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关注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国际语境,战后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普遍抗拒阶级主义的国家工具论,转而接受一种多向度的而非单一的阶级统治性质的国家理论。批判国家阶级性、指向国家社会性,构成了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共同话语。马克思国家理论话语权的崛起正是基于对马克思国家社会性问题的追问。在当代国际化的理论场域中,努力提升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需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放于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之中,并合理归置文本与现实的关系,竭力拓展研究视野、借鉴学术资源,乃至转变话语风格和创新话语内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战后西方学术界的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普遍抗拒阶级主义的国家工具论,转而接受一种多向度的而非单一的阶级统治性质的国家。批判国家阶级性、指向国家社会性构成了当代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的共同话语,马克思国家理论话语权的崛起正是基于对马克思国家社会性问题的追问。在当代国际化的理论场域中,努力提升马克思国家理论的话语权,应将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研究放于开放性的全球化的历史语境之中,并合理归置文本与现实的关系,竭力拓展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视野,借鉴学术资源,转变话语风格,创新话语内容。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必须经历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洗礼才得以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发展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坚持资本批判、形而上学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运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回应社会热点,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创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语言,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体系,变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之沧 《求实》2004,1(3):17-20
分析派马克思主义从“微观基础”入手 ,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了精细分析 ;承认历史是一个客观过程 ;但又指出不应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仅限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实 ,而要努力将其逻辑化、规范化、模式化。他们认可马克思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概念 ;同时针对新时期的“阶级构成要素”、“新阶级结构”等问题 ,提出一种革命性的阶级划分理论 ;并相信存在一种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石镇平 《理论学刊》2005,3(3):86-88
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过渡时期具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消灭阶级是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落后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走向社会主义。马克思过渡时期理论是在论证"两个必然"的过程中得以阐发的;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总的来讲,这一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为起点的,是直接过渡的理论。所以,今天用以指导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应是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相似文献   

6.
卢梭在其早期的政治思想著作中论述的政治社会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发的阶级社会的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从两者的形成、发展及其斗争等三个方面对比了卢梭关于政治社会的理论,并将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社会理论作比较,以期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社会理论的某些来源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7.
霍其辉 《世纪桥》2010,(1):81-82
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主要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产生、发展及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的发展研究为主线,具体运用历史与现实统一的分析方法,探讨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创造性的把按劳分配的方式与其他分配方式相结合,从而丰富了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8.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学说的出发点。所谓现实的人,是指在一定的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历史发展的人。其基本规定是:现实的人是自然存在物,是有意识的存在物,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社会存在物,是历史存在物。从现实的人出发,在阶级社会中就是从人的阶级存在出发,主要是从代表社会未来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和根本利益出发。对马克思"现实的人"这一新解,对于我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社会阶层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们分析了阶级的起源和发展规律,奠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列宁吸收了马克思和恩格斯阶级理论最精华的部分,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基础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和阶层理论的发展。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正确的分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当代中国阶层变化的客观实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阶层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梁建新 《探索》2004,2(1):53-56
世纪之交,马克思主义正面临失去批判力的种种危险。然而,马克思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中没有也不能失去批判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对西方全球化思潮的分析批判与引导,是凸现马克思主义批判力的重要视域。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20.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