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姚家祥新的时代赋予爱国主义以新的内容。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临着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更需要发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把爱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同...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李合敏邓小平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爱国政治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对爱国主义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并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是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他特别重视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统一战线中的地位和作用。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有关论述,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提出爱国统一战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新贡献。1979年6月,邓小平发表了《新时期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统一观邸乘光邓小平既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纵观邓小平一生战斗历程,他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腾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建...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308页)爱国主义是一个历时性的观念.它既是历史的积淀,又是现实的价值抉择;它既是厚重的民族传统,又涵容了时代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正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论述了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把爱国主义提到改革开放和振兴中华的新境界,揭示了爱国主义的价值意义.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独立自主的关系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条件建设社会主义,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的基本经验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邓 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也是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总设计师。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为建立和发展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的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主要标志是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本文拟对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理论基石和主要支柱作一番审视 ,从中领略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风采。一、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关于依靠力量和同…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完美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爱国统一战线理论爱国主义旗帜是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基石的"黏合剂";社会主义旗帜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佳体现;"一国两制"理论与时俱进地实现了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经历了发展的过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发挥了开启作用。基于对历史实践的深刻反省,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给出的一系列回答,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概念以丰富的内涵挺立起来,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原创性成果。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的30年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化过程演绎了同一个理论主体形成和成熟的思想发展逻辑。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邓小平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概念,搭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继承邓小平留下的思想和政治遗产。  相似文献   

9.
学术文摘     
学术文摘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形成的历史考察陈文演在《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国进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也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这一理论的思想基础可以追溯到党的“八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新时期文艺思想初探徐明邓小平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度,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实事求是精神,对新时期文化艺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了新的精辟论述,进行了多方面的开拓。深入学习邓小平新时期文艺思想,对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具有重大意义。一、提出新...  相似文献   

11.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这项制度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其主要标志是:1、邓小平同志为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1979年6月15日,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时期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指出,我国的各民主党派“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创造》1995,(5)
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心军心罗天海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邓小平多次强调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石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军队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坚持和运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按照江泽民...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经济理论,这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跨世纪发展和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李东明邓小平文艺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明了我国文艺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康发展的方向。学习邓小平文艺理论,大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弘扬主旋律,繁...  相似文献   

16.
试论邓小平同志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特色朱新镛邓小平同志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多方面的,但最富于时代特色的理论创新,则是关于社会主义战略与新时期统一战线策略相统一的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一、关于社会主义战略和新时期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统一战线理沦充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而简要地概括为“革命的爱国统一战线”,这表明爱国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中最重要、最突出的特点:一、爱国,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的国家进入了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的革命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85页.以下凡引《邓小平文选》只注卷次页码)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上发展阶段,国内各阶级、各阶层、各民主党派、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政协公报》2012,(8):18-20
<正>(接上期)2、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的主要思想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的奠基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事业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同时领导和推动了政协工作的恢复和发展,领导人民政协完成了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上的拨乱反正,全面开创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又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博大精深,集中体现在新近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探讨和学习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光辉思想,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为基本依据 ,充分吸收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 ,形成了体系科学且特点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在新时期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自觉以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为指导 ,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的发展 ,并赋予这一思想体系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