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因为,“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秦皇岛市卢龙县农工委副书记司春国就是这样的人。以他42岁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把百姓当亲人、把工作当使命、把事业当生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2.
狂人邹恒甫     
曾晖 《廉政瞭望》2014,(7):58-60
邹恒甫因坚持举报北大梦桃源餐厅淫乱,“火”了一把,但他一直就是这样特立独行。把长他33岁的茅于轼称作“学弟”;林毅夫长他10岁,一度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却因进入世行年份晚,而被他了“晚辈”。他还多次与南科大创始人朱清时接触,直言老朱不懂教育,“只有我来,才能一呼百应。”  相似文献   

3.
卫士之歌     
采访李树煜,我们费了不少心思。第一次电话把他从正在研究工作的会议室“拖”出来,他不假思索地以“没什么可写的”一口回绝。第二次电话把他从研究案件的会议室“拉”出来时,他仍以“工作忙,没时间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无奈之下,我们只好以“这是省纪委领导安排的”相“要挟”,他才勉强同意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4.
霞飞 《党史天地》2008,(12):25-30
庐山会议后不久,张春桥和姚文元都有“喜事”。张春桥的“喜事”,是他得知周恩来患上了癌症。他知道,癌症是不治之症,周恩来将不久于人世了。于是,他把眼睛盯上了总理的位置.做起了“总理梦”。姚文元的“喜事”,是他得到毛泽东的信任,把全国思想文化理论出版新闻全部管了起来,有望再进一步,成为政治局常委。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卫士田云玉的工资为每月37.5元,到1956年工资调整时,他所在的组里评议给他升两级,后来经上级有关部门全面比较平衡,结果只给他升了一级。为此,田云玉找了局领导,并且还哭了鼻子。“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毛泽东知道此事,幽默而不乏同情地说。轮到小田值班,毛泽东把他叫到身边,沉吟了半天,言语恳切地说:“小田,我跟你商量一件事。我准备从我的工资里拿出钱来给你发工资,你的工资不要国家来负担,我来负担,你看多少钱合适?”毫无心理准备的田云玉一时语塞。“你现在多少工资?”“43…  相似文献   

6.
“中”是天下之本。王艮继承了传统的中庸思想,把中与和结合起来,把“和”看成是实现“中”的目的。他“以自然为宗”,认为顺其自然就是“中”;他强调积极用世,但又主张出处要当量,动静适宜才是“中”;他提出人欲合理的观念,但又讲私欲的危害,所以无私无妄才是“中”;他还强调“巧中”,认为只有“止于至善”,才能真正达到“中”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8.
一错百错     
一天,尤董事长作报告时,念到“高屋建瓴”的“瓴”字时,舌头一下打了结。幸亏他脑子转得快,猜想是个“瓦”音,便接着念了下去。他见台下并没有哄笑声,心里落下块石头。会后,他一是在心里埋怨秘书小马不该用生僻字,差点出洋相;二来又隐隐担心自己是否念错了。他特地把小马喊来,找了个由头,叫他把有“高屋建瓴”这一段念一遍。  相似文献   

9.
沉重的十字架──张永芳参与“门徒会”错误纪实江沉十字架下,他无数次面对“耶酥”顶礼膜拜,把灵魂交给了“真主”,而把共产党员的崇高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是怎样蜕变的?请看:37年前,面对鲜红的党旗,他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实现了他的夙愿。此后在“甘为人...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4,(10):98-99
一个农夫把斧头掉进了河里,他坐在河边伤心地哭起来。财神便跳进水中帮他打捞,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头,农夫却摇头说:“这不是我的。”财神又拿出一把银斧头来,农夫还是摇头。最后,财神拿出了一把铁斧头,农夫说:“这才是我失去的斧头。”财神就把金斧头和银斧头一起送给了他。  相似文献   

11.
山公  亚宁 《党风建设》2000,(1):19-19
驻宁84835部队副政委张伟平,在22年的军旅生涯中,把宁夏当故乡,把贫困失学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1995年,“六盘山少年军校”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诞生了,从此,无论他走到那里,“六盘山少年军校”便成了他无法割舍的情结。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乔斌 《先锋队》2014,(1):51-51
百度知道 一个男孩今年9岁,是个电脑迷,考试中他把卷子都写满了,但老师还是把他爸叫去:“你看看你孩子答的卷子。”孩子爸一看,这孩子,每个题后面都写了“百度知道”。回家后,他爸将他一顿暴揍,还说:“你问问百度,知不知道老子什么时候揍你?”  相似文献   

13.
冯进 《党史文苑》2008,(4):19-22
周恩来在文革中的处境十分艰难,毛泽东对他不满意,主要是对他对待“文革”的态度不满意,曾讲:“总理实际上是不赞成我搞文革的”。江青集团更是把他视为绊脚石,眼中钉。江青曾在中央文革会议上公开和他拍桌子,说:“毛主席叫你把中央文革小组看作中央书记处。大事先由中央文革小组商量。但你一下开中央常委碰头会,一下开国务院碰头会,就是跟中央文革分庭抗礼。如果不是中央文革保你,你一样被打倒”。“你现在这也不让批,那也不让批,我看你成了灭火队长了。”江青一伙不仅这样公开指责他,还指使红卫兵攻击他。讲他是“刘邓错误路线”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把周恩来同国民党谈判时,保了许多共产党员出狱,攻击为庇护叛徒集团。有很多红卫兵把周恩来当着进攻的目标,有一次三天三夜不让周恩来睡觉,致使周恩来心脏病当场发作。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月15日上午,山西省人大代表以少见的全票通过于幼军当选省长。530张赞同票把一个不会喝醋的南方人留在醋乡,或许目的在于让他给这个喝了多年的“老陈醋”里加进一些南方的“调料”。其实,从2005年7月来到山西后,于幼军就没有顾忌省长职务前的那个“代”字。他以“打扫门庭”作为解放思想的切入点,以4个月关闭近5000家非法矿点的非常气魄向传统势力发起挑战。半年时间,他跑了大半个山西,一路走一路“骂”。他把在深圳时与网友对话的勇气带到了太行山上,把在特区时就有的危机意识也移植到了吕梁山脉。于幼军说,山西发展再也不能耽误了。  相似文献   

15.
生命如歌     
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他以自己的满腔心血,把两个居民区建成了上海市文明小区。 在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告诉妻女,把遗体捐献给国家。他要把最后的“财富”奉献给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牍之盾     
明人冯梦龙的《智囊全集》里有则故事很有意思。宋人王某在浙西任官,上任伊始,下属送了不少钱给他,谓“下马常例”。他一看,便勃然大怒,要惩处人家,并要把钱“申解上司”,把那些拍马屁的家伙吓得半死。他专门在大厅上置了个大柜子,“以物悉纳其中,对众封缄”,告诫道:汝等如果以后稍有小错,就要打开柜子,一起算总账。从此以后,这些行贿的人便非常“规矩”。等到任期满了,他乘船回老家。下属们提醒他,厅上还有个大柜子哩,  相似文献   

17.
他是腐败分子的“肉中刺”、“眼中钉”,因为他重拳反腐,处理案件从不手软;他时刻牢记“民之难,即党之忧”,把百姓冷暖时刻挂在心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超哥”。  相似文献   

18.
赛马场有医疗队,他就到赛马场请医生,被车撞伤左脚,血流了一鞋。”“他终究还是把医生请来了.乡亲们有救了.他自己却倒下了。”“好人啊,他是我们的主心骨。”老人的帐篷外.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70多岁的老人阿吾加义边说边流泪。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2):8-8
陈光保:老干部“裸捐”助学 他是正厅级离休干部,10多年前曾任湛江市政协主席;他是农民,离休后承包了4700亩荒山.辛勤开荒;他更是热心的“助学人士”,多年来,他把开荒种地辛苦赚来的钱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或捐助给当地村民。“不会给子女留下一分钱”是他对捐资助学事业的承诺。  相似文献   

20.
邓稼先:为中国"两弹"大漠埋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稼先是新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可谓“中国原子弹之父”“两弹元勋”,但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死后才名扬天下。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新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