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拒绝搬迁,重庆市万州区钉子户崔英安、秦万兰夫妇的独子被人当街杀害。日前,被指雇凶杀人的开发商董事长向世全被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死刑。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02,(11):31-31
原山东省水产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程震(已故)因雇凶杀人,“性质极严重,影响极恶劣”,近日,被山东省纪委开除党籍。这起发生在8年前的厅级干部雇凶杀害厅级干部案,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已查实的最高级别党政干部雇凶杀人案。  相似文献   

3.
3月14日至17日,备受各界关注的原河南省平顶山市政法委书记李长河雇凶杀人案开庭审理。其间,李长河一句“我不懂法”的话令人震惊。  相似文献   

4.
一、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一是领导干部傍大款。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某些干部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他们为中饱私囊,获得物质利益的满足,置党性、原则于不顾,热衷于傍大款,大搞权钱交易。 二是领导干部傍黑道。近年来,骇人听闻的领导干部雇凶杀人事件屡屡见诸于报端。不管这些领导干部雇凶杀人的具体事实情节有什么不同,但他们要达到的目的却不约而同,即排除异己,清除升官的障碍,使 自己能够大权在握说了算。 三是领导干部乱“打招呼”。在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违纪违法的某些敏感领域,“打招呼”已成为求得升迁、逃避…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鹤岗市8·17交通局长被杀案不久前成功告破,这起由鹤岗市前交通局长、前政协副主席白玉库一手导演的雇凶杀人案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安徽省芜湖市发生了一起雇凶杀人案。芜湖市是安徽省的沿江开放城市,其市委原常委、市政法委书记周其东雇凶杀害了与其姘居了10多年的情妇——该市某区人事局副局长王平(化名)。  相似文献   

7.
腐败分子和黑恶势力的相互勾结、相互渗透,是当今某些党政干部腐败和黑恶势力犯罪的又一大特征。“官员雇凶杀人”的最直接起因之一是,一些腐败分子为了保护他们已经获得的腐败收益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用人失察以及对官员获取不正当利益抑制不力。  相似文献   

8.
观察 《党建文汇》2002,(12):28-28
普通老百姓进入刑场一览死囚伏法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为死刑的执行过程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于是,有关“枪毙人”以及“枪毙人的人”的各种传说和猜测就在民间流传着……对此,河南郑州武警部队一名多次给死囚执行死刑的武警战士纠正了一些说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我国死刑执行方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死刑执行制度向文明、人道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趋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关于注射方法执行死刑药物领取办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行政装备管理局关于开展2008年专题调研工作通知》的有关精神,并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作者对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死刑量刑中,除严格把握"罪行极其严重"这一法定要件外,被害人过错在量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被害人过错是被害人具有的直接引发被告人犯罪的明显应受谴责的行为和表现,应准确把握明显应受谴责性和直接引发性这两个基本特征,充分注意到被害人与被告人在犯罪前后的紧密联系,从而准确认定被害人过错,给被告人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罚。  相似文献   

11.
<正>判决书之所以需要说理,这是判断裁判是否正确和公正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前几年的云南"李昌奎案件"中,被告李昌奎因杀害两人,经一审判决,其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改判为死缓,再审改判死刑。在二审后,针对社会公众对被告二审被改判死缓存在的疑问,云南省高级法院进行了相关的说明,针对二审改判理由过于简单的问题,该院某副院长表  相似文献   

12.
1997年5月22日,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和黑龙江省委从几个军工企业选派了四位同志到华安(集团)公司充实加强领导班子.他们是:公司总经理许远明,公司副总经理韩金德、王宝生、陈维新.  相似文献   

13.
村童 《廉政瞭望》2010,(9):38-39
2010年3月11日下午4时,王海风因贪污受贿1700余万元人民币,被安徽省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判决书中,一个地方“土地爷”与房地产商之间的钱权交易黑幕浮出水面,其所作所为恰似电视剧《蜗居》里的男主角宋思明。近日,笔者前往马鞍山走访了王海风昔日的亲戚和朋友,一个另类贪官让人唏嘘不已:“他贪钱到底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声枪响,一场持续5年的抗争终于结束了。2001年12月5日清晨,47岁的李长河在安阳伏法。那一刻,这个河南平顶山市前政法委书记的对手吕净一。正半倚在汽车后座上,亢奋而疲惫。1999年6月18日深夜,两名歹徒破门而入,向吕净一及家人举起了利刃。吕净一幸运地活了下来,而他的妻子,却永远闭上了眼睛。雇凶杀人者最终被证明是李长河。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法制报》载,某地一人民法院刑庭副庭长王××,竟帮助一个奸淫幼女的犯罪分子的母亲为其子开脱罪责。王××不但将案卷提供给了案犯的母亲,而且将法庭审判委员会讨论该案的情况告诉了她,致使案犯的家属肆无忌惮地到处活动,公然威胁、诱迫被害人翻供,并对被害人进行人身污辱,在群众中造成  相似文献   

16.
一名死刑犯在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途中表现异常.引起了监督执行死刑的助理检察员的注意。经再三审问犯人,助理检察员断定这很可能是一起错案。于是,执行死刑的命令被暂缓执行,凋查小组秘密出动,最后案情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这起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一桩旧案,因为是我国解放后第一起在监督执行死刑中平反的冤案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7.
死刑是剥夺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一个刑种。在我国的刑罚体系内,“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都是属于死刑的范畴,为何毒犯被改判死缓之后,其家属竟会喜出望外以至于当庭鼓掌庆祝呢?  相似文献   

18.
肖舟 《党史博采》2004,(4):40-43
1959年4月16日,哈尔滨市人民法院对哈尔滨市“国民党潜伏特务组织案”开庭审判并做出终审判决:判处反革命犯邵玉魁死刑,缓期2年执行;判处国民党军统局合江特别组特务李子和死刑,立即执行;判处从事特务活动的杀人犯邵莲魁死刑,立即执行……当时,这一案件代号为“乙号案件”。  相似文献   

19.
报刊拾零     
以注射代替枪决方法来对被判处死刑的罪犯执行死刑。今年3月,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率先用此法对两名罪犯执行了死刑,这在我国尚属首例。 消息一透露,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  相似文献   

20.
赵琳 《求实》2005,(Z1):215-216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具有绝对的不可逆转性,它随着人类法制文明的发展而出现,也必将因法制文明的发展而消亡.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均已废除死刑,在保留死刑的国家里,也都对死刑的适用采取了审慎的态度,真正在实践中频繁执行死刑的已经微乎其微.各国对死刑的控制,主要通过实体控制和程序控制两方面实现:实体方面的控制如对适用死刑的罪种、对象和犯罪主体等方面的限制;程序方面的控制则主要体现为提高死刑案件的审判级别、采用强制辩护制度、规定专门的死刑复核程序和对执行程序作特殊规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