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智刚  于伟香 《求索》2014,(12):129-135
再审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对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调解的法定监督方式,其柔性建议的方式避免了审判机关的质疑与对立情绪,提高了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的监督效率。当前,制约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其监督效力缺乏明确规定、向法院申请再审的前置程序的负面影响,根本解决路径在于立法完善,而司法实践中提高再审检察建议质量,建立公开透明的监督环境,有利于促进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效果实现。  相似文献   

2.
潘君 《人大研究》2004,(5):10-12
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加以规范、改革和完善,笔者提出的思路是:将审判监督程序改为再审程序,再审程序只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事案件,一类是基于法官行为导致裁判不公的案件,另一类是基于诉讼参与人行为及情势变化出现了必须改判的因素的案件。对第一类案件,再审的目的是纠正法官的错误审判行为,回复正常的审判秩序,这类案件的再审启动权属于审判监督的性质,根据我国的宪政体制和司法实际,应当统一由检察机关启动;对第二类案件,主要是给民事诉讼参与人提供一个上诉程序之后的特殊救济程序,这类案件的再审启动权应当完全由当事人掌握,在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刑事再审程序作为刑事审判错误的一种矫正机制,其设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刑事审判的质量和公正.刑事再审程序受到刑事诉讼目的的制约.重构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要兼顾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正确处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权威性与裁判公正性的关系,必须考虑本国的具体国情,同时引入国外的成熟规定,使再审程序既能维护法院裁判的既判力,又能充分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再审程序是裁判生效后的最后救济渠道。作为程序“开关”的再审启动程序能否打开成为顺利推进再审纠错程序的前提,应将其视为纠正冤错案件、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重中之重”。然而,刑事再审启动的实然样态却成了顺利纠正冤错案件的一大障碍,再审启动渠道混乱、启动方式定性模糊、启动法院管辖不当都成了再审启动过程艰难的具体表现,这与管辖法院与原审法院合一、检察建议喧宾夺主、启动标准肆意拔高以及证据保障制度不力紧密相关。因此,需要从重设启动主体、明确检察建议效力、确立“可能确有错误”的启动标准、建立证据鉴真以及保管制度等向度着手,以推动我国刑事再审启动程序应然价值的复归。  相似文献   

5.
WTO规则要求成员方的司法审判程序公正和透明,同时对司法的终局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我国既存的民事再审制度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司法的权威性。改革再审制度应以再审证据为切入点,完善举证时效和证据失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实证角度出发,以"生效判决曾被判死刑(含死缓)而再审后改判无罪"为标准筛选出19起死刑冤假错案,运用案例统计分析的方式,对样本案例中暴露出的被告人供述虚假、鉴定活动非法、证人证言真实性存疑、关键物证缺失、辨认出现误认、审讯录像存在造假等证据问题进行类型化分析可知,死刑冤假错案证据问题之成因在于严重的刑讯逼供导致被告人供述的虚假性、盲目轻信及制度缺陷导致鉴定乱象丛生、暴力取证及立法瑕疵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证据搜集不充分导致关键物证缺失、程序违法及瑕疵导致辨认出现误认、电子证据规则的缺失导致审讯录像未规范化使用。应规范口供取证程序,完善鉴定体制设计,健全证人出庭相关立法规定,增强辨认过程的程序性,修正侦检部门协作机制瑕疵,完善电子证据规则,严格死刑案件证据制度,提高死刑案件质量,构建死刑冤假错案的预防和纠正机制。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某甲和某乙技术合同纠纷一案,已经法院终审判决生效,由某甲承担因举证不能的败诉后果。某甲对此不服,坚持再审申请,并针对再审申请提出了几项新的证据。经本院复查,认为某甲提出的新证据,可以否定原判决认定的事实和结论,遂决  相似文献   

8.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改进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是一种特殊的纠错、救济和监督程序,是民事审判的最后屏障.实践表明,由于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存在着诸多缺漏和不合理的地方,客观上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程序的有效运行,难以适应现代民事审判发展的需要.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应以"坚持秩序安定,适度进行改判"为原则;取消法院主动提起再审的资格,当事人是提起再审程序的主渠道;为再审设定严格、缜密的条件;就再审案件的范围作出禁止性规定;完善再审程序的设置.  相似文献   

9.
徐冉 《长白学刊》2022,(6):89-97
检察机关将共同犯罪中认罪认罚的共犯先行另案处理有利于增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吸引力,有效减少不认罪认罚一方辩护效果的折损,但也存在不认罪认罚的共犯遭遇法官审前预断,知情权、质证权难以保障的担忧。欧洲人权法院处理此类案件会确立前案生效裁判对后案的弹性约束力,要求认罪认罚的共犯当庭作证并接受质证,并且拒绝仅依赖认罪认罚共犯的供述或证言定案。如果进行尝试,应限制在人数众多且涉及罪名多样、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并且被另案处理的共犯应通过速裁程序审理。应将“出庭接受对质”作为认罪协商的条件之一,明确前案生效裁判对后案的约束力以及后案审判组织的组成,结合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定案。  相似文献   

10.
从某市近三年上诉案件的情况看,"上诉审"存在许多问题:以量刑不当理由改判的比率过高,以立功、自首"改判的比率较高,"民事赔偿和解"反复减刑,履行法院一审判决法定义务的行为被作为上诉改判的因素。在上诉案件的办理中,二审法院审判理念存在问题,缺乏维护一审判决权威的意识;"应改不改,不应改乱改"的现象突出,量刑严重不规范;改判随意性较大,损害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应加强对上诉审改判案件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尚未修改的情况下,通过制定司法解释,规范再审立案,合理设置再审次数,应是限制无限再审的一个办法。对于规范再审立案,最高人民法院于2 0 0 2年9月10日印发了《关于规范人民法院再审立案的若干规定(试行)》,它既规范了法院的再审立案工作,也规范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活动。对于再审次数的设置事关一个案件的命运,应力求符合实际,不宜偏多,也不宜过少,偏多了则使得无限再审得不到应有限制,过少了则使得一个有错误的案件失去纠正的机会。应本着既要经过再审,使错误裁判得以纠正,又要对再审的发动有节有度,以达到既确保法院…  相似文献   

12.
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是在实践中长期探索形成的检察监督形式,旨在促使法院对其认为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裁判启动再审程序。由于再审检察建议具有时效快捷、节约资源等特点,新民事诉讼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明确,将检察建议作为与抗诉并列的监督手段。然而,由于再审检察建议在检察监督中的适用范围、运行机理以及与抗诉程序相协调的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其实践效果受到诸多限制。通过对全国以及部分地方检察院再审检察建议的考察,有助于发现其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分析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为今后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完善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建议,确保再审检察建议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游伟 《民主与法制》2013,(18):57-57
近期。浙江省高级法院再审改判的几起冤案,再度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深思。分析冤案的形成,总免不了与无罪推定、侦查权监督、控辩审关系、审判独立。乃至于刑讯逼供、案件协调等有关,有些几成痼疾、顽症。对于反复发作的“病症”。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下“猛药”,毫不迟疑地对违法执法行为予以追究。这既是惩戒,更是示范。  相似文献   

14.
对刑事审判的监督,是我国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指的是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所进行监督。刑事审判的监督按监督对象的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对审判程序的监督(程序性监督)和对司法裁决的监督(实体性监督);按监督所处的诉讼阶段的不同,可分为普通程序中的监督和再审程序中的监督;按司法裁决的效力的不同,可分为对未生效裁决的监督和对生效裁决的监  相似文献   

15.
白红霞 《前沿》2005,(11):136-138
刑事再审是对错误的生效裁判进行再次审理的救济措施。刑事再审程序设计科学与否关系到法院生效裁判的稳定性。然而,就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而言,虽然它发挥了重要的纠错功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在对有关国家刑事再审制度予以介绍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缺陷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红梅 《前沿》2009,(11):71-75
刑事再审程序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对错误裁判进行纠正的非常救济程序。该项制度的设立,对依法纠正生效的错误裁判,保护国家利益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树立审判权威,维护法律尊严确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效果未尽如人意。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的现象,导致诉讼秩序混乱,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受到影响,司法成本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司法机关的形象与权威,造成了司法公正与效率两种价值俱损的格局。造成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刑事再审程序进行反思,指出现行再审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完善再审程序的具体设想,以期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再审制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模式经历了从书面审理到听证审理再到开庭审理的演变。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进行检察监督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应加强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开庭审理后的检察监督。为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检察监督,应建立健全层级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证据开示、交换机制,推动法院裁判文书吸纳检察监督意见,推动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检法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减刑假释案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对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非职业法官参与审判案件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陪审制度作为社会公众监督法官正确行使司法权、遏制司法腐败的一项基本审判制度,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被人们视为宪政民主的象征。  相似文献   

19.
古强 《人民论坛》2014,(3):125-127
网络舆论的合理监督有利于打击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案件当事人利用网络舆论等手段,表达自己诉求,争取社会同情,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来左右法院裁判的情况,恶意网络舆论的散播情况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找到能够使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达到利益平衡的良性互动途径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20.
古强 《人民论坛》2014,(8):125-127
网络舆论的合理监督有利于打击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出现了案件当事人利用网络舆论等手段,表达自己诉求,争取社会同情,试图通过社会舆论的影响力来左右法院裁判的情况,恶意网络舆论的散播情况也层出不穷。因此,如何找到能够使网络舆论监督与司法审判之间达到利益平衡的良性互动途径是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