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是指中国人在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轨过程中,逐步将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转变,逐步达到现代化所需要的新人的素质水平。大致可归纳为:1.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前总是依赖政府、依赖单位、甚至倚靠关系和自卑依附的人格心态中解脱出来,以充分的自  相似文献   

2.
潘振云 《学习论坛》2003,(12):26-28
人是现代化的主体 ,要实现社会的现代化 ,必须先实现人格的现代化。当代中国国民人格现状不容乐观 ,还存在着一些尖锐的问题 ,如 :价值观念、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角色定位等。中国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 ,必须促进国民人格的提升 ,必须具备有崇高的理想 ,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较高的耐挫能力等现代化人格素质。为此 ,全社会必须通力合作 ,进行人格主体的自我心理调适和社会心理调节 ,缓解和消除人格中存在的问题 ,逐步达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人格素质 ,以促进社会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和谐社会与公务员现代人格建设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4.
人格创新是针对传统人格的弊端及现实人格的缺陷而言的.理想人格的因素、创新者所必备的素质、党和国家的期望就是现代人才人格追求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向度.追求卓越的人格志气是现代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美德、美感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是人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徐斌 《新视野》2001,2(6):32-33
现代化包含着三个密切联系的逻辑层面:物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物的现代化是基础,制度现代化是保障,人的现代化则是关键。所谓“人的现代化”,指农业社会传统人向工业社会的现代人转变的过程,与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全面发展。有人把它概括为多种品质的综合,如身体生理素质、智力能力、知识水平、道德素质、人格品质、审美素质等等。这当然不错,但我们要在历时性和现实性的双重视角下理解人的现代化。在历时性上,它指向未来,是在实践中不断实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了几十年,中国的经济建设列车终于艰难地驶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这一巨大的社会转变,把再塑人格这一艰巨的使命推到了每个中国人面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任务,也是中国能否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 市场人格——市场经济下一种普遍的人格类型,它是指以获得现实利益和经济利润为目标构建实惠性生活模式的个人行为特征。正如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样,市场人格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功能也是两重性的。根据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对市场人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即由以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变,当代中国人的实际人格和理想人格,也处在深刻的变迁和重新整合的过程中。怎样选择和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就不单纯是一个理论的或学术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亦即涉及我们能否按照自己的理想意图或理性预期塑造出我们需要的现代人格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我们究竟根据什么来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或者说,选择和建构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的基础是什么?我们认为,以现代伦理精神,亦即社…  相似文献   

8.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是“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强调要有人格、人格要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的重要论述中蕴含了对新时代理想人格的期许。马克思人格理论揭示了人格是自然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为建构的,并在批判资本逻辑宰制下现代社会人的身心人格、认知人格、道德人格和生态人格异化的基础上,提出自由个性的理想境界。当前,以马克思人格理论为鉴,应当培育兼具健康身心人格、全面认知人格、优良道德人格和和谐生态人格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0.
崔勇  葛茂林 《党史博采》2008,(4):21-21,36
根据培养大学生公民人格素质的需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通过中国近现代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全面辨证的历史观,在塑造大学生的"历史人格"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他们的现代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1.
《新长征》2002,(1)
陈秉公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追求卓越》一书中指出,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类人,他们没有走正确的人的现代化道路,而是误入歧途。他们是人的现代化的副产品或次产品,可以称其为副现代人格。目前我国的副现代人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现代享乐派。只注意现代化其表,把人的现代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人格结构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格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人格的现代转型正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糅并存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传统人本主义与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对现代自主性人格的塑造,其影响是深远的,对这种影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不能一言以蔽之。它所包含的至今仍具有继承意义的个体独立性等“理性”内容,尤其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理想人格的过程中加以发掘与探究。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所谓人...  相似文献   

14.
人格力量的效应与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力量是蕴于个体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能力等综合素质之中而散发出的一种影响力。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格力量由其本身所蕴含的暗示效应、感染效应、示范效应、辐射效应而具有巨大的榜样作用、导引作用和亲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其人格结构也在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人格转型与社会结构的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时代的弄湖儿,他们人格的现代转型正呈现出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杂糅并存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6.
范洁 《学习月刊》2010,(22):98-98
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学习吸收传统人格教育的有益经验.从现代意义上加以诠释.就能使其成为现代自我人格塑造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人格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质量.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未来社会及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人格素质的高低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质量。文章从分析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探讨了大学生人格塑造对未来社会及自身成长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人格之构建郑百灵现代化建设是全方位的,不仅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须现代化,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思想观念也必须现代化,更重的的是社会活动的主体──人本身的现代化。可以说,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工作的一切”,“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在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班主任。班主任的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这里,笔者试就班主任人格修养对班集体的影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