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党员》2011,(4):1-1
八年来,他穿着胶鞋,走遍了全镇的坡坡坎坎。为抢救百姓,他一次次和泥石流、天然气井喷等重大灾害面对面;为了百姓致富,他一次次跑项目、找工程;为了挟贫济困,他一次次掏空腰包,自己家里甚至靠借钱过年……  相似文献   

2.
梁阁亭 《党课》2013,(12):69-70
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常常被别的孩子一次次打倒在地,不甘受欺负的他迷恋上了拳击,骨子里的硬气激励他成为拳王阿里那样的传奇英雄。高中毕业后,他踏上了职业拳击手之路,不服输的他曾创下5年内17次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但在1971年的一场拳击比赛中,他的脑部受到了致命重创。无可奈何,他含泪告别了拳坛。  相似文献   

3.
快40岁了,还是第一次从四季花开的南国来到了黄土高坡的大西北,他多少有些不适应。然而,这里醇朴热情的人民一次又一次地用真情感动着他,吸引着他,使他很快融入到了这个大家庭中,将一腔热情洒向了脚下这块热土。他,就是福建省援宁挂职干部张学勇。  相似文献   

4.
方萍 《廉政瞭望》2004,(10):45-45
嫁给他那年,她28岁,他38。她离过两次婚,第一次是因为那男人看上了别人,第二次是因为那男的是个酒鬼,动不动对她拳脚相加,她受不了虐待。他是个孤儿,而且有点脚疾,没有人肯把女儿嫁给她。  相似文献   

5.
袁任远千里寻党于允祺一次次碰壁,使他焦头烂额;一次次失望,使他进退维谷;然而,为了寻找党组织,穷困潦倒,没能阻止他迈出的步伐;别人的劝诱,没能动摇他坚定的信念。他--一位革命前辈踏上了一条坎坷的寻党之路……与党失去联系1928年,石门南乡农民武装暴动...  相似文献   

6.
题记:他与“癌”抗争了 13年, 16次昏倒, 7次休克, 5次大出血。他在审判岗位上恪尽职守,审结各类刑事案件 320余件,结案率达 100%。他以惊人的毅力,延续着宝贵的生命;他以崇高的信念,谱写着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沙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房地产交易管理所所长周新沙,被群众称为“平凡的奉献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曾七次荣获市、县级嘉奖,记三等功二次,五次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1他热心为群众服务,甘当“傻子”。有一次,他帮一住户屋面换瓦,顶着毒辣的太阳辛苦了一上午,正在吃午饭时,天气突变,眼看就要下暴雨,周新沙心里“格登一下:糟了,住户掀开了屋面的房子怎么办?他放下碗筷,拔腿就往住户家里跑,一口气爬上屋顶,埋头干起来,等他盖好瓦,全身已淋了个透湿,高温后又突遭雨淋,他得了重感冒。有人对他说:“你…  相似文献   

8.
陈永红 《党史文苑》2008,(11):46-49
廖承志,1908年生,广东惠阳入,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父母廖仲恺、何香凝先生,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这使他从小就接受了革命的熏陶。他通晓五种外语,擅长书画、诗词、戏剧。他一生中的许多时光都是在监狱中度过的。有人统计,他每七天当中,就有一天是在牢里度过。前四次坐牢是在国外,其中三次在日本,一次在荷兰。后两次是被国民党逮捕的。  相似文献   

9.
顾保孜 《湘潮》2013,(6):16-19
基辛格突然提出拜访要求,留下“整周”“隐患” 1973年11月10日至14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这是他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第六次访华,也是他就任美国国务卿后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抱病接见了他和他的随行人员,与基辛格举行了多次会谈。  相似文献   

10.
赵一楠 《湘潮》2011,(1):6-9
1975年5月3日深夜,毛泽东在他的住所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主要是毛泽东讲话,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主持政治局会议,也是他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长篇讲话,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对新中国历史走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有功无言     
孙士英 《世纪风采》2006,(10):47-47
有功,且是大功!他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先后参加20多次战役、战斗,负伤5次,立功11次。尤其在朝鲜战场上,他是面对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用高射机枪打下敌机的第一人,时间是1951年7月16日。同时他创下了一个月内击落三架、重创一架敌机的辉煌战果。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他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他被授予特等功臣、全国二级战斗英雄称号。  相似文献   

12.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文化巨人。他一生一次次试图与政治保持距离,却一次次身不由己地被卷入政治漩涡。他不赞成共产主义,也批评国民党,最终却走上了拥护国民党.反对共产党的路途。但作为与陈独秀齐名的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作为“问题与主义”论争的发起者。作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的友人,他却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尽管他信仰的是杜威的实验主义,但他的许多行动和影响,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育人故事——一个犯了错误的学生课后按时来到办公室,因为他守信守时,老师掏出一颗糖奖给他。他又是惊喜又是羞愧地说:“老师,我错了。”于是,老师又掏出一颗糖,奖励他认识到了错误……学生是忐忑不安地去受训,得到的却是一次次意外的奖赏,内心的震动可想而知。在这里,教育者一次次地发现并表扬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在沮丧愧疚之时获得自尊,恢复自信,  相似文献   

14.
独立的高兴     
儿子读高一,数学考了61分,很高兴。自从上高中之后,他的数学考试,第一次考了39分,第二次考了49分,这次一下子考了61分,这还不让人高必吗?他独自高兴。  相似文献   

15.
1947年9月,年仅14岁的朱彦夫离开了一贫如洗的家参军,他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上百次战役和战斗,英勇善战,三次立功。1951年在朝鲜战场上身负重伤,经过40多次大小手术,他的两条腿从膝盖下截去,两只手连同手腕去掉,并失去了左眼,右眼视力下降到0.3。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1956年他毅然放弃了优越待遇回到家乡的偏远山村。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他带着“音乐艺术人生”来到重庆,因此有了一次文化之旅。那一次,他让重庆大学的学子们感佩不已。2009年,他又带着一方印、一本书、一次展览、一堂讲座再次来到山城重庆。  相似文献   

17.
杨如岭  李铁军 《求贤》2009,(9):37-38
在“迎奥运”和新一轮市容环境整治工程中.他曾拖着受伤的臂膀昼夜奔波,不辞辛劳,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的靓丽景观;在尘土飞扬的拆违现场,他亲临一线,坐镇指挥,打造了一个又一个无违章社区:面对生活窘迫的困难群众,他慷慨解囊.帮他们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活难关。  相似文献   

18.
李常水在宜章县东风乡笠头村已是家喻户晓,因为他有“吃螃蟹”的胆量,因为他有一会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水果种植技术,因为他有一颗为村民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昔日的苦头村,秃岭荒山,茅舍低矮,村民们面对饥饿而满脸沮丧;今日的笠头村,果树成园,楼房成片,村民奔小康而笑逐颜开。笼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他的好儿子李常水。村民们在享受美好甜蜜的生活时,无不感激李常水这位致富引路人。说起李常水的事迹,笼头村的老百姓每人都能讲出一长串……他第一次选择了偏僻的县城,第二次选择了地道的农村,两次选择,两次冷嘲热讽,他…  相似文献   

19.
文萃苑     
《先锋队》1998,(1)
文萃苑“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最后一次参加党代会的毛泽东70年代后,毛泽东的健康每况愈下。1971年他犯过一次心肺病。1972年元旦,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前夕,他又休克了一次。这回开十大(1973年8月),他主持会议,但到开幕会结束时,他已经难...  相似文献   

20.
陈彤 《廉政瞭望》2012,(9):59-59
听一个男人在电视上讲他和藏獒的故事。他说他的藏獒和他的感情非常深,首先。只认他一个人,只有他可以摸,可以逗。其次,他的藏獒非常有灵性。一次,他去新疆,玩了半个月,几乎玩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