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即是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所进行的监督。从具体案例入手。介绍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内涵,探讨司法审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有利于制度构建相关建议的提出。  相似文献   

2.
抽象行政行为是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于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使得抽象行政行为的实施得不到有效的司法监督。为此,本文提出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构想,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不能对其进行司法监督,这严重限制了司法机关监督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必须建立中国特色的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位景会 《传承》2010,(15):144-145
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要加快步伐全方位地建立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制度和包括规章在内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使行政立法更加符合当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对行政立法的监督中,要加快步伐全方位地建立对行政立法的行政审查制度和包括规章在内的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使行政立法更加符合当代法治国家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吴凯 《岭南学刊》2011,(3):69-74
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德国行政行为司法审查范围各有可借鉴之处。根植于中国法治土壤,可以从审查的假定原则、行政行为的明确定义、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的具体范围、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的双重标准、所有合法权益的诉权保护范围、肯定概括与否定列举的确定方式等方面,完善与构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制度。  相似文献   

7.
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发挥社会管理作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保证广大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有力屏障。但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却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不利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借鉴国外对抽象行政行为诉讼制度的有关规定,尽快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可诉范围内。这既具有必要性,又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张树华 《前沿》2006,(1):122-124
抽象行政行为是当今各国政府进行行政管理的一项最重要的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对抽象行政行为存在不同认识,也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一直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的受案范围之外,其带来的消极后果显而易见,因此有必要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从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点入手,分析其纳入诉讼的必要性及可能性,借鉴其它国家的做法,提出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一般而言,程序性行政行为是一种不成熟的行政行为,因为其不确定的内容,并没有在现实情况下影响到原告的该有的权利以及所应履行的义务。司法不宜介入审查,其不具有可诉性;原则上,行政行为成熟性标准是"正常行政程序的最后阶段已经完成";但当程序性行政行为已经对公民造成实质性的不利影响,将该程序性行政行为排除于司法审查之外,将会导致实质上的不公正时,应当认为该行政行为已经成熟,适于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标准 ,但存在一定缺陷 ,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 :确立灵活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正当程序的司法审查标准 ;确立司法审查的合理性审查标准  相似文献   

11.
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它不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又有强大的行政权力作为后盾,行政机关抽象行为的不当,将更广泛地使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受到侵犯。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监督方式:行政机关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自我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抽象行政行为穷行间接监督。由于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而以上的几种对抽象行政并为的监督方式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而从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严密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相冲突的情况,相关法律及其司法解释对此问题没有作具体规定,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借鉴域外经验处理行政诉讼与刑事自诉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审判前提问题”这一原则:如果某种诉讼应以另一种诉讼的结果为依据,就应该(或可以)中止该诉讼,等待另一种诉讼的裁判结果,并以此为据恢复诉讼并进行裁判。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补偿作为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平衡的一种机制,其程序带有很强的协商谈判的色彩。国外行政补偿有行政程序与司法程序两种,其中,行政程序以协商为主,司法程序以民事诉讼为主。相比之下,我国行政补偿程序更强调行政性,在实践中,容易对公民权益造成损害。应加强行政补偿程序的专门立法,同时健全现有法规,完善我国行政补偿程序,保护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4.
面对司法实践中大量涌现的行政争议和民事争议交叉关联案件,为求诉讼的经济性和裁判的确定性,贯彻行政诉讼目的及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在行政诉讼中应当设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与否可以影响当事人的民事权益的实质标准和民事争议的解决有待于行政争议的解决的形式标准来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包括行政裁决中的部分案件、行政处罚中的部分案件以及行政许可和行政确认中直接影响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合法权益实现的案件。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应从成立条件、审判制度、起诉期限、上诉、执行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5.
从表象上看公安行政责任书,具有行政合同的某些特征,但从本质上看,公安行政责任书是一种假合同,它是公安机关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安行政责任书的救济仍应以行政内部救济为主,随着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因公安行政责任书而引起的行政纠纷有可能纳入司法审查范围。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创新:比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应对多发多样的行政争议,世界上多数国家纷纷创设并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以分担传统上由司法机关承担的纠纷化解职责。创新是行政复议制度的天然属性,也是其存在的常态。我国统一的行政复议制度确立时间不长,作用发挥积极但还不够充分,面临着体制机制等现实创新需求。这种创新,需要审慎把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其探索方向在于,以行政复议委员会为载体,以规范性和因应性为基点,以权威性、专业性和公信力为价值取向,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与域外成功经验为一体的行政复议制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性审查标准迫切需要重构。比例原则是大陆法系国家通过判例和理论发展起来的相当成熟的审查原则和标准,可资我国借鉴。本文研究比例原则的概念、渊源和适用领域,分析其在司法适用上的局限性,并就其在我国行政诉讼中运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说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但不是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考察行政合理性原则在国外司法审查中的运用,分析我国的现状,本文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应写入行政诉讼法中,以便更好地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WTO的各项规则对我国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法审查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必须对司法审查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而司法审查的主体、对象、依据在实务界及学术界尚存在一些分歧,本文对他们一一进行了透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我国行政法院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