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因为荷兰人高罗佩的《大唐狄公案》,狄仁杰成了西方人心目中"中国的福尔摩斯"。高罗佩的创作缘起一本清代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小说中的狄仁杰屡破奇案令他折服。除了狄仁杰,还有包拯、海瑞等人因为公案小说的盛行,脱离了原本扁平的历史人物形象,变得立体而生动。后期江湖侠客的加入,为人们构建了一个又一个快意恩仇的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唐书·狄仁杰列传》记载,狄仁杰以地官侍郎代行宰相之职时。武则天问他:"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谮卿者,欲知之乎?"谢曰:"陛下以为过,臣当改之;以为无过,臣之幸也。谮者乃不愿知。"大意是你在汝南有政绩,但有说你坏话的,你想知道吗?狄仁杰说,陛下认为我有过,我就改掉;认为我没有过,这是我的大幸。说坏话的人我不想知道。武则天感慨地说,狄仁杰是位厚道的长者啊!  相似文献   

3.
狄仁杰为官,正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他不畏权势,有时甚至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的本色,始终能够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千古名臣为何当彭泽县令众所周知,狄仁杰是唐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洛阳称帝后,就任命狄仁杰为宰相。位高权重的他,为何来到彭泽成为芝麻官呢?专家研究认为,狄仁杰官居宰相,参  相似文献   

4.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的政绩,连连夸奖,  相似文献   

5.
狄仁杰是唐朝名相,他心胸阔达,方正廉明,被武则天看中,提拔任宰相,他初任这一职务,也碰到过有人向他告密的事,告密者不是别人,而是武则天。那天,群臣退朝,武则天独将狄仁杰留下,先是拉了一会家常,提及狄仁杰在汝南的政绩,连连夸奖,  相似文献   

6.
"元芳,你怎么看?"是2012年最热的网络语之一.因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使李元芳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拥有了数不清的粉丝.历史上真的有李元芳这个人吗?答案是:有.不过,历史上的李元芳并非狄仁杰的助手,而是明朝的一位普通官员,只方不圆的性格让他的官场生涯起起伏伏.他终其一生用只方不圆的处世哲学证明着自己的表字:子实. 李元芳生于公元1489年夏天,秦安县人,自小聪慧伶俐,加上环境的熏陶和叔叔们的教育,18岁就高中举人. 大约30岁时,李元芳被明世宗任命为顺天府宛平知县.宛平因地理位置特殊,其县令虽然只有七品,却都由皇帝颁旨任命,不是一般人能担任的.  相似文献   

7.
罗筱玉 《世纪桥》2007,(6):99-100
武则天作为历史上第一位女主,继统的问题曾经是困扰多方、波及全国的一个敏感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的记栽互相龃龉,与之相关的笔记小说更是众说纷纭。文章探本析源,揭示了被废的庐陵王得以再次继统的曲折历史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武承嗣、武三思为夺取太子位与李昭德、狄仁杰等宰相所作殊死斗争的真实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做女皇时期,唐代社会曾有过短暂的中兴。为了保卫大唐王朝来之不易的中兴,监察御史们同权欲熏心、觊觎皇位的一伙宠臣进行了浴血的斗争。这场弹劾斗争的领导人物是狄仁杰。狄仁杰身为普通侍御史,官阶不过六品,但他刚正不阿、爱憎分明的个性,显赫的政绩,深得人们的敬慕,被认为是朝廷最有影响的“宪臣”之一。司农卿韦弘基为了讨好皇帝,满足皇帝的私欲,为高宗李治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狄仁杰就当朝揭露韦弘基的险恶用意是在引导皇帝追求淫逸,毁国败政,依法必得严惩。左司郎中王本立,也是皇帝的宠臣,他恃权放肆,无法无天…  相似文献   

9.
(一)娄师德于公元693年升任唐朝宰相时,与他同朝为相的狄仁杰老是排斥娄师德。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知道朕为什么要重用你吗?”狄仁杰答道:“臣凭文章晋升。”武则天顺便拿出了十几封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疏说:“这完全是娄师德推荐的缘故啊!”狄仁杰羞愧万分,事后对友人说:“承蒙娄公暗中提拔而不知,我却对他始终不假辞色他也毫不介意,此种胸襟,令人拜服。”(二)郭子仪和李光弼都是唐朝中兴名将。两人向来不睦,关系极为紧张。公元755年,安禄山叛变,郭子仪奉诏任朔方节度使,一夜之间,郭子仪成了李光弼的顶…  相似文献   

10.
正谈到廉政文化,山西历史上不乏典型人物。封建时代就有狄仁杰、于成龙、陈廷敬、吴琠,为后世所称颂。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执政的根据地(解放区),特别是党在山西全省执政之后,党的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事迹,更是光彩夺目,彪炳千秋,令人赞叹不已。与封建时代那些"廉吏""清官"相比,共产党领导干部的清正廉洁,有以下显著特点:第一,思想境界高,是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的;第二,公仆意识强,诚心诚意地当  相似文献   

11.
彭安玉 《唯实》2013,(2):84-87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  相似文献   

12.
狄仁杰虽然身为相国,但他的家世却一点也不显赫。加上明经(近于今天的自考文凭)出身,似乎注定了他很难出人头地,但他却是一个有真功夫的人。  相似文献   

13.
汪金友 《学习导报》2011,(22):31-31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各地组织了很多宣传文化活动。有《辛亥革命》电影、《辛亥革命》电视剧、《辛亥革命》戏剧,还有"辛亥革命"展览、"辛亥革命"晚会、"辛亥革命"旅游、"辛亥革命"座谈等。报刊上介绍"辛亥革命"的文章,更是连篇累牍。对于辛亥革命这段历史,我以前并不太熟悉。只知道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并由此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老六月雪 《党课》2012,(12):108-112
国器者,可以治国的人才。《苟子·大略》:“口不能言,心能行之,国器也。”颜师古云:“国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于国政也。”狄仁杰很懂做人,很会当官。在那个当官最难的历史时期,他的官当到最好,十分难得。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近些年来,由于受某些所谓披露"秘史"、还原"真相"另类书的影响,学界对周恩来的看法比过去有了更多歧见.有歧见不是坏事.但是,在少数著作中出现了一种恶意"贬周"的倾向.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辨析.这里,笔者归纳了非议周恩来的几种说法,讲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宗言 《新长征》2014,(10):62-63
刘伯承出身贫苦,是从群众中走来的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一生葆有高度的群众情怀,坚持群众路线,始终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多和群众商量"、"永远与群众站在一起"、"严格遵守群众纪律"的工作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楷模。 多和群众商量 刘伯承通晓中国历史,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深深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革命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赵书 《新湘评论》2012,(2):14-15
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来源:应对"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8.
付义  王国宏 《世纪桥》2011,(15):95-9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丰富历史知识和提升史学能力之外,对于当代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操、提升人文素质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人物身上往往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做人、做事的经验教训。本文从"纲要"课教学实践经验出发,在理论上阐明以历史人物评析为重点,结合具体人物言行的相关教学实例,剖析如何灵活、恰当地结合对历史人物的深入评析,用当代大学生乐于认同、易于内化的方式,把做人、做事的道理以鲜活的事例渗透给青年学生,进行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文明教育,促进"纲要"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赵书 《学习导报》2012,(2):14-15
端午节作为最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之一,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果究其产生原因,历史就更长了,主要有三个来源:应对"夏至"节气的气候变化而引起自然生物性反应,借助巫术进行驱疫防瘟;应对农历"五月初五"具有阴阳交合的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20.
应该由谁当领导──关于“学而优则仕”的阅读笔记宋方古有名训:"学而优则仕"。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实在是社会要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有经历不一定有经验,有学历不等于有学问,"学优"不一定"仕优"。在通常情况下,学而优者比学而劣者,毕竟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