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世界总格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影响下,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一时期是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拉美工业和城市发展较快,农业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民族经济和政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拉美国家已有较大的实力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经济上受制于人,政治上受控于他”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占据拉美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拉美政治进程的主要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战后拉丁美洲农村经济变革的一个显著特点。由于历史的原因,拉美各国的农业生产曾长期发展迟缓,土地高度集中,生产方式落后,以家庭劳动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农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农业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拉美的传统农业日益削弱和瓦解,而以高度机械化、生物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在拉美各国农业经济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美洲开发银行1985~1986年度报告》指出,以土地和劳动力为代  相似文献   

3.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外国对拉美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速度、区位配置和部门结构、投资和经营方式以及各国所占的投资比重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一 60年代后期,外国对拉美直接投资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一)投资规模虽日趋扩大,但比重不断减少,80年代呈全面下降趋势。战后初期,外国资本主要以直接投资形式大量流入拉美,借贷资本处于次要地位。1950年,后者只及前者的1/3。外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额1950年为77亿美元,1970年增至186亿美  相似文献   

5.
关于这次“战后拉丁美洲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同志们希望我们做个总结。我想,这个总结不能做,也无法做。今天,我只能讲点个人的想法,作为我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的补充。第一,有些同志提出“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的讨论,涉及问题很多,究竟战后拉美政治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潮流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主要潮流就是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抗强权、内争民主”的问题。因此,研究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一定要抓住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它的传统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研究战后拉美就业结构的变化,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拉美在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泰国传统的经济部门,也是当前泰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战后以来,泰国农业不仅担负了为国家工业化发展积累资本、提供食品和原材料以及输送廉价劳动力这三大任务。同时还实现了4—5%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人口年平均2—3%的高增长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农业部门的稳定增长为战后泰国经济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泰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农业部门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论战后拉美国际战略思想的演变孙若彦国际战略,也叫对外战略,是指“一国对较长一个时期整个国际格局、本国国际地位、国家利益和目标,以及相应的外交和军事政策等的总的认识和谋划。”①国际战略思想是在对国际基本问题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拟定国际战略...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在1931年脱离英国正式独立,比大多数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晚一个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同拉美国家开始建立外交关系。加拿大与拉美之间的贸易虽然历史悠久,但大量经济联系也是战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以来,加拿大与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取得了迅速的发展。进入八十年代后,双方的关系进入一个较全面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加拉关系日臻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双方对外政策的独立性日益增强。战后加拿大对拉美政策的变化,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阿根廷是拉丁美洲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第三世界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全国耕地面积二千九百八十万公顷,占领土面积的10. 7%,其中水浇地约一百四十万至一百五十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 7-4. 9%。按人口平均的耕地面积为一点零七公顷,比世界人均占有耕地数零点五公顷高出一倍,仅次于澳大利亚(一点二七公顷),属于人均  相似文献   

11.
在东盟国家中,除了新加坡和文莱外,其他四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都是农业国。本文拟探讨战后以来这四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成效与问题。一、改造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样化农业战前,东盟四个农业国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在长期的殖民统治下,这些国家不仅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单一,而且农业经济内部结构也单一。二次大战后,它们相继取得了政治独立,共同面临着打破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经济结构并克服全面经济落后状况的严峻任务。为了打破这种单一经济结构,战后以来它们先后以工业化作为本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2.
战后拉丁美洲政治发展进程中的主要潮流是民族民主运动,其特点是外抗强权、内争民主。但是,这一发展进程的主要成果究竟是什么?民主与独裁的关系及其前景如何?这一发展进程的中心任务——政治独立、经济独立与经济民族化的关系怎样?在这一发展进程中,革命与改良的作用究竟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研究和思考。一、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实质,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问题。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的问题。由于历史条件不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不同,国体相同的国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拉美政治形势稳中有动.一方面,政治进程继续保持平稳有序的基本趋势,一些左翼政府的执政地位进一步稳固,民主政治体制依然表现出脆弱性.另一方面,右翼力量的影响明显回升,左右争夺加剧,政策多变的风险增加,政治发展出现一些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战后三十多年来,拉丁美洲经济有了迅速发展。整个地区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约为5. 5%,超过了除石油输出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960年为六百九十四亿美元,1979年已达五千九百九十三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从1960年的三百四十美元增至1979年的一千五百美元以上。1950-1975年,制造业年平均增长率达6. 9%,整个工业生产也逐年平均增长了6. 5%;目前,拉美的消费品生产已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本地区需求,基本中间产品和资本货也能大部分自给。在此期间,还大量引进现代化生产技术和先进设备,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拉丁美洲农业和农村土地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随着机械化、化学化和农业生物技术的推广,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产量大为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广大农村无产者和半无产者替代昔日的债役雇农和佃农,成为主要的农业劳动者;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地产(庄园、农场、牧场和种植园)替代传统的大庄园和大地产,成为商品性农业企业。当前,收取劳役地租的封建庄园在拉美已不复存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后半期拉丁美洲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20世纪上半期则出现较大规模的推进,到60年代拉美多数国家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占统治地位。60年代和70年代,巴西、墨西哥等拉美主要国家的生产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跳跃式发展,开始了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资本主义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世界资本主义的主体——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包括拉美主要国家在内的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本主  相似文献   

17.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本世纪初曾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牧产品供应地。农业作为本地区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各国经济中一直占有特殊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业在拉美经济中的地位才开始下降。但是,目前拉美地区十分之一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仍来自农业;各国劳动力的五分之二继续集中在这个部门。1980年,拉美仍有八个国家的农业产值占它们国内生产总值的20%以上--海地(39%)、巴拉圭  相似文献   

18.
拉美发展模式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拉美国家几乎与北美国家同时独立,但是,此后二者的发展水平差距日益拉大。究其原因,殖民地时期留下来的历史传统固然有严重的影响,但不是惟一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在背着历史包袱的情况下,独立后的拉美国家的统治者不能顺应历史的潮流,积极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虽然他们也利用后发优势,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但都是照抄照搬,因而错过了独立自主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大好时机。随着民族主义的兴起,拉美国家的统治阶级曾经尝试进行一些政治改革,但是由于它们本身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摆脱自身的狭隘利益,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制度性障碍。拉美国家存在的制度性死结一直困扰各国。它们只有通过彻底的制度改革,建立起统一的现代化领导集团,铲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才有可能实行开明的政治,促使民族经济发展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9.
教育无法普及,文盲日渐增多,国民素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这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国际教育界称之为“教育危机”。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新文盲日增”、“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呈下降趋势”、“中小学教育处于危急之中”等等一类报道常见于报端,并引起了关于教育发展战略问题的讨论。可见,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危机问题是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拟结合战后拉丁美洲教育发展的历史对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随着“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传入拉丁美洲的。由于拉美大部地区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宗主国的天主教遂成为这个地区的主要宗教,而新教的地位则显得微不足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的战略中心逐渐从亚洲转向拉美,美国的新教传教宗派蜂拥而至。这对拉美政治和当地居民特别是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拉美的新教获得勃勃生机,以致有人惊呼,2000年后,拉美可能会成为一个“新教大陆”。此论虽然不一定成为现实,但至少说明美国新教宗派对拉美地区的渗透力和影响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