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的发展靠的是信仰、资本和实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则靠的是官管、行管和文化。而现在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稳步前进。研究别国的信仰是为了发展完善本国的信仰,发展和完善中华民族的信仰,需要更多的炎黄子孙付出努力,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世界各国各宗各派对信仰的追求和变迁。  相似文献   

2.
职务行为的本质规定性在于行政权力的运用,这种本质规定性构成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的根本区别。公务员的行为只要涉及到行政权力的运用,就具备了职务行为的本质特征,就应认定为职务行为。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的成败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公民对法律信仰与否。法律信仰是民众生活和谐有序的重要基石,也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关键。本文对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公民法律信仰的培育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最先进、最科学的信仰,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堡垒和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如何把这种信仰真正内化为人的自觉行动,而不是外在的约束,做到知行合一,这对于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的工程。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当前伴随着社会转型,我国民间信仰再度出现复苏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形态,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再度出现繁荣复兴的现象,并表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民间信仰具有"社会安全阀"功能,但庞大的民间信仰群体同时也给社会和谐与稳定带来巨大挑战。由于民间信仰具有自发性、松散性等特征,社会转型使其发展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信仰出现真空而公民意识却不断提高的转型社会背景下,如何应对与民间信仰相伴随的各种显性问题和潜在威胁,已经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置身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周恩来,信仰确立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下,其思想形成与转变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痛苦的过程:从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到革命民主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深入研究周恩来信仰选择的过程,分析周恩来信仰选择过程的特点,对于当代青年信仰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妈祖文化是我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一种民间信仰,在我国沿海及台湾省,在东南亚、殴美等地区的国家中有众多的信徒。妈祖信徒把妈祖神祆看成是超人的力量,产生了类似宗教的信仰感情和情感反应,在遏制妈祖信徒行为失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妈祖文化在促进闽台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中已经产生并仍在继续产生着重要作用。但是,妈祖文化是唯心主义的道德文化,对社会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巫蛊信仰在中国已延续了数千年。一方面,人们相信巫蛊咒诅可以致人生病、死亡,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将之视为社会控制的对象;另一方面,围绕着蛊言蛊事所形成的神秘文化又历史地承担着社会控制的功能。当前,既要依据法治建设的要求,对巫蛊迷信行为进行严格规制,也要考虑到其历史渊源及现实影响,采用多种方式,灵活地解决相关纠纷,协调各种社会控制资源。  相似文献   

10.
对信仰失落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信仰失落现象的出现,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面对这一严峻的社会现实,我们从信仰的含义入手,分析人们陷入危机的理论误区,进一步明确信仰与宗教、理想、信念的关系;进而从国际到国内的各种复杂矛盾和社会现实入手,分析导致信仰失落的六条原因;最后,对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树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一切事物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宗教也是如此,没有一成不变的宗教。多种宗教之间只有变速的区分而无变与不变的区分,无数历史事实说明,我国宗教内在变革和进步符合信教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鉴于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对新世纪初的宗教内在变革和进步应予以重视,并遵循如下原则: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能动作用 ,是通过统一战线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 ,形成最大、最佳的“合力” ,驾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推动其运动、发展、前进 ,从而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精神动力作用重视不够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思想。其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邓小平有着深刻的认识,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它不仅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而且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进下,一场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以及正在崛起的知识社会的社会转型,急剧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价值和伦理规范。分处于不同历史层面的道德行为模式在同一个社会发展空间遭遇激烈碰撞。传送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西方强势文化的汹涌而入,中国的道德建设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做出历史选择,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我们理清了基本的道德建设思路。作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与道德认识的误区入手,较系统地分析了社会转型与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依据《公司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转社会的重点特点,论述了道德建设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认为,个人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个人从片面发展到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而教育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并且以人的闲暇时间及其支配作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直接尺度和标志。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部分乡村建设发展之所以步履维艰,除自然经济环境困扰外,更主要是乡村人文环境造成的。农民的价值观念品位较低,僵化沉重的日常生活世界造成农民个性的萎缩,人文精神的失落导致乡村社会问题的增生。因此,我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乡村建设和现代化推进提供坚实的人文动力,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现代化具有普遍意义。通过对公共服务型政府特征和内涵的分析,探讨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表现,指出迈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途径及主要特征,包括促进社会和谐、合理的社会分化、推进政治文明三个主要方面,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及完善公共服务型政府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要有效支持道德的社会调控作用,首先要寻找既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特点,又符合人的本能发展规律的标准,以确立正确的道德规范,促进正确的道德评价的形成,正确处理和协调道德与制度的关系,才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使人们崇尚道德,遵守道德,真正有效发挥道德的社会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行为的精神动力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三项要素。思维方式是人们依据社会历史发展要求,对客观现实进行思考、分析、判断从而做出决策,指明实现目标的路径,指导行为以求达到既定目的的精神活动。社会发展要求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双重转换,思想观念决定思维方式,而思想观念转变由思维方式转变来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一个历史性任务。科学发展观为思维方式转变提出了总要求和总目标。努力寻找并把握思维方式的哲学支撑以推进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