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毋庸置疑,安防产品民用化,是大势所趋。历经30多年发展的中国安防行业,敏锐感受到了这一趋势,磨拳擦掌,跃跃欲试,纷纷推出民用化产品,心存喜悦等待安防民用化时代的来临,期待着饕餮盛宴的启幕……  相似文献   

2.
南京南自、南京远拓、常州明景、常州裕华等一批安防行业的重量型企业诞生在这里;监控快球、监控软件、特种监控等一系列安防行业的顶尖产品从这里走向海内外……江苏安防市场蓄势待发,她是如何做好一飞冲天的准备呢?江苏安防市场又是如何聚积成规模的?江苏安防软件又是如何崛起的呢?为了全面了解江苏安防市场,解析江苏安防产业的现状和特点,探索她成功的秘诀,本刊特派记者亲赴江苏实地采访调查。走访的安防企业和各地公安局技防办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和帮助,为全面了解江苏安防市场奠定了基础。本期的《挺进江苏安防市场》专题就是对江苏整个安防市场的一个全方位报道,旨在用我们媒体的宣传报道,让所有从事或关心中国安防产业发展的读者,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江苏安防市场。  相似文献   

3.
深圳是中国安防产业的发源地和制造中心。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深圳已坐拥中国安防业的半壁江山,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安防第一市场。深圳安防代表着中国安防的主流,如果远离或失去了与深圳安防市场的联系,就难以把握中国安防市场的脉搏。[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韩金辉 《刑警与科技》2007,(10A):100-102
2007年9月18日,中国安防产业百强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这一天更应该为所有的安防从业者铭记:此次论坛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中国安防企业百强以及中国安防外资30强的横空出世,而在于中国安防行业出现了第一个由媒体组织的关于营销与管理的高层论坛,全国二百多位企业总经理、营销总监云集论坛是不多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6,(5A):90-92
说起安防,门外汉认为是“高深莫测”,略知皮毛则认为是监控与报警,当他们真正进入安防行业,目睹安防产品的繁荣与发展之后,不约而同都会有一种感慨:在安防行业上,有一种IT(Information Technology)行业的影子,从安防行业目前所具备的各种特点上,安防的未来将会显现IT曾经走过的路,作为一名安防媒体从业人员,记者也毫无例外地经历了以上感同身受的过程,本文将带领读者从安防的角度初识IT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何遥 《刑警与科技》2014,(2):122-124
目前国内安防最大的是项目型市场,以中高端产品为主,是安防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而最近两年,民用安防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经济型低成本摄像机在这一市场广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在安防行业,广州似乎处在“夹缝”中,相对而言,广州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但多年来,广州安防厚积薄发,强劲发展,在“夹缝”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可以说,广州安防是在竞争中蓬勃发展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6,(3A):32-38
如果说过去25年中国安防产业的主题是生存和发展,那么。未来扮演的角色则是品牌。 因为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产品生产大国。但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一方面是一些很优秀的国产安防品牌已经在设计和品质方面与国际安防品牌产品不相上下;另一方面却是这些民族安防品牌并未在消费者中间获得应有的地位和认同,甚至在一些消费领域常常排斥到边缘的位置。 怎么改变这一“不对称”的现状,让民族安防品牌博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是摆在安防从业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关系到中国民族安防品牌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所在。有业内专家指出:只有中国安防企业具备品牌资源经营和国际化品牌管理的能力。才能够为企业与品牌寻找到新的经营出路,才能拥有未来安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基于此,中国公共公安杂志社、中国公共安全网联合举行了首届中国安防知名品牌的评选。本期特别报道,集中讲述了一部分优秀安防企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的奋斗历程,揭示它们为打造民族安防品牌探索开路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同时。也对一些国际安防品牌通过品牌的集团化运作。使更多的企业资源实现共享,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我们关注安防品牌的打造,是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有了足够的安防品牌的崛起。才是安防做大做强的潜在动力。这是安防产业管理能力上升的标志。亦是安防市场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安防知名品牌的评选才真正凸显其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刘亚妮 《刑警与科技》2007,(3A):140-141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和谐社会、平安城市等概念的提出,安防行业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3111工程”、“平安城市”等建设全面推进,国内安防市场无疑是令人垂涎的一块巨大蛋糕。同时,随着安防应用范围的扩大,安防系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对安防技术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安防技术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的发展,行业的融合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商机的涌现,促使众多IT企业对安防行业表现出极大关注,微软与金鹏合作开发平安城市管理平台,INTEL推出了专业的视频处理芯片,希捷、西数发布了DVR专用硬盘,都希望在这个快速成长的安防行业分得一杯羹。面对严峻的竞争形势,传统安防企业也在思索,如何在这种融合中生存和壮大?融合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深圳不仅打开了国外安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又开启了中国安防企业走向世界的大门。20多年的积累,使深圳形成巨大的安防产业优势,奠定了深圳安防在中国安防业中难以撼动的地位。深圳现有安防类企业近4000家,占全国安防企业总量的30%,产值占全国安防产业近1/2,达到近6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刑警与科技》2006,(5B):69-69
“面对面”,是我们安防人畅所欲言的地方。是企业与政府.作者与读者、高管与职员沟通的桥梁。“面对面”。 是安防技术&产品。工程&管理交流的平台。 “面对面”,是《中国公共安全》杂志对话安防行业的桥梁。 “面对面”,还是安防行业PK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安防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虽然安防行业目前估计已拥有万余家企业,但企业类型较多,规模较小。大家部说安防行业是个朝阳行业,行业内外人士似乎普遍看,但安防市场尚为初期,仍有待于继续培育与开发。尽管如此,安防展会却热闹非凡.有增无减。为此,规范安防展会市场,减少安防企业负担,是行业圈内的普遍呼声。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是中国安防产业的发源地和产品集散地。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珠三角已经形成巨大的安防产业优势,并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安防第一市场。珠三角安防代表着中国安防的主流,如果远离或失去了与珠三角安防市场的联系,就难以把握中国安防市场的脉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龚威 《刑警与科技》2006,(5A):84-89
始自2004年末的安防行业外销势头一直没有看到任何衰减的迹象,2006年春夏之交,中国安防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外销势头。其中,以枪/球类摄像机、软硬DVR板卡及嵌入式硬录整机、被动式红外报警探头、门禁控制器为代表的安防产品俏销于南北美、东西欧、东盟等国,这几类产品以“量”主宰国际主流安防产品销售市场,将代表今后数年深圳乃至国内安防产品的销售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线电缆的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安防线缆”这个新名词的出现还是近几年的事情,这主要是安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细分的结果。但我们一直只对安防终端产品重视,而对连接终端产品的线缆极少关注。事实上,线缆和终端产品同样重要,它就象人体的血管一样。今天,我们关注安防线缆市场,就是要不断扩大安防产品范畴,把与安防关联的产品纳入行业内,逐步发展壮大安防产业。为了让读者充分了解安防线缆发展现状与趋势,本刊编辑部特约上海爱谱华顿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建刚撰写此文,希望能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以来,国内以及国外安防行业出现的一系列并购事件。随着行业的迅速发展,更多的资本看好国内安防行业,尤其是以CSST为代表的并购活动,在2007年6月掀起了业内并购的高潮。对于更多的国内安防企业而言,是草船借箭还是逆风飞扬?并购事件对国内安防行业到底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闫燕 《刑警与科技》2005,(12A):74-76
家居安防在安防行业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在中国来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家居安防的说法就已经很普遍。但是,家居安防提了这么多年,直到今天依旧没有在中国大陆得到很普遍的认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产品不能被民众接受,我国的家居安防产品的缺限何在,如何改进等等,都是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丁兆威 《刑警与科技》2005,(4B):138-139
2001年,TCL开始进入安防行业,主要以生产监视器为主。是国内最早进入安防行业的信息、家电企业巨头之一。2004年,TCL专门成立了智能楼宇事业部,全线进军安防行业,从而在安防行业掀起新一轮的热潮!TCL打算如何打造安防这艘“船”?TCL的进入又能为安防市场带来什么样的亮点?带着这一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TCL董事长、总裁李东生。  相似文献   

19.
庞伟 《刑警与科技》2005,(7A):58-61
55岁的金子宪幸今年5月刚由美国松下电器公司副总经理回到日本松下电器总部走马上任负责全球安防业务的安防事业部部长。这位在松下电器服务了30多年且有着在欧美国家15年工作经历的全球安防巨头面对记者时坦言:这个新的岗位对他是个全新挑战。因为松下安防产品在全球安防市场中占有20%左右的市场份额,要想保持和超越这种发展势头,需要面对更加残酷的国际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20.
2003年之后,众多外资安防企业纷纷将亚太总部或中国总部移到上海。有人形象地说,这是安防市场刮起的一股“上海旋风”,而且这股“旋风”仍在刮。[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