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它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更加关注到每个社会阶层,更加关注到每一个人,更加关注到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性和人的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广泛地扩大了党代表的社会利益面;它把实现人的利益诉求作为执政理念的价值核心,对人的利益关怀更加全面,对人的利益关怀更加务实,从而它广泛深入地关怀到了人的利益;它要求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机制,从而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精神强调人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积极追求。所以,奥运关注人、热爱人、提升人,追求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和健全人格的完善培养,唤起人对自身健康基础上的精神境界的不断追求,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更加关注到每个社会阶层,更加关注到每一个人,更加关注到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性和个体间的差异性,从而广泛地扩大了党代表的社会利益面:它把实现人的利益诉求作为执政理念的价值核心,对人的利益关怀更加全面,对人的利益关怀更加务实,从而它广泛深入地关怀到了人的利益;它要求全面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健全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机制,从而对人的发展问题的探索实现了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态度反应,是人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内心体验。虽然环境影响人的认识和情绪,但对环境的认识与主观态度能决定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调控情绪的。领导者的领导活动和领导行为,始终伴随着对自己的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情绪的调控。领导者要想圆满地实现领导目标,就必须正确、合理、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王志坚 《党史文苑》2011,(8):47-48,5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类本质和现实本质的统一。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两维视角审视人的本质,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观点的,这对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及其把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董彪  张茂钰 《求实》2017,(4):4-12
生态危机直接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其实质是人的生存与发展危机。从人学的视阈来看,生态危机源自现代性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一是近代以来的认识论的人类中心主义,导致了人对自然的客观主义、物质主义和工具主义态度;二是工业革命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资本主义利用,导致了资本对人和生态的双重掠夺。要化解生态危机,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绿色发展"融入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人类发展的共同福祉。  相似文献   

8.
人学是人类关于自我的认识和探讨的理论和学说。荀子人学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荀子总结前人对“人”的认识并以儒家为基础、融汇百家的结果,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承认自然与社会的差异和对立的前提下,努力寻求二者的统一与和谐,以及实现这种统一与和谐的现实途径。因此,对荀子人学进行考察,就应当把它置诸先秦文化这一大的背景之下,并对这一背景予以审视。一、奴隶的解放与“人”的觉醒人的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人的问题是在“人”被发现以后才出现的,而“人”的发现即人对自我的认识则是伴随着人类自身力量的发展和自主意识的觉醒而产生和发展的。具体地说,它是以奴隶的解放和“人”的觉醒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学说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个学说既表达了人的解放旨趣,即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表达了人的解放的历程,即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过程的探索。人的解放的价值理想是贯穿马克思全部思想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0.
论以人为本     
《前线》2020,(9)
正人,是动物人、社会人、经济人、文化人、政治人的统一。以人为本即把人当作宇宙万物之本,是一种哲学思想,一种执政理念,一种行动指南,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的批判和超越,也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回归与尊重。以人为本的基础是尊重人性。人性即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善,其实是希望人向善,相信人能够从善,道德的价值在于劝善和导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官方和学界对人的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成熟的理论成果。本文依次对中央提出人的城镇化的现实背景、人的城镇化的具体含义、人的城镇化概念的学理分析、人的城镇化的实践意义、推进人的城镇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对我国人的城镇化的研究成果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12.
陈和水 《学习论坛》2006,22(10):44-46
邓小平认为,政治体制改革是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途径之一。政治体制改革对人的解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民主法制建设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人的思想、主体性和能力的解放和发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今天,重温邓小平这一思想,有助于深化对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认识,以更好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3.
段向云 《理论学刊》2005,(3):119-120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对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一切的总和,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远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代,孔子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在其博大精深的仁学思想体系中倾注了种种深切的人文关怀与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正是因了这一点,孔子仁学思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因此,马克思非常重视对人以及人作为主体的生成和发展的研究。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以后,理论界也开始重视对人的生成和发展问题的研究,有关市场经济与人的生成、发展关系的著述日见其多。但是,纵观我国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状况,不难发现,论者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要这一哲学范畴是指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的一种内在属性,它在人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依赖和要求,是人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直接动力。需要和认识在对立统一中存在、共变互动中发展。需要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深化对以人为本与人才强国关系的认识,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以人为本包含以人为根本目的和以人为根本资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应当包含以人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和以人为根本资源的发展两方面的意义。首先,从以人为根本目的来看,第一,人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我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都是为了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升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第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五大误解误解之一:许多中国人认为美国非常富有。诚然,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来看,美国人确实比中国人富有得多。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8.
王殿芹 《理论学刊》2006,1(4):60-61
一、人的价值实现的特点讨论什么是人的价值,我们不能不涉及“价值”这个范畴。哲学上的价值,就其最通常的解释就是:客体的属性和功能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现为客体对主体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作用。所谓人的价值,它是以价值的一般含义为逻辑根据的,乃是价值的一般含义运用于人的一种引申和转移,指的是作为客体的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对作为主体的人的需要的满足及其意义。探讨人的价值问题,不仅要认识到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具有逻辑同一性,同时又要深刻把握二者的根本区别。首先,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构成价值关系的主客体对象不同。在物的价值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思想,就是社会伦理学说。他们从人出发研究社会这一作为人必须与之交往的虚拟主体与人的关系,对它们加以道德评价,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社会制约人、决定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侮辱人、奴役人,是不道德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合乎人的本性的社会,因而是道德的。马克思主义以人的解放为目标,中心是改造社会关系——消灭奴役人的旧社会,建立最无愧于人的本性的共产主义社会,使社会成为道德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哲学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都是对上述人的解放理论的论证,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对实现人的解放具体途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广泛应用,使被追诉人的权利保障面临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人工智能对被追诉人造成的权利风险主要来源于两类:一类是由人工智能的自身局限造成的,包括大数据侦查模式侵犯被追诉人个人信息权、算法运作的封闭性侵害被追诉人知情权等;另一类则是由人工智能引发公权力扩张引起的,包括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削弱被追诉人质证权、控辩双方信息不对等影响被追诉人辩护权等。这一系列被追诉人权利风险的背后,隐含着智能技术和司法原理的冲突,表现为人工智能对直接言词原则和审判中心主义的冲击和削弱。基于此,对被追诉人诉讼权利的保障将围绕填补传统权利和更新数字权利这两部分而展开,进而完善和严密被追诉人诉讼权利保障的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