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成 《法制与社会》2011,(31):274-275
自然状态在霍布斯心目中是一个暴力横行、混乱无序的状态,没有任何道义和原则存在,有的只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而卢梭则相信自然状态其实是一个最理想最和谐的状态,没有堕落没有奴役的完美状态。同是自然状态差异却天壤之别,我认为自然是中性的则更可取,因此从根本上讲全然的自然状态和反自然都是不可能成立的,美好和丑恶都可以由我们来评价来发挥,我们的未来则全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理性的引导了。  相似文献   

2.
张玲 《法制与社会》2010,(20):275-276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他全部理论事业的核心,也招致很多批评和争论,本文从卢梭对自然状态的描绘入手,引出针对这一状态的历史真实性而进行的批评,通过明确"卢梭如何看待自然状态"和"自然状态的历史真实性"的区别,说明这一批评的不切要之处。接下来探讨进入了卢梭语境,对其眼中的自然状态的历史状况进行论争的两方观点,并从中发现无论说卢梭的自然状态是假设还是历史事实都不符合卢梭的本意,最终得出结论:卢梭所描述的自然状态具有的是科学真实性而非"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宪政思想是卢梭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读卢梭及其思想的重要方面。以《社会契约论》为中心,可以真切体悟到卢梭对人民主权、法治、人权等重大命题的关注、思索与追求,同时它也构成了现代国家宪政理论的基础与源泉。在卢梭的宪政思想体系中:人民主权是合理内核;限制权力是外部表征;保障人权是价值取向;法律之治是直接体现;宪法至上是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4.
卢梭和马克思都是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卢梭与马克思的思想联系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卢梭自由观与马克思早期自由观的简要介绍,阐明卢梭与马克思之间的思想联系。卢梭和马克思都对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和积极自由予以了关注,但他们对自由与法律的关系和自由、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论述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普遍意志”(volontégénérale),是卢梭政治与法律思想中长期充满争议的概念。当今中文学界对该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译法,但“普遍意志”的译法更为准确。在概念史上,普遍意志并非卢梭首创,但卢梭却赋予了该词全新的含义。对“自由”的过分关注划清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界限。普遍意志的基本内容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但人们无法仅根据个人利益汇合成公共利益,还需要借助理性与宗教的帮助形成普遍意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要求结合者们交出“一切权利”,这种说法可能并不符合卢梭的原意。虽然普遍意志的形而上学性导致它不能直接在现实国家中实现,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完善现实国家的理想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世界闻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让·雅克·卢梭拥有很多称谓和赞誉。他是“自由的奠基人”,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歌德称“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对于卢梭,更为贴切的评价正如他晚年最后一部作品《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所展示的那样,他是一个孤独漫步的矛盾者。  相似文献   

7.
卢梭的诸多学说一直有着巨大影响,在西方各种精神和运动中留下印记。研究卢梭的学者们成就斐然,但各种解释互相抵牾,意见分歧已不限于卢梭的政治理论,还包括其经济学说、宗教学说、教育学说和道德学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小批学者开始进行卢梭著作统一性的研究。朗松、赖特和卡西勒三位学者为寻求卢梭那一大原则作出重要贡献。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书写卢梭的大潮一直势头不减,并出现一种内在转向,即探察卢梭遗留下来的大宗零散的自传性资料,包括书信、出版著作和卢梭所有的自白,利用这些证据耐心复原卢梭的生活。这并不意味着冷落了卢梭发表的著作,而是将其融入他的整个存在。  相似文献   

8.
吴丹 《法制与社会》2012,(14):218-219
卢梭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一书,提出人生来自由且平等,人民有权根据合意订立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描绘了一幅“理想国家”的蓝图.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卓越影响力,为我们研究人权、国家起源和政权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社会契约”、“主权在民”、“选举和直接民主”深入分析卢梭“理想国”的逻辑推导过程,并对本书在今天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权作为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卢梭一生的理想追求和奋斗。本文解读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感受到卢梭对人权的不懈追求和人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思想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契约论在卢梭之前早已存在,在卢梭之后也曾以新的形式出现。本文把各种类型的社会契约论与卢梭的相应理论进行比较,从而观察卢梭在社会契约论思想史上的地位,并最后得出结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适用于个人的意义上已显过时,但如果把它适用于以国家为成员的国际市民社会的建立,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郭忠 《现代法学》2006,28(2):61-67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记录”是卢梭提出的关于法律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此,法律权威建立在人民意志的基础上,使法律获得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权威。正确理解卢梭该命题对我们今天树立法律权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发表于1762年的著名著作《社会契约论》,是卢梭政治法律思想较全面的概括。书中,卢梭的人民主权论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人民政治自主即人民自我立法的理念上。然而,卢梭的整体主义的主权概念由于排斥个人自由和忽略私人自主领域。因此,卢梭从社会契约到人民主权的国家政治理论论述,即有发展又存在局限。  相似文献   

13.
卢梭自然教育学的诞生标志着现代教育学的诞生。从卢梭以来的一切教育改革家都坚守卢梭自然教育学的立场。卢梭自然教育学并非资产阶级的专利,前苏联时期社会主义学者维果茨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便具有卢梭的气息。卢梭自然教育学有其西方的思想先驱,在古代中国亦能寻得丰厚的相似的思想资源。中国的现代教育学建设可扎根于深厚的中国古代思想资源,并与西方现代教育学相互会通、相互支援、相互提升。  相似文献   

14.
卢梭作为自由思想的引导者,其自由理论对法学学者影响重大。本文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出发,在评析该著作的同时,阐述该著作中所包含的卢梭自由理论,论述卢梭所谈及的不同层面的自由,并对其自由观作一界定。  相似文献   

15.
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是卢梭全部政治理论的逻辑归宿。其实,早在写给日内瓦国民议会的一篇献词中,卢梭就明确表达了他所向往的理想国家;“在那里主权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结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者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因此,我愿意生活在一个法度适宜的民主政府下。”①在这里,卢梭表达了他的理  相似文献   

16.
公意学说是贯串《社会契约论》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卢梭思想的重要途径。所以,本文主要就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关于公意的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试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由黄炎培与毛泽东的著名对话入手,将黄炎培误名的历史周期律放在卢梭的思想体系中,正确地问题化为政治体死亡的定律,进而探讨人世间可能的拯救。卢梭从人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发现了一条关于合法而稳靠的政权的法则——主权者:政府=政府:臣民。本文把政治体的生命原理和死亡定律还原为官民矛盾,首先分六个步骤阐释了卢梭的官民矛盾的哲学图式,揭开了连比例定律之谜;然后爬梳政府蜕化与政治体死亡的概念;最后在卢梭设想的用以维持政治体生命的诸项措施中选择了最本质的一项——人民出场,用现代制宪权理论重新阐释了人民出场的制宪意义。概言之,卢梭最根本的拯救就是人民制宪权的例常化,即以经常性的和平的制宪权消解暴力革命,我称之为卢梭式的不断革命论。  相似文献   

18.
夏天 《法制与社会》2010,(9):238-238,254
罗伯斯庇尔的思想看似是极大的尊重了人民民主和自由,殊不知反而造成了专政,造成了恐怖政策。罗伯斯庇尔对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做了误读,一度造成了恐怖统治。  相似文献   

1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继承了以往社会契约论的合理成分,并提出了自己的主权在民学说。公意是卢梭政治哲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他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公民通过履行遵守公意的责任而实现自由。公意是人民主权的体现,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而法律又是建立在公意的基础之上,是公意在具体政治实践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卢梭是法国启蒙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人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人的方法,对人和社会的本性、道德情感和良心、爱自己与爱他人、社会契约的政治和伦理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社会与人是卢梭论证的基点;公众与个人是其伦理思想的桥梁;通过契约的正义是其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这三部分是卢梭契约伦理思想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