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包”问题是老掉了牙的话题,年年讲,年年有,且“份量”年年加重。年关将至,又是“红包”(长辈送给晚辈,晚辈孝敬长辈的“红包”除外)泛滥之时。“红  相似文献   

2.
今年2月15日,新加坡财政部长尚达曼,在向国会宣读政府新财政年度预算声明时宣布,全体新加坡人将获得政府送的红包。去年新加坡财政盈余达64亿新元,创下1994年以来最高纪录。因此,新加坡政府决定从中拨出18亿新元还富于民。红包将发给年满21岁的国人,而穷人与老人受惠更多。  相似文献   

3.
逢年过节,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发红包,这是一种传统习俗。企业效益好,年终给职工发点红包,也属正常。然而,不知从何时起,“红包”风靡官场,成了官场的幕后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4.
医疗“红包”现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岷 《发展论坛》2001,(7):62-62
病人给医生送“红包”,医生收受“红包”,这种现象在医疗活动中长期存在,虽经多种措施整治,近年来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一直没有得到根治和杜绝,成为医疗系统的一个顽疾。而且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医院分配制度的改革,医疗中发生的“红包”也有了新的特点。这需要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找出切实有效的对策。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病人的医疗费用大多是由公费承担。病人给医生送“红包”,其目的是想得到医生的细心治疗,或得到特殊的照顾。病人应交的医疗费用照样交纳,医院的收入并不因“红包”而受到影响。所以,一般将这种行为…  相似文献   

5.
别让春节变“春劫” 花钱如流水,春节变“春劫”,过年真不易。因过年而“叫苦不迭”,主要是因为人情压力山大。长辈、晚辈都要给红包,走亲戚要带礼品,同学聚会,请客吃饭……举手投足离不开人情二字。当然不能简单地给人情下一个“好”或“不好”的结论。重人情,尚礼仪,礼尚往来,传递情谊,本是我们一个淳朴的传统。然而,当人情变成了“债”,不见了人情只剩下“红包”的时候,又还有多少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富文 《先锋队》2011,(1):39-41
“干部廉不廉,不妨看过年”,这是时下坊问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在我国,历来有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的习俗,寓意让小辈来年平安、发财、高升.而如今,这一习俗在官场上已被演绎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着国人崇尚礼尚往来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县官送礼     
王厂长第一次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发现红包时,他并不责怪送红包的职工,而是迁怒前任厂长。他认为,前任若能洁身自爱,廉洁秉公,心系工厂,关心职工疾苦,不见红包行事,不滥用职权,厂里就不会刮起红包风,他自己也不会因收受红包受到党纪处分,被免了职务。因王此,王厂长对送红包的职工采取批评教育,亲自找其谈话,当面送还红包,主动为他们保密。对他们的困难和合理要求,能解决的当即拍板,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说明原因,解释清楚,请他们谅解。并按照中纪委《关于国有企业领导廉洁自律若干规定》细则结合厂里实际制定出“党员、干部十不…  相似文献   

8.
尽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红包和红包现象已蔓延于市.人们也都见怪不怪了。但忽然间从新闻传媒上,见到一组校园送红包的电视画面,我仍然感觉十分警醒刺目,并沉思良久。  相似文献   

9.
红包在美国     
一位老大姐在公民入籍口试考场拿出一个红包塞给考官,移民官见包色非送不可,结果以公开行贿处理。这位老大姐的红包攻势,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惹上麻烦。一位老表亲移民来美,他在台北开车二十多年,没想到在此连考三次才过关。考官何以这般刁难?原来有家中国人开的驾驶学校向考官送红包,这案子才曝光,考官为了避嫌,不敢让中国人轻易过关。1976年我们初来美国,为谋生计,向“三一”冰淇淋总公司申请买店。开了头,就有人跟进,几年内有十几家中国人加入这个行列。大家辛勤经营,业绩斐然,顾客也交相称赞,公司对华人信心倍增。…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1,(2):39
"干部廉不廉,不妨看过年",这是时下坊间流传甚广的一句民谣。在我国,历来有过年长辈给小辈发"红包"的习俗,寓意让小辈来年平安、发财、高升。而如今,这一习俗在官场上已被演绎成为一种交易的手段:一  相似文献   

11.
曾几何时,看病送“红包”已经成了不成文的“显规则”。然而,就在“红包”之风屡禁不止的大环境下,也有这样一方净土:医院成立18年来,保持了医疗零事故、“红包”零投诉的骄人纪录,成为人所称道的“菩萨医院”。这,就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1,(3):78-78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廉洁重庆”建设,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收送“红包”、超标准使用公务车、违规经商办企业的纪律规定》(简称“五条规定”),针对公务人员收送“红包”、违规配备使用超标公务车、  相似文献   

13.
<正>"丁零零……"6月20日上午10时,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纪委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喂,您好!这里是北湖区纪委办公室,请问什么事?"正在值班的我拿起了电话。"我这里有个‘红包’要退还给你们,还是你们纪委给我送过来的。我现在行动不便,等会儿我女儿就帮我送过去……"电话那边传来一阵浑厚而急促的声音。"纪委给您送红包?老人家,您慢点儿说,我有  相似文献   

14.
海关总署向社会发布公告,从6月1日起在全国海关全面推行“红包”公布制度。规定,海关对查实的送“红包”者,初次将致函其所在单位并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对两次以上送“红包”者,将在报关大厅或互联网上公布其姓名、单位、处理情况;对查实的向海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送“红包”的企业,海关将把有关情况纳入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作为业务监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宛诗平 《先锋队》2014,(3):54-54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腐败”虽然微小,却事关大节。马年春节“微信红包”一夜走红。小到几块钱、大到几十、几百的“红包”在微信群里来回穿梭。有人说,“微信红包”虽然在春节期间方便了亲友间礼尚往来,但也可能引起行贿受贿。因为给官员送上几个微信红包,这比拎着大包小包礼物登门拜访要方便多了。这种红包一次最多两百元,这个限额能够极大地放松官员收礼的戒备心理,也大大减轻了送礼人的负担。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01,(3)
深圳市纪委发出新世纪第一号文件,首次对红包的处理办法作出具体规定: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和对外交往中,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红包,无论金额大小,必须在接受红包的一个月内登记上交。市纪委表示,纪检监察部门将对违规送、收“红包”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对于必须登记上交的红包,市纪委首先作出严格规定,只有因故不能拒绝才能收红包,才是登记上交的对象,其他情况下收受红包将被视为违纪。市纪委要求,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和对外交往中,一律不准接受“任何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红包;对于不能…  相似文献   

17.
19□吴武权郝宝民99年12月的一天 ,当丹凤县人武部副部长杨景太推开他虚掩的办公室屋门走到办公桌前时 ,发现桌上放着一个用红纸裹着的小包。打开一看 ,里面是一沓崭新的百元大票。他想 :目前正值征兵期间 ,这红包保准是应征青年送来的 ,但这个红包万万收不得。杨部长连忙将红包送到了三楼的政工科 ,让政工科查找红包的主人 ,尽快将它退回。这只红包的主人既没有留下地址 ,又没有留下送包人的姓名 ,到哪里找这个送包人 ?为找到红包的主人 ,政工科的同志们召集各乡镇武装干部通报这一情况 ,让他们在应征青年及家属中寻找送包人 ,县人武…  相似文献   

18.
浅析“红色”吴国明看病送“红包”,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门话题。“红包”的产生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红包”的出现到盛行,从宏观角度讲是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是市场经济负效应在医患关系上的反映;从微观角度看,主要是由患者(包括亲属)...  相似文献   

19.
扶持资金     
省里有一笔数目不小的项目资金.是专门用来扶持发展特色农业的。县长的一位同学是省里某部门的领导.知道这一消息后,立马告诉了县长。为了争取到这笔资金,县长拿出10万元现金,包成好几个红包.送给了省里相关部门的领导。有了这些红包的打点.县长果然得到了100万元的项目资金。  相似文献   

20.
明知……     
明知贪的钱越多,事发后判刑会越重,但贪官还是追求更多的钱。明知医院承诺不收病人红包,但病人不送红包还是不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