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4.
"汉语新文学"是近时期学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汉语新文学通史》(上下卷)的出版让这个话题又进入一个实践操作的区间,由此促使我们作更深入的考察和思索。2010年4月在澳门召开的"汉语新文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即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会上,中外专家学者既指出这部《汉语新文学通史》把新文学史的编纂延伸到了两岸四地和海外华文文学,有着多重视域的可贵开拓与创新,同时也就相关的局限、不足以及理论层面的问题广泛进行了切磋交流和学术争鸣。此组笔谈即有限地选取了几个视角,展示相关研究的对话状况,并期待有助于推进这一研究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5.
韩琛 《理论学刊》2012,(12):116-120
继"中国新文学"、"中国现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重要的现代文学史概念之后,"现代中国文学"文学史新概念得以确立,并将之落实到《现代中国文学通鉴(1900-2010)》的书写实践中。事实上,重写文学史的"终结"并不是"重写"的终结,而是"重写文学史"实践本身逐渐丧失了原初的价值立场,以追求文学史的解放为开端,却以再生产出新的束缚而"告终"。作为对"重写文学史"趋于符号化、意识形态化的反拨,"现代中国文学"这一既返回又超越启蒙范式的文学史叙事,试图重构一个以"人的文学"为基础的新启蒙史观。因为在当代中国,事关理性、民主、科学的现代性启蒙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陈思和师每本新书出来,都认真签好名送我。他是我本科班主任,现在又做了同事,大家认识,算起来已经有17个年头了。他先后送给我的著作近十本,其中我知道他尤为重视《中国新文学整体观》,这是他全面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最初的收获(此前还有和李辉合著的单个作家研究即《巴金论稿》),学术品格也由此奠定。以后所出各书,或谈现代,或论当前,或重写文学史,或探索知识分子道路,都可说发端于此。我得到这本书也有十多年了。虽然经常翻阅——有时只是看看,有时因为正在思考某个问题,忽然想到他已经谈过,便找来参考——但从未打算关于它专门说些什么。这大概便是先儒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吧。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组成部分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无论是在通史研究领域还是专题史研究领域都不断有新的成果涌现。近来,李文主编的社会史"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一书,既体现出研究者扎实的社会史研究基础,又对社会史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阐释,凸显出著者的中国当代社会史研究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文献,是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学界对此产生的理论焦点在于文献是否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的标志性著作,争论较为激烈的主流观点是"一次转变论""两次转变论"和"‘始终如一’的总目标与其在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历史任务"的观点,各观点难分伯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学说以及其中蕴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文献研究,对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界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概况,进而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9.
书山径     
《贵州史通》作者:《贵州通史》编委会出版:当代中国出版社开本:850×1168内容概要 集中了全省近百名史学界专家于1992年建立的《贵州通史》编委会,经过10年时间,终于编就了这套通史。全书分为五卷,即远古至元的贵州、明代的贵州、清代的贵州、民国的贵州、当代的贵州。这  相似文献   

10.
李少群、乔力等推出的近90万字的《齐鲁文学演变与地域文化》巨著,是地域文学史研究拓展和深化的新成就,也是地域文学史与地域文化史跨学科研究的探索性成果,这一成果创造性地确证了地域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文学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历史中,政治、商业等外在因素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从丁玲、萧红、张爱玲等几位女作家的文学史评价中可清晰地见到这一点.文学外在权力因素的影响与新文学的复杂背景和相对短暂的历史有密切关系,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这些因素的过分介入,会对文学史建设和当前文学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保持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构建与文学外因素的适当距离,值得文学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03,(8):64-64
集中了全省近百名史学界专家于1992年建立的《贵州通史》编委会.经过10年时间.终于编就了这套通史。全书分为五卷,即远古至元的贵州、明代的贵州、清代的贵州、民国的贵州、当代的贵州这套通史完整地介绍了古代和近代贵州的历史,全面地反映了当代贵州在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Z1):62-64
<正>《新青年》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文学史、报刊史、思想史上的一代名刊,开创了诸多的舆论话题,这些话题不断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津津乐道。我们在此关注的是一代名刊《新青年》的政治舆论诉求,是如何主导了《新青年》的舆论导向和编辑实践,并以政治舆论龙头,带动了文学舆论、思想舆论的激进态势。以往对《新青年》的研究,常常把"谈政治"——前期不谈政治,后期要谈政治——看成是《新青年》前后期转向的标志,也把在"谈不谈政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散文从"五四"时期就开始了多种流脉的发展.台湾五六十年代的散文传承"五四"传统是多脉并流的,而且绝大多数在大陆文学史观念中并非主流,却成为了台湾散文的主导力量.这表明对"五四"新文学可以有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流变出不同条件下的主流文学状态,这也正是此时期台湾散文的文学史意义所在.而开放的地域性、始终立足于文学层面的社会使命感、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新文学双重传统的继承发展、以及追求散文现代化的努力,使得台湾散文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的压抑,不仅留下了传世之作,而且成就了众多散文名家、大家.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白寿彝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全书12卷22册,1400万字。该书有很多创新之处,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是我国通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皇皇巨著,史学丰碑。江泽民总书记专门致信白寿彝同志表示祝贺,并再次号召全党全社会重视学习历史。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该书的价值和特点,更好地学习《中国通史》,特编发一组专家笔谈。  相似文献   

16.
沙健孙等著《中国共产党通史》(以下简称《通史》) ,是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 ,第 1~ 5卷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共 30 4万字。《通史》按照统一的编纂计划和写作大纲 ,约请来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 1 0个单位的专家学者共 2 6人分工合作撰写。以下分别从《通史》的史学思想、史学成就和史学方法等方面对该书进行初步评介。一、史学思想(一 )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自建党伊始 ,研究和叙述中共党史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 ,不同时期都出版了大量的党史著作。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有 :胡乔木的《…  相似文献   

17.
尹辉 《当代贵州》2012,(9):12-13
3月2日下午4时许,贵州代表团抵达北京广西大厦驻地。刚刚抵达北京的代表们也许并不知道,当日,全国两大重量级的媒体——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罕见地同时聚焦贵州。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实现贵州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贵州:新机遇、新发展》。晚餐时间,饭堂里就餐的代表们,一边惊喜地看着《贵州:新机遇、新发展》,一边说着各自关心的"两会"话题。全国"两会"大舞台似乎由此进入贵州时段。在这一时段,贵州吸引着全国的  相似文献   

18.
"天愁地暗,美洲在哪边?剩一身颠连,不如你守门的玉兔儿犬。残阳又晚,夫心不回转……",吴芳吉的这首传世长诗《婉容词》,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首叙事  相似文献   

19.
《子夜》既是茅盾的代表作,也是左翼文学的里程碑。鲁迅的《呐喊》曾经显示过二十年代初期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茅盾的《子夜》则显示了三十年代初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实绩,巩固了左翼文学的阵地。《子夜》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永不熄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五四”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历史话题,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无论政治的,或思想的,或文化的,此一话题都占有一席重要地位。有关“五四”研究的专著或论文,可谓不胜枚举。然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依然走热,可见“五四”研究在学术领域的魅力了。北京师范大学朱志敏博士的这部《五四民主观念研究》,正是一系列“五四”研究论著中的一部。该书除导言外,共有八章,即:第一章、五四时代的中国社会与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