;树立开放意识,开展“东西方文化”教育;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树立“新主权意识”,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树立阵地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包含有新制度经济学对意识形态及其基本取向的认知,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具有本质不同。基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借由对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之理论预设、方法论、意识形态基本功用、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理论构建语境、理论旨趣、理论实践目标冲突的解读,可以发现其在如下方面存在问题:理论预设缺乏经验事实支持、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社会性相抵牾、以降低交易成本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功用、以非阶级因素为意识形态变迁推动力、以西方世界为理论构建的基本语境、以解释西方世界为基本目标、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永恒存在。对这种对立的批判性比较研究有利于清晰认识新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以更好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大体上存在通过问卷和访谈观察中产阶层民主意识和研究中产阶层集体性政治活动两种方法。在中产阶层的政治态度上,学界存在三种观点:总体保守、比较激进、缺乏统一性;在政治功能上,也存在中产阶级是社会政治稳定的基础、社会变革的基础、社会发展中的异化力量三种不同结论。当前中产阶层政治动向的研究应当在研究对象上重视边缘中产阶层的政治动向;在研究问题上关注中间阶层政治态度及其社会政治功能是否发生演化;在研究领域上重点关注网络时代公共事件中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于受教育程度较高、年龄较小、成长经历相对简单,且婚姻家庭因素较少、在农民工所占比重增多,面临的思想问题也逐渐凸显,心理上面临着恋土与离土、“利”与“义”的取舍、融城心态与过客心态、自信与自卑的冲突与矛盾。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推动农村城市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