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向星墓葬的分布、形制结构,俄索彝族与向星墓葬的关系,向星墓葬所体现的彝族古代的宗教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求索》2014,(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多家单位,完成了对长沙铜官窑遗址2010年度的考古工作,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发掘了谭家坡1号龙窑遗址和陈家坪窑区;二是勘探了长沙铜官窑遗址及其周边地区。在墓葬区已确认18处墓葬分布点,对其中1座墓葬进行了发掘。本年度对墓葬区的调查与发掘工作为研究长沙铜官窑窑工葬俗、重构长沙铜官窑遗址瓷业聚落形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中水银子坛墓葬主要包括贵州黔西北地区战国中期-西汉中期前后的当地民族墓葬和少量西汉晚期以后的汉式墓.本文就当地民族墓葬的形制、随葬器物、族属以及文化渊源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银子坛民族墓葬应源于滇东黔西地区本地青铜文化,同时受到了来自临近地区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岩洞葬,是一种选择天然的岩洞、岩厦或人工凿成的壁龛作为墓地,放置棺木但不封闭洞口的墓葬。它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少数民族古老的葬俗。解放后,随着民族研究工作的深入,岩洞葬被大量发现。它的分布、范围、形制、时代、族属正在被逐渐认识。仅目前掌握的资料,这种葬式主要分布在广西和贵州。而贵州又以黔中、黔南地区最多。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2个县市中,除瓮安县还未见列报道外,其他11个县市皆有岩洞葬。现就多年来笔者的考察和接触列的材料,谈点初浅认识,以求教于行家。  相似文献   

5.
刘文平 《传承》2011,(30):72-73
通过分析杨官寺汉墓的墓葬结构和形制,来判断该墓的墓葬形制属于西汉晚期高级贵族墓葬,其纯石架构的墓室呈"回"字形结构,以主室为中心,南北侧室和后室围以回廊的布局,设计巧妙地利用迂回、贯通的结构,拓展了空间,自然形成了一个宽敞的回廊,展示了独特的艺术设计。另外,它还是纯石壁的画像石墓葬,有大量的汉画像石出土,其雕刻技法精细,采用平浅浮雕加阴线线条刻画勾勒而成,并且配置结构严谨,在门扉、门柱、门额等处均刻有巨幅的汉画像石雕刻,其表现的内容和寓意与墓主的思想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求索》2016,(0)
网岭古墓群地处湘东罗霄山脉西麓谷地,埋藏有众多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1985年,考古人员在攸县网岭镇抢救性发掘了一批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其中发掘清理东周墓葬32座,出土一批陶器、青铜器和滑石器。依据葬制和随葬品,这批东周墓葬属于楚文化遗存,较好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攸水流域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7.
可乐套头葬俗与南夷原始信仰试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套头葬是贵州省赫章县可乐镇发掘出来的夜郎时期特有的一种葬俗。墓中用铜釜或铁釜或铜鼓套在死者头部 ,个别还同时在死者足部套一件铁釜。这种墓葬则有可能系夜郎“夷人”之墓。  相似文献   

8.
李虹 《求索》2010,(4):218-220
制器尚象是古人的造物原则,它主张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模仿,将器型作为象征符号,借"器"来说明天道。墓葬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其形制从古代的竖穴土坑墓一变而为汉代的横穴洞室墓,其形制变化的一大原因就是古代制器尚象、汉代天人感应及古老的天圆地方观念的共同影响。汉代人们认为墓葬是再现死者生前世界的特殊场所,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使墓穴呈现出宇宙的式样。  相似文献   

9.
《求索》2015,(0)
2012年2月底,桂阳旺山私人建房工地上发现古墓1座。3月28日,郴州市文物管理处在桂阳县文物管理所的配合下组织考古人员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墓葬为券顶砖室墓,分为二室,设两头龛,分别放置2件随葬品,为陶多角坛和堆塑罐。依随葬钱币及墓葬形制特点,推断此墓年代为北宋中期。  相似文献   

10.
《求索》2016,(0)
2014年10月8日,在娄底市娄星区万宝镇群益村一处市政工程的施工中,发现了一座以石灰三合土砌筑的古墓。墓分前、后室,券顶,后室的两侧壁、后挡壁及墓顶共四个面绘有壁画。两侧壁所绘为葬仪图,墓顶为"十日图",后挡壁所绘为墓主图像及侍僮。根据墓葬形制、壁画风格以及墓主人后代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资料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1958——1959年,贵州省博物馆为配合基本建设,在清镇县芦狄乡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共有宋代墓葬91座。1972年4月下旬,在清镇县东门桥公社干河坎生产队,发掘了84座古代墓葬,有37座墓葬可以明确推断其时代为宋代。1965年底至1966年初,在平坝县马场公社发掘了34座古代墓葬,其中坟坝脚的5座石棺葬亦可确定为宋代。这些墓葬,在《考古》,《文物参考资料》、《文物与考古》等杂志上,曾经分别作过报道。本文主要根据这些资料,对它们的族属,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求索》2014,(0)
2010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杨家山墓群的三座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三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均为东西向,出土了陶器、铁器等遗物。墓室形制和随葬品特征一致,故判断它们为时代相近的家族墓,年代为东汉晚期。此外,1、2号墓发现有白膏泥涂抹墓壁及墓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安徽省天长县天长乡三角圩水利工地近一千平方米范围内,发掘出古墓群二十一座,出土文物五百六十九件。这批墓葬的时代,除一座属战国(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晚期外,其余二十座都是西汉(前二○六——公元二五年)早、中期墓葬。所有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槨墓。多为南北向,形制大小不一。其中最大的一号墓,墓坑长四米八,宽三米五。各墓均以棺槨为葬具,墓口深八十公分到二米五之间。大部分棺、槨保存完整。棺内壁髹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0月,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在威宁县中水区中河公社,出水公社发掘了一批古墓葬,清理了三十六座汉代墓葬。 这批墓葬都是土坑墓,无墓道,多数无封土,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少数墓葬为多人乱葬,有的身首异处;人头在腋间;有少数为屈肢葬;另在探方中有若干零星骨架,十分散乱,无随葬品,未编墓号。  相似文献   

15.
湘西悬棺葬与仡佬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棺葬是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种考古文化,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丧葬习俗。近年来笔者曾到福建、江西境内武夷山区及四川珙县、兴文县悬棺葬的分布地区作过考察,对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悬棺葬的族属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索。笔者认为,悬棺葬俗最早为越人的葬俗之一,中世纪主要为僚人葬俗。古代越、僚有着一系列共同的文化特征,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关系。简言之,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悬棺葬多为古代越、僚民族的葬俗。  相似文献   

16.
夜郎考古综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建国50年来夜郎考古在分布和成果等方面的状况,分析了古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特征及其代表器物,并就夜郎考古工作的现存问题提出己见。  相似文献   

17.
从楚简考证侗族与楚、苗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5月,长沙仰天湖发现一战国时期的木槨墓,经当时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鉴定,认为属战国晚期的楚墓,墓葬编号为“长沙仰天湖第二十五号木槨墓”。墓葬虽经盗掘,仍出土了一批楚文物,其中陶器有鼎、敦、壶等,青铜器有青铜鼎,青  相似文献   

18.
《传承》2015,(4)
在滇西澜沧江流域和怒江流域,居住着大量的白族人,他们的葬俗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大的变革。有的是因为民族迁徙和融合而产生的变革,有的是因为佛教的传入与兴盛而产生的变革。从滇西白族葬俗的历史变革中,可以看出任何一次葬俗变革的背后都有信仰、观念、文化、习惯、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夜郎文化,是贵州乃至世界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夜郎古国大约产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逐渐发展强大.成为西南地区引人注目的方国.汉武帝以后,夜郎古国逐渐衰落,到汉成帝河平年间终于覆灭.自<史记·西南夷列传>首次记载夜郎王国后, <汉书>、<华阳国志·南中志>、 <后汉书>都有关于夜郎王国的叙述,说明古夜郎并非子虚乌有.  相似文献   

20.
《求索》2016,(0)
2014年11月,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岳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岳阳市云溪区文桥汽车站抢救性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该墓为长方形并列双室券顶砖墓,墓室前有护墙,两墓室底部用砖砌筑棺垫,均未砌铺地砖,两墓室共出土青白釉和酱釉瓷器8件。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其年代为北宋中晚期,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宋墓的区域性特征等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