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是党执政的根本。我党围绕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和实践探索,大体上经历了高度集中的一元化领导体制;人治到法治、直接执政到间接执政的转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个阶段。科学执政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实现科学执政,重点是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人民利益;关键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要条件是保持生机和活力、赢得民心。我们要始终抓住科学发展的关键,贯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握解放患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钟国辉 《探索》2003,(6):29-30
为民执政是我党性质、宗旨的体现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为民执政实践的主体在于执政党 ,检验为民执政的成效在于人民群众。作为执政党 ,在实践为民执政的过程中 ,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勇于实现“三个突破” ,才能使为民执政的宗旨真正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 ,为民执政在人民群众中才有坚实的基础和生机活力 ,执政党才能在各种风云变幻中牢牢执政。一、执政观念的突破执政观念是执政党的灵魂。能否与时俱进关键在于能否突破执政观念。世界各国执政党执政“周期率”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 ,不断与时俱进 ,不断突破陈旧执政观念…  相似文献   

3.
执政文化,是执政阶级或政党凭借国家政权推行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对孕育于其中的、包括执政文化在内的各种要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执政文化而言,这种要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表现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细化;在制度文化方面表现为“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为人民谋利益”宗旨在新时期制度层面的体现;在行为文化方面表现为在抵御风险、拒腐防变中彰显“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人民权力、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的情感以及如何实现人民的利益等方面科学地揭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光辉的论断,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为民”思想的理论探索为我党确定党的宗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周敬青 《探索》2004,(4):28-3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新理念 ,其中包含着浓厚的理论底蕴。文章认为 :从“革命为民”到“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新发展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 ,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符合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 ,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 ;立党为公、执政为汲取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的精华 ,是中国共产党的新民本主义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由“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到“第一要义是发展”,不仅突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这个主旋律,而且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由“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到“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而且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由“实现共同富裕”到“以人为本”,不仅明确了“富裕”的内涵,而且彰显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论三代领导人伦理思想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王海 《求实》2004,(Z3)
毛泽东曾把“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问题、原则问题。邓小平也多次指出 :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就是进一步要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仅仅作为一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的 ,而是上升到人生观的高度 ,它不仅在实践上能够贯彻到共产党人的全部道德生活中 ,而且在理论上成为了三代领导人伦理思想的核心。深刻领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是全面把握三代领导人伦理思想精神实质的关键 ,同时对于指…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是怎样巩固执政基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巩固的执政基础形成的原因,认为,制定正确的执政方略,优先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前提;协调各种社会矛盾,注重社会利益整合,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广泛联系群众、热心服务群众,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重点;“精英治党”、“人才立国”,是巩固执政基础的组织保证;而遏止腐败。“廉洁治党”,则是巩固执政基础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有了新继承和新发展。研究当前“群众路线”理论的动态和进展,梳理和归纳“群众路线”研究的相关问题,学理上,有助于学界深化对“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核心原则、践行路径、新要求、新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实践上,有助于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论“为民”     
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和价值观,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是我党的力量之源。当今共产党执政,党员干部必须继续保持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去推进科学发展,化解经济社会“成长中的烦恼”,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真心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人民群众观的内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它仍是党遵循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12.
孙刚 《求是》2003,(23)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抓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把“为民”的价值取向贯穿于执政过程的始终。这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及时地、长久地、更多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在执政过程中始终体现“亲民”、“为民”、“利民”,当前要特别注重解决好群众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就业事关老百姓最直接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  相似文献   

13.
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要求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的灵魂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于人民要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根本是“为民”。如何体现“为民”,怎样才能做到“为民”。笔者探讨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的观念体系,是纯粹的人民利益观。我们党的利益、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党的人民利益观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切实贯彻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和丰富发展。我们党致力于建立、巩固和扩大最广大人民根本一致的利益基础,通过调整社会利益关系不断完善人民利益的实现、发展和维护机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制定和执行政策,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党86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自己的根本宗旨。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与理论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人民利益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超  海燕 《理论研究》2005,(4):19-22
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自诞生之日起,就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利益观,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民利益理论的基础上,在人民利益主体、人民利益的内涵以及人民利益的实现途径三个方面,为其丰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使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为人民服务”在新时代的精神承继与创新发展,二者的内在同一性主要体现在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理论渊源、蕴含了共同的精神实质和价值追求、体现了共同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方面。以人民为中心结合新时代要求,主要凸显了四个层面的实践逻辑,一是更加丰富了党服务人民的内涵;二是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中心地位;三是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人民被赋予了更宽泛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人民服务”五个光耀千秋的大字,是毛泽东同志对张思德的思想道德、理想追求和奋斗足迹的充分肯定和高度概括。今天,在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的新形势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守为民务实清廉,重温和弘扬张思德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张思德精神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张思德用行动履行了“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承诺;用生命实践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入党誓言。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发表了《为人民服务》演讲,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利益的牺牲“重于泰山”,既是对张思德为人民谋利益勇于牺牲精神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共产党人生死观的高度概括。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务实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我们共产党的每个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是个老兵,不少和他同时入伍的战友,后来都担任了领导职务,但他始终是普通一兵,始终坚守平凡岗位,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做人民的“孺子牛”,将个人利益融入党和人民利益之中。张思德当过战斗员、当过炊事员,在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时,又由班长变成了战士。岗位的变换、职位的升降丝毫没有影响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服从革命的需要,就是个人利益对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服从。平凡彰显伟大,十个空想家抵不上一个实干家。为人民服务,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靠的是点点滴滴的实干。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要为民谋利,不能与民争利;要吃苦耐劳,不能贪图享乐。在工作和生活中张思德都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他从不贪图享乐,单衣和袜子都打满了补钉,却把每月的津贴积攒起来,用于帮助解决他人困难。张思德长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但从无非分之想,总是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直至牺牲。他的行为是共产党人艰苦奋 斗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党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张思德这样的人艰苦奋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 事业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理论活力既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遵循,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源于对中国共产党近70年执政经验的凝练与升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在核心内容上凸显了“人民至上”的鲜明政治立场,要求我们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坚持人民性思维,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坚持公平正义的利益分配,加快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伟大变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主政西南局期间,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方面有三个坚持让人印象深刻。”徐塞声总结:一是坚持“政府是人民的,也是为人民的”,体现为民宗旨;二是坚持反对“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和“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体现务实作风;三是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克服享乐腐蚀思想,体现清廉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