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帮助后进社、队迅速改变面貌,是促进农业生产新高潮的重要方面。我们的许多先进社、队在“学大寨,树标兵,一带二,一片红”的口号下,不光自己先进,而且把帮助后进当成了自己的义务,积极热情地向后进队传授自己战胜困难、由穷变富的经验,对他们进行了各方面的帮助。县、社的领导也注意了抓薄弱环节,以先进带落后,争取一片红、全面红。这种现象说明大家对帮助后进是很注意的。帮助后进,不但要积极地帮,而且要善于帮,要帮到点子上。什么是点子?点子就是关键。根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郊区农业生产,接连四年都搞得不错,今年怎么样?早在去年“三秋”,好多社、队就憋足了劲儿,袖子卷得高高的,准备着今年大干一番。经过一个秋冬的酝酿和准备,特別是  相似文献   

3.
张永化 《党史纵横》2005,(12):21-23
1958年夏天,湖北省老河口市(原光化县)爆出了一条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小麦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时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热情洋溢地赋诗盛赞:“幸福社,真幸福,创造世界新记录,小麦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幸福社,真光荣,光荣榜上占头名,今冬明春再加劲,争取亩产四千斤。”崔营乡的“三千二百一十五”吹响了全国农业“大跃进”的号角。此后,全国各地夏粮、秋粮亩产几千、…  相似文献   

4.
公元1958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爆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小麦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热情洋溢赋诗盛赞:“幸福社,真幸福,创造世界新记录,小麦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幸福社,真光荣,光荣榜上占头名,今冬明春再加劲,争取亩产四千斤。”崔营乡的3215,吹响了全国农业“大跃进”的号角,此后,全国各地夏粮、秋粮亩产几千、几万甚至上十万斤的增产…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北京郊区农村,副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副业生产搞上去了,对于办好集体经济、增加社员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搞好工农业生产起了不小的作用。可是也有一些社、队,对于发展副业生产的好处认识的不全面,有的生产队干部有一种挑肥拣瘦的思想,只  相似文献   

6.
《前线》1963,(15)
今年郊区的形势很好,广大社員心情舒暢,积极性高昂,人民公社日益巩固。今年的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比去年提高很多。大田作物生长得相当好。近郊的蔬菜生产面积比去年减少了一些,但是上市量比去年增多,品种也有所增加。猪鸡的生产也有发展。这都是党的三面紅旗的伟大胜利,是正确貫彻执行党在农村中的各項政策和广大社員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調动起来的結果。  相似文献   

7.
张永化 《党史文苑》2005,(11):13-16
公元1958年,湖北省光化县(现老河口市)爆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崔营乡幸福社第二生产队的11亩小麦平均亩产小麦3215斤。6月11日,《湖北日报》以“光化县幸福社坐上了幸福的卫星十一亩小麦单产三千二百一十五斤”的通栏标题,用了整整两个版面隆重报道了此事。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热情洋溢赋诗盛赞:“幸福社,真幸福,创造世界新记录,小麦亩产,三千二百一十五。幸福社,真光荣,光荣榜上占头名,今冬明春再加劲,争取亩产四千斤。”崔营乡的3215,吹响了全国农业“大跃进”的号角,此后,全国各地夏粮、秋粮亩产几千、几万甚至上十万斤的增产捷报频传。于是产生了当时最为流行而响亮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相似文献   

8.
<正>195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郑州会议强调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然而,这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之后,随着"反右倾"运动的展开,不但使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左"的努力付诸东流,而且"大跃进"狂潮再起,在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上,一些地方重新推行由基本队有制向基本社有制的过渡,使一度有所收敛的"共产风"在农村再次肆虐。  相似文献   

9.
坚持和搞好农村人民公社的劳动定额管理,是正确貫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分配原則的重要环节,是調动群众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根本性措施。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社員們的劳动积极性充分調动起来,才能发展农业生产。从北京郊区的情况看:凡是认真实行定額管理評工記分的生产队,社员出勤率普遍增加,劳动效率更加提高,劳动效率一般提高半倍、一倍甚至几倍,并且保証了活茬质最,社員早下地,晚收工,辛勤劳动成为普遍現象,从而大大促进了生产任务的提前完成。定额管理虽然是一項好制度,但是至今仍有一些生产队执行得不好,有的队执行定额吋断时續,有的队根本沒有什么定额,仍然实行着“平均主义”的“死分死記”“卯子工”的落后方  相似文献   

10.
郊区农村,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基础上,许多社、队都派干部、老农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掀起了一个以学大寨、赶大寨,学南韩继、赶南韩继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许多干部、老农到南韩继等先进单位参观学习以后,他们都感到心里开了窍,学到了先进思想,找到了增产的办法,立志爭高产,赶上南韩继。但是,也有人觉得:人家的生产好、经验好,就是在咱们这里用不上。他们在参观学习之后,仍然找不到解决本社、队爭取高产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发展与农民的民主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是整个中国稳定发展的基础,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和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也是中国民主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自1978年12月中国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农村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在政治管理体制方面,从1982年新宪法颁布实施以后,逐步废除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政社合一的行政命令型管理体制,在乡镇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在农村废除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下放权力,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上比较贫困的队能不能把社员的生活搞好?密云县西田各庄公社河漕大队第二生产队就是穷队中的一个生产队,他们把生活搞得很好。河漕大队第二生产队位在潮、白两河汇流的北岸的荒沙滩上,这里土地瘠薄,种点庄稼不是被风砂掩盖,就是被洪水冲涮。恶劣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13.
<正>时间:2014年1月8日口述前记侯更生,在上海青浦生活工作已达64年。从1949年4月渡江南下后,先是在新华社松江支社,1950年春调到青浦县委宣传部工作,1952年起又调到青浦朱家角区委。从这时候起,就开始搞农村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任青浦朱家角区委副书记、书记,县委工作队队长,因而,青浦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都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4.
目前,郊区各社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比、学、赶、帮、超运动。互相学习,找差距、比干劲、争上游、超先进,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运动的蓬勃发展,夺得夏季作物的好收成。许多社、队的经验证明,凡是敢于以超先进争上游为指导思想的,群众发动的就充分,奋斗的方向就明确,生产、工作就有了新的起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所以敢不敢比先进、超先进,已不单单是工作上去上不去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敢于改天换日的革命英雄气概问题,有没有敢于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问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比学赶帮超的革命运动中,我们要发扬敢于“超”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5.
红军无线电通信队的诞生地在一些书刊、媒体多有讹传,为使这段历史不再以讹传讹,笔者根据工作中所接触的多方史料,将红军无线电通信队的诞生以及初期的发展整理成文,以让广大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一个准确、完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加强生产队的建设,尤其是改变后进队、困难队的面貌,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要健全生产队的领导核心;具体地说,就是在一个生产队里要有几名德才兼备的干部,组成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许多地方的实际经验说明:凡是领导核心健全的生产队,集体生产都搞得比较出色;反之,凡是一些生产搞得不够好、工作开展不起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编写人民公社社史、工厂厂史和部队队史的热潮,在五六十年代编写了一大批"三史"作品。"三史"是史学作品,按照阶级斗争的叙事模式来进行编写,是为了起到思想上的教育作用。"三史"的编写存在很多问题,但亦有着有限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闻 《前线》1965,(12)
先进的单位要不要学先进?请看看《南韩继人取经记》这篇通讯,就不难得到一个正确的回答。南韩继大队,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先进单位,是许多社、队学习和追赶的对象。本市郊区和外地经常派人到南韩继参观、学习,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但是,南韩继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并没有因此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起来,而是始终保持  相似文献   

19.
1961年1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来到了上杭,传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人民公社原来以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体制,改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彻底纠正“共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能否发展,是关系到我国八亿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但是,长时期以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对集体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把集体经济当成“半社会主义所有制”,致使一些地方随心所欲地搞“扩社并队”、“穷过渡”、“一平二调”,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地把农业搞上去,必须正确认识农村集体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