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琼 《民主》2005,(2):21-22
一曲“洪湖水啊,浪打浪,”使得洪湖名扬天下,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茫茫湖水,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色,更引起人们无数美好的遐想。洪湖湿地位于“千湖之省”——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北岸,湖北江汉平原流域的下游,地跨洪湖、监利两市县,是湖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湿地,也是我国最具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区内水域辽阔,湿地生物丰富多样。据研究,洪湖湿地有各种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6,(6)
正坚持多方合作持续关注长江1997年,民进中央和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研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由此开始了民进中央围绕长江保护与发展的二十年建言献策之路。从防洪到沿江产业布局,从制定湿地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到推广建设生态屏障,从上游水库群到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再到下游的长江出海口,几乎每年都提出建议。特别是自2007年起的第二个十年,又有新的提升。一是平台更为规范:两年一度的长江系列  相似文献   

3.
并非有了三峡工程,长江就万事大吉三峡工程是具有巨大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长江中游各地区防洪能力将有较大提高,特别是荆江地区防洪形势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与长江洪水峰高量大的矛盾十分突出,而三峡工程的防洪库容与  相似文献   

4.
三峡船闸再遇“瓶颈”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化解三峡船闸对长江物流的阻滞作用,需要多管齐下7月30日,受长江上游洪水影响,三峡船闸按运行规程双线停止通航。像这样的停航状态一年中不多见,但将长江中游与上游切割错开的三峡船闸,是否会成为长江经济带物流的永久性瓶颈,一直是沿线地区人们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中游的洪患牵动着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之心,也成为湖南、湖北两省和沿江、沿湖各级领导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腹大患。洪水威胁着洞庭湖区和江汉平原的  相似文献   

6.
地处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的湖北省黄冈地区,是一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然而这里又是李时珍、李四光、闻一多、胡风、熊十力、汤用彤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的故乡。由于深厚的文化传统,黄冈地区各级领导和父老乡亲十分重视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7.
王宁德 《民主》2011,(10):37-39,2
湖北不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这是湖北的光荣。辛亥革命不是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在首都一举收功,而是在华中腹地、长江中游的湖北,首揭义旗,“打响第一枪”,进而举国响应,风起云从。  相似文献   

8.
梦圆长江口     
冯永杰 《民主》2014,(6):50-52
<正>我这辈子注定与长江有缘。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我出生在上海黄浦江畔一间狭小的民居。黄浦江是长江汇入茫茫大海之前最后一条支流,把上海的行政区域分隔成浦东浦西两部分,上海人称之为"母亲河"。抗战烽火刚熄,内战硝烟又起。大上海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挣扎,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在上海做工谋生的父亲,带着我登上十六铺的轮船,沿长江逆行,于湖北黄石港上岸,直奔大冶故里,把我交给了经营中药铺的祖父。从长江下游到中游,我  相似文献   

9.
今年6月中旬以来,长江发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八次超记录的洪峰一个接一个向中下游袭来,洞庭湖接纳四水(湘、资、沈、渲),吞吐长江,洪峰上压下顶,恶劣组合,岳阳城陵机水位最高达35.94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63米,超出33米的危险水位达70天,其中超过1954年34.55米的高危水位达顺天。洪水肆虐,地处洞庭湖畔和长江之滨的国家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巴陵石化公司所属的长炼、岳化、洞氛、腐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处于东洞庭湖畔与长江交汇处城陵矾的洞氮成品码头、鹰化水泵房,位于长江中游江南烷长江干堤上的长练陆城油港码…  相似文献   

10.
《团结》2007,(2):60-64
创立民国,捍卫共和(一)辛亥革命,当选临时大总统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向有“九省通衢”之称。20世纪初,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近代第二大工商业中心,战略位置非常重要。革命党人在这里进行了长期、深入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11.
费强 《瞭望》1987,(14)
打开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态势图,人们看到这样一幅图景: 长江上游有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五省、区经济协作区;中游有以武汉为中心的江汉平原城乡协作区;下游及河口段有以上海为中心的“小三角洲”经济区;而长江江西九江至江苏镇江段则是苏、皖、赣3省16个地、市自愿组成的南京区域经济协调组织网。  相似文献   

12.
黄石,是解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重工业城市,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水陆交通方便,矿产资源丰富,产业门类齐全。一九八七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比一九八六年增长10.21%,地方财政收入比一九八六年增长7.02%。近几年来,在党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指引下,我市的各项事业都有较大的发展,工农业总产值连续四年保持百分之十以上的增长速度,一批原材料工业企业及其产品在  相似文献   

13.
李子 《瞭望》2002,(17)
“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的大冶市,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人民勤劳智慧,早在3000多年前便孕育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并首开近代冶炼工业先河。今天,物华天宝的大冶市,通过对全市1600平方公里辖区内的10余个乡镇进行大刀阔斧的综合试点改革,使乡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所描绘的区域经济格局的发展路线可以归纳为:东部率先发展,围绕“两圈一中心”,通过优化开发,从中心城市主导向城市群主导、生态功能主导方向演进,形成网络化、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中部崛起,围绕东北、中原、长江中游(武汉)、中南(长株潭)、北部湾形成以5大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板块,  相似文献   

15.
《团结》2001,(2):8-8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状况,分别在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规划了三条调水线路,形成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的总体规划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合理的供水范围,但每一条调水线路的实施建成,对黄淮海三流域的水资源配置都可以进行互相调济。 1.东线调水工程 东线调水工程的目的是解决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的缺水问题。主要目标是提供沿线城镇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高现有灌区的供水保证率,改善灌溉条件;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长江经济带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出现了分别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核心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的四个协作经济圈。但皖、赣两省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影响,既不属于下游以上海、南京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也不属于中游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经济圈。这在客观上,不利于皖、赣两省的经济发展,同时对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联动发展也有制约。皖、赣两省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底如何?上海能否通过区域经济协作,对沪、皖、赣联手发展作出贡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程从上海出发,溯江而上,深入皖、…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6,(16)
经多年的勘测、规划、研究,按照长江与北方缺水区之间的地形、地质状况,我国有关部门分别在长江上游、中游和下游规划了三条调水工程的可行线路,形成了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的规划总体布局。三条调水线路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和供水范围,可互相补充,不能互相代替。 (一) 东线调水工程 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江都站抽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和东平湖,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后可自流,经位临运河、南运河到天津。东线调水工程近期的供水范围是苏、鲁、皖三省。远景的供水范围可延伸到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0公里,其中黄河以南651公里,穿黄段9公里,黄河以北490公里。全线最高处东平湖蓄水位与抽江水位之差为40米,总扬程65米,共建13个梯级泵站。  相似文献   

18.
黄石,湖北第二大城市,成为目前湖北除省会武汉外唯一的对外开放城市。早在西周时期,黄石人的祖先就开始了铜的冶炼。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地盘,现已发现有53种矿产,在全国屈指可数;交通发达,地处长江中游,有高速公路连接省会武汉,还有两条国道交汇于此;这里还是国家重要原材料基地,人口130多万。总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黄石,完全可以创造出一个较高的  相似文献   

19.
李悦 《学理论》2012,(1):57-5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因其丰富的综合功能,被称之为"地球的肾"。因此,湿地也日益显示出了作为旅游资源的广阔开发潜力。哈尔滨因其松江湿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提出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发松花江湿地旅游资源,从而实现"以江丽城、以水兴游"的新目标。主要从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入手,在探讨其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系列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松江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林业局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摸清了全国湿地资源“家底”:全国湿地类型划分为5大类、28个类型,湿地总面积3848万公顷。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594万公顷,河流湿地821万公顷,湖泊湿地835万公顷,沼泽湿地1370万公顷,库塘湿地228万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