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近2千户享受政府住房保障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比较了政府实施产权支持和租赁补贴保障方式的效果差异,发现以产权住房方式资助的家庭对解决住房困难的满意度较高,特别是对有成年未婚子女家庭帮助更大。产权住房保障也有利于激励被保障家庭就业,其增加工作时间的可能性较大,更利于促进家庭经济自力,提高社会地位,特别是对有未婚子女家庭和中年家庭的激励作用更大。因此,政府在选择住房保障方式时,仍可将共有产权住房、限价房等产权保障方式作为一项有效的政策,并应重点支持有子女的中年家庭。  相似文献   

2.
武安市把农村无房户、特困户“安居工程”确定为十二项民心工程之一,拿出500万元解决1000户特困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该市已确定资助对象896户,其中新建181户、翻盖160户、修缮497户、购房58户,已入住551户。武安市人大常委会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委、市政府把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完善了配套的住房保障制度,启动实施了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住房安居工程。经济适用住房是专门为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而修建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是市委、市政府“五大惠民工程”之一,是省重点工程之一。为了把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这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做好、做实,为了确保分配过程的廉洁、公平、公正、透明,真正把房子分配到最需要的群众手中,晋城市公证处作为经济适用住房分配工作的参与部门之一,严格按照《亚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依法办事,依法配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建设部等九部委在全国推行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拉开了我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序幕。当前在政府廉租住房保障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房源短缺、资金不足、保障方式不尽合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保障对象退出难等问题,这就难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为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迫切需要加大有关实物配租的法律调控力度,以消解困境,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5.
孙凌 《法治研究》2009,(8):34-39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我国制定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政策的临时性和灵活性削弱了住房保障制度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制定住房保障法规,为推进公共住房政策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的政策考量,“夹心层”住房保障问题的关注,“三步曲”立法思路的探索,从住房保障立法的指导思想、立法目的和实施步骤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期对我国住房保障立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限价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其中,尤以经济适用房涉及面最广、收到关注度最高。经济适用房作为国家政策性保障住房,具有严格的准入资格和审批程序。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自从建立那天起.就带着先天不足,在质疑声中一路走过10余年的历程。虽然说10余年来保障住房的建设解决了一些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原本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性住房在现实操作中难以实现政府的初衷。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和突出。使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面临着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8.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5月19日与各省、区、直辖市签订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2010年全国共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均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相似文献   

9.
罗敏洁  矫增 《法制与社会》2010,(13):176-177
经济适用房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人们要生活,首先必须有居住的地方,住宅就是供人们居住生活之用的房屋建筑。在衣、食、住、行、用等各种生活消费品中,住宅是一种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必需品,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前提之一。但实际上,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概念来探讨如何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在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住房由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