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维涛 《学理论》2010,(21):126-126
使用手机上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军营中使用手机上网人数日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官兵的业余文化生活,但对官兵日常训练、生活和身心健康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应采取统一管理、限时使用、管理结合、以理为主、抓好有形、满足无形、立足现实、解决问题等方法加以整治。  相似文献   

2.
张小炜  成媛 《学理论》2012,(16):280-28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国内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民族主义在中国有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便是:民族主义与网络结合,产生了新时期的民族主义即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相对于传统的民族主义具有新的特点,使得它的影响更为广泛尤其是对网络民族主义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的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故本文将分析网络民族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27)
韩剧当之无愧地成为韩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品。韩剧在中国颇具影响力,这从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即可看出。韩剧在中国热播值得我们思考,更值得思考的是,韩剧作为一种文化输出,对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韩剧的爱情故事对中国大学生爱情观产生的消极影响,号召青年人在爱情中迷失时学会回归。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2)
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具有两面性特征。正确认识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的消极作用,并对其进行调控,有助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顺利进行。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政治社会化消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安铮  原聘聘 《学理论》2014,(20):262-263
当代社会已进入休闲时代,除了工作学习外,休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目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大学生对手机功能变化的敏感度在各类人群中是较强的。从多元视角下,提出对大学生自我休闲管理和对其进行休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展开休闲教育,加强对休闲管理的认识;学习新的休闲观,大学生休闲活动应多样化;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积极休闲;政府应加大公共休闲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应用,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与契机,如何直面挑战,把握契机,运用好这一新媒体,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从手机媒体的概念及特点入手,阐述手机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手机媒体构筑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阵地的途径,以期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6)
被称为"第五代媒体"的手机媒体以其信息传播迅速、便捷等特点,倍受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的青睐。然而,手机媒体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丰富的信息和社交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基于对上海市6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负面影响,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6,(3)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及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和普及,手机媒体正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深入研究手机媒体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是当今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4G网络加速了手机由"通信工具"转向为"个人终端",一个属于手机的时代到来,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的特质使得手机与其紧密结合,不可或缺。通过文献梳理和问卷调查研究4G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发现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并且相继引发了一些问题,例如孤独感、疲惫感、焦虑感、思维反应能力下降等。并相应地针对问题给出了四大解决措施,从预防开始,加强自我管理等,希望大学生能尽快摆脱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10.
韩玉 《学理论》2012,(21):170-171
通过对手机媒体的介绍,分析了其时代特征,从四个方面指出了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并指出高校对该行为的舆论引导策略:加强信息传播监管,监控手机媒体信息传播;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应急预警工作;建立手机媒体官方信息发布平台,积极正面引导舆论;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规范合理使用手机媒体。  相似文献   

11.
佟亚辉  吕晓芳  刘秋月 《学理论》2012,(31):182-183
手机媒体作为非常重要的通讯、娱乐、交往工具,在大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其对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大学课堂教学、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也不言而喻。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习教育的应对策略,变被动为主动,改变部分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方硕瑾 《学理论》2013,(9):310-311,314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的普及应用逐步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这种新媒体传播形式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长期战斗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抢先占领手机媒体传播平台,开拓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的发生和传播将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研究非主流社会思潮存在的必然性,深入分析其对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进而揭示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方法,对于当前社会思潮泛起并呈现多元多样的发展趋势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5,(31)
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高校廉洁教育应列入总体教学规划,不断提高其实效性。而廉洁教育途径的选择、应用与廉洁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关系,因此,本文从德育的视角出发,对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传统途径进行简要分析与归纳,以期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学理论》2013,(32):326-327
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一个新视角,将大学生自愿性失业作为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切入点,提出缓解我国大学生资源性事业问题的对策如下:打破二元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特别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市场分割;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大学毕业生要建立在职搜寻机制,取代失业搜寻;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16.
石瑞红 《学理论》2015,(2):249-251
当前,一些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社会思潮的多元性、多变性、隐蔽性,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造成混乱,增加了大学生信仰选择的复杂性;社会思潮的阶级性、目的性,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的作用,使一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社会思潮传播的多媒体化,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认同度,从而淡化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思潮对社会热点问题的高度介入,迎合了大学生思想困惑和迷惘的心理,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转移。分析这些现象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7.
郭晓东 《学理论》2012,(27):34-35
2009年,在中国不断崛起而美国相对衰微的背景之下,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基于现实层面分析,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外交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外部战略空间被压缩、经济命脉被威胁、外交资源被占用.  相似文献   

18.
刘书博 《学理论》2013,(32):261-262
现阶段的教育形势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为了符合现代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各大高校都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如下: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科学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讲座,实践积累经验,提高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刘文丰 《学理论》2009,(15):266-267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迅速地改变着人类传统的认知渠道,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方式等领域都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纯洁、健康的虚拟天地,它所传输的信息、一些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都会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探索积极有效的指导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长效机制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各种社会思潮,不仅要完善理论的科学内涵、丰富理论的时代特色、推进理论的大众化转换,而且要巩固和拓展理论教育的途径、创新价值引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