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上海及全国多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年轻干部贪腐的数量和比例正在迅速增长,职务犯罪年轻化、低龄化的现象日趋明显。继“59岁现象”之后,贪腐的“35”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14,(18):18-18
记者近期在浙江、广东、海南等地采访了解到,在“80后”干部队伍中,有些人已是单位骨干、有的刚刚走上领导岗位,正值事业“黄金期”的他们被国家和社会寄予厚望。然而,受社会不良因素诱导、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存在漏洞和相关监管制度缺失等因素影响,职务犯罪低龄化现象口趋明显,屡见不鲜的干部贪腐“35岁”现象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中国监察》2009,(14):43-43
韦干熙指出,作为年轻干部,做好“四则运算”,显得尤为重要。“加法”就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年轻干部学历虽高,但专业不对口,学用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要求我们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减法”就是减少应酬、履职尽责。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各种应酬也随之增加,要多把精力用到工作上,求真务实抓落实,尽其所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7):34-35
当前,许多年轻人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党政干部,迈入“新官”行列。据媒体报道,年轻干部正在成为腐败案件发生的高危人群。两年来,广东因违纪违法被立案查处的人员中,31岁至45岁年龄段违纪违法案件占大多数,共计127人,占55.95%。此前,有反腐专家将年轻干部腐败归纳为“三五现象”、“二六现象”。有人认为,官场潜规则导致原本正直、清白、有理想的“新官堕落”,足否如此?年轻干部成长与服务型政府建立完善有何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5.
闫格 《政府法制》2013,(19):28-29
2012年6月底,因干部老龄化严重,辽宁省丹东市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了15名35岁以下的副县级干部(副处),最小的是1983年出生。2011年,湖北省更是启动实施了“年轻干部成长工程”。  相似文献   

6.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2,(13):6-6
“年轻干部要自觉‘修剪’欲望。”——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目前在“年轻干部成长工程”2012年省委党校第一期中青班开班仪式上说。年轻干部必须养成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多到最困难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难所急所盼,多干让群众受益的事。  相似文献   

7.
曲直 《公民与法治》2013,(14):18-18
世间百态新奇多,是非曲直来评说,今天说说年轻人提升的问题。继27岁的湘潭县副县长徐韬被免职后,湖南末阳“80后”女副市长、广东揭[gN27岁副县长又进入公众视野,受到舆论质疑。他们“神速”升迁,又在舆论的质疑声中“火速”下岗,这些年轻干部的“神奇”经历,尤其是有关地方先回绝质疑、后纠正错误的“非常”行为,给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特别是“破格”任用青年干部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8.
罗智刚 《政府法制》2011,(31):14-14
近些年,从湖北29岁最年轻市长,到辽宁石化大学24岁女副院长、湖北宜都25岁美女镇长,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热议和质疑。笔者认为,破格提拔不适宜过早,应该放慢破格的脚步,让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干部真正成长成熟起来,确实优秀的再“破格”也不迟。  相似文献   

9.
面对职务犯罪低龄化的现象,人们不禁产生诸多疑问:这些年轻干部哪来这么大的空间"挥洒权力",是什么造成了他们底线的失守?带着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陈震屏。《检察风云》:十八大以来,"反腐"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在这场的"反腐风暴"中,我们也注意到贪腐现象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有关媒体报道和不少统计数据显示,继贪腐"59岁现象"之后,又有贪腐"35岁现象"露头。陈检,在目前的反贪工作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据有关方面的统计,青少年犯罪率是比较高的。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究竟何在?有的认为,青少年犯罪有它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原因。有的强调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十年动乱,林彪、“四人帮”一伙的破坏,致使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是,这里有个问题,即在十年浩劫时期,同样在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下,为什么只有少数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09,(16):53-53
孙立樵 “新官堕落”有其复杂的原因,根治也应该进行系统思考。目前,最急需做的工作是优化“新官”成长环境,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一整套预防和保障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使年轻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和“不敢腐败”。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讨好下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哄”。有的干部对下级不敢严格要求,靠拍肩膀、搂脖子、称兄道弟来开展工作,经常说的话是,“哥们儿的工作需要你多支持呀”、“咱们是老关系了,可要多给哥哥脸上贴金哪”,等等。有的还用领导班子正在研究的内部信息拉关系。如:“这次提拔考虑你了,最近要注意点。”二是“惯”。有的领导干部对下级的一些缺点,不是及时提醒,严肃批评,而是视而不见。别人有反映时,还千方百计为其辩解开脱,说什么“大家都不容易,要互相体谅”…  相似文献   

13.
近日,浙江肖台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陈永渊在腾讯微博里透露,天台县副科级领导干部竞争性选拔考试中首现微博考题,要求考生“写微博”结果参考的300多人中,有60%的年轻干部不知道微博字数不能超过140字,有3人交了白卷。  相似文献   

14.
在早年披露的腐败案件中.出现较多的是临近退休时疯狂敛财的“59岁现象”。但北京西城检察院日前披露的一份调研却显示.贪污犯罪“35岁现象”悄然登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一些地方人大开展监督工作中常常存在查“优”比查“喜”困难得多的现象,有的部门在向人大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或执法检查组报告工作情况时,“报喜洋洋洒洒,报忧羞羞答答”,只讲成绩不讲问题,报喜不报忧。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一部分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中逐步滋生了一种不好的风气,即喜欢吹捧领导。领导在会上作个报告,会后马上就有人吹捧其“高屋建瓴”、“很有水平”;领导组织新上了一个标志性工程,马上就有人吹捧其“大手笔”、“有魄力”;领导在一些场合随便说几句话,马上就有人吹捧其“百忙之中”、“重要指示”;领导到基层调研或检查工作,马上就有人调集“笔杆子”随行,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进行“立体宣传”,制造“轰动效应”。有些干部平时不是把心思和精力主要用在工作上,而是用于揣摩领导心思、观察领导脸色、奉承领导喜好上,竭尽说恭维话、效犬马力,如此“拍马”现象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部门为了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廉政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收到了良好成效。但我们也看到,有的部门在开展民主评议活动中,无论是聘请行风监督员,或是召开行风座谈会,或是发放行风测评票,多是瞄准各单位的领导,很少有基层群众参加,出现了以“官”代“民”的现象,备受诟病。  相似文献   

18.
“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是在干部选任工作中长期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发展要跨越、人才怎么选、选人门开大、从哪里突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经过深思熟虑,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被正式提上了市委常委会的议事日程。 2000年 7月、成都市委在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了公选的职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建委副主任和市工商局、广电局、规划局、交通局副局长。同时宣布,公选不限地域、部门、行业和所有制,条件是 35岁以下,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  相似文献   

19.
程奎星 《政府法制》2011,(31):15-15
那边湖北25岁美女镇长正吵得沸沸扬扬,这边河北29岁县长已经“横空卅世”,年纪轻轻如何就谋得一些基层公职人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做不到的官职,大众质疑声吁叹不已。两位年轻干部的升迁路之所以能扶摇直上,来自政府组织部唯一“合理”的解释皆是“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20.
时下,“代表热线”变“冷”了。这是笔者从选民中得知的信息。一选民说,他跟“代表热线”打了几个电话,反映城市拆迁中有违规行为,谁知无人接听。后来得知,这位代表外出办企业去了。“代表热线”无人接听的现象,不仅在其他地方不同程度的存在,而且还存在偶尔有代表接听,但社情民意不能及时上达的现象,也有的把电话号码换了。由此,出现了“代表热线”变“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