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1月21日8时20分许,包头飞往上海航班号为MU5210的民航客机起飞不到40秒就一头向机场附近的南海公园扎下去,冬日里静谧的湖面顿成一片火海,机上53条鲜活的生命顷刻间归于沉寂。灾难发生后,47名遇难乘客的亲属500多人从千山万水间火速奔往包头。一时间,包头市东河区成了一个悲痛伤心之地,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而与此同时,协助东航负责空难善后家属接待工作的东河区迅速行动起来,河东镇和11个街道办事处组成12个送温暖、化解矛盾、抚慰心灵的小组,500多名陪护人员用一对一的陪护,呵护、温暖着那一颗颗破碎的心,让他们在失去亲人后体会…  相似文献   

2.
徐娜 《中国减灾》2011,(4):11-11
据197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数量、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趋势明显加速。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重特大灾难事故频发,宣告全球已经迈入“高风险时代”。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1,(11):20-24
北京。和生活其中的人们一起,正迈向现代化。它壮丽、繁华、拥挤、忙碌。在多数时间。还算安全。 但是。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发,这座被称为“祖国心脏”的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同样,这也是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城市的“命门”。“9·11”事件、伊朗地震、东京沙林毒气事件、韩国大邱地铁火灾、东南亚暴雨洪涝灾害……灾难不停地提醒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投鼠”自然会“忌器”,“兔死”当然会“狐悲”。让“利益攸关方”自己处理自己人,注定是不会处罚到位的。“喜剧”搁在最后头说,先说“惨剧”。这些年来,我国“特别重大事故”层出不穷,“屡处屡发”。在2006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两年前致死55人的东航包头空难事故原因公布,12名责任人受处分,认定这是一起责任事故,在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台湾中华航空公司“5·25”空难和7月大陆渔民在台湾海峡遭遇台风袭击事件发生后,两岸共同开展救助合作。大陆方面对于台湾“5·25”空难遇难者遗体和黑匣子的搜寻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台湾民间团体也对于大陆渔民给予了积极援助。两次事件发生以后,两岸对于开展灾害紧急救助  相似文献   

6.
时政     
第五轮北京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12月18日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开幕。国务委员唐家璇12月18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日本自民党前干事长、众议院议员加藤纮一一行时表示,当前中日关系呈现良好的改善局面,事实证明,消除政治障碍,恢复高层交往,会为两国关系注入活力,带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使中日双方和两国人民受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察部近日通报了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11·21”包头空难事故调查处理结果,认定是一起责任事故,12名责任人受党纪、政纪处分。12月20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永富做客强国论坛,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为加强和改进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从即日起至2007年1月18日。向社会公开征集2007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建议议题,即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执法检查的建议议题。  相似文献   

7.
《今日海南》2008,(6):10-10
这是一次发生在信息时代的大灾难,也是一场展开于改革开放30年后的大救援。它让全体中国人又一次深刻领悟到“发展是硬道理”、“不改革死路一条”。  相似文献   

8.
《航空保安》2007,(2):19-20,24-26
“9.11”事件颠覆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恐怖主义威胁无处不在的观念深深地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意大利的国际机场反应尤其大。“9.11”之后,早前洛克比空难所揭示的为防止航空器内炸弹危害的迫切需求轻易地被遗忘,尽管这是启发自极其血腥的空难——然而这需求不应该被置之高阁。洛克比空难后,为保护航空器安全飞行,至少确保航空器在紧急降落前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据197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数量、死亡人数都呈上升趋势。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趋势明显加速。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2008年我国5·12汶川大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重特大灾难事故频发,宣告全球已经迈入高风险时代。应对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可  相似文献   

10.
美国在灾难后开展了大量的灾后心理干预工作,具有完备的灾后心理干预方法和特殊干预模式。但是纽约州从事精神卫生的专家在“9·11”事件后对灾难心理干预作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的第一个结论是:都没有准备好对大规模暴力事件或者灾难事件作出精神卫生方面的应答。公共精神卫生系统,包括社区都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因为“迄今为止,灾后心理干预还不是主流”。  相似文献   

11.
韩晗 《同舟共进》2011,(6):30-33
2011年3月11日,日本爆发特大地震,堪称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灾难。但消息传到中国之后,在某些场合却产生了我们不愿见到的某种异于寻常的“网络抗战”。  相似文献   

12.
奇梅 《人权》2002,(5):16-18
一封读者来信引出四年官司 1997年11月14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以《消费者不是弱者》为题,向全国公开曝光了建国以来我国电信行业首例“官告民”案,在全国产生了不小轰动。 1993年2月,普通消费者邓成和自费装了一部住宅电话,电话没打几个,但话费却不少。在包头邮电局打出的长话费清单上,全都是一些来历不明的电话,话费累计41.65元。为了弄清这些电话费是怎样误记到自家电话机上的,他先向包头邮电局营业柜台投诉,没想到投诉不成,反遭到营业员和一顿辱骂。为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他又将此事反馈到包头邮电局纪检委,最终泥牛入海。 无奈之下,邓成和投书《包头日报》,该报在“读者来信”专版以题为《包头邮电局长途电话是否有人借“机”下“蛋”》披露了此事。之后,《内蒙古日报》、《中国机电  相似文献   

13.
在“5·12”这个黑色的日子里,灾难降临到了人们面前。恐惧、希望、困惑……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心,牵动着世界人民的心。  相似文献   

14.
由于深圳警方指挥得力,处置得当,"5·8"空难创造了中国航空救援史上的奇迹,一半多乘机旅客的生命得到了保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和生活其中的人们一起,正迈向现代化。它壮丽、繁华、拥挤、忙碌,在多数时间,还算安全。但是,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发,这座被称为祖国心脏的城市在一次又一次的灾难面前,露出了脆弱的一面。同样,这也是全世界所有现代化城市的命门。9·11事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部生活》2008,(6):62-62
自“5·12”灾难发生的那刻起,汶川时间便以血泪生死来凝记,国人心情亦因大痛大悲而淤积。  相似文献   

17.
子荷 《中国减灾》2005,(10):32-33
“卡特里娜”飓风走了,它留给美国的是重创:上千人死亡,著名工业城市新奥尔良几乎浸泡在海水中,城市瘫痪,百万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超过250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灾难。有人把这次飓风灾害与去年底发生的印度洋海啸相比,称之为“美国的海啸”,也有人说这是“天灾9·11”。  相似文献   

18.
“现代日本不是一个时常遭遇灾难与紧急状态的国家,而是一个由灾难与紧急状态催生的国家。”新加坡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格里高利·K·葛兰西在《日本:地震之国》的导言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19.
2002年5月7日,发生在大连的空难事故,成了中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的契机。大连空难后,心理干预在国内首次大规模走近遇难者家属。此后,在非典时期,心理干预专家走进医院,也收到了积极的成效。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瞬间使无数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受灾人群的心理重建问题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0.
盈竹  张志 《小康》2005,(8):14-16
最近几年,灾难事故多发,民众的安全感屡被挑战。SARS的爆发,禽流感的流行,矿难频频,不期而遇的洪水猛兽,有毒奶粉的致人死亡。9·11的灾难,刚发生的伦敦地铁爆炸案。大众目光一次次汇聚这些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