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文 《法制博览》2023,(14):145-147
随着智能设备的迅猛发展,拍摄照片成为现今普及率最高的一种创作表达方式。摄影作品作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一类重要客体,得益于其复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利用途径广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2020年第三次修正的《著作权法》已实施一年有余,由于立法上有关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条款仍有待完善、实务中出现了摄影作品独创性认定标准的模糊等问题,凸显了新时代完善对摄影作品独创性认定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笔者通过理论和实务两方面的深入探讨认定摄影作品的独创性,从而为构建在独创性判断上更具有操作性的认定标准提供可行性思路,减少摄影作品著作权的滥诉发生率,推进网络时代摄影作品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娄敏 《工会博览》2022,(11):51-52
<正>李志松自幼受到父亲熏陶喜欢摄影,家里大大小小的30余台相机便成了他童年时期的玩具。2006年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了单位拍摄任务,他才算是真正开始学习摄影专业,购买摄影器材、参加拍摄活动等。李志松从入门到专家,经过了近20年的学习与实践,逐渐形成了他鲜明的拍摄风格。李志松曾被评为“北京职工艺术家”,他拍摄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为首都职工举办过多场摄影讲座,并出版了《发现手机摄影的乐趣》一书,阅读量超百万。李志松常年在北京联通工会工作,主要负责公司会议、职工活动的策划和宣传,  相似文献   

3.
《工会博览》2013,(20):46-46
近日,为满足广大员工对摄影知识的需求、提升员工的摄影水平,北京联通工会举办了摄影知识与技巧专题讲座,活动邀请联通集团摄影俱乐部副秘书长李志松主讲。李志松结合员工以“花”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从花的拍摄技巧讲到相机常用设置、各种功能优化、不同角度拍摄;从名片佳作的拍摄背景、成片历程等趣事到拍摄出好作品的前期准备、过程中把握、后期完善的种种方法。长达近3个小时的讲解、示范及与现场员工的交流互动,大家感觉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日前,西城区代办处参加北京办事处“互助保险情”征文、摄影作品比赛,参赛的四幅作品全部获奖。华兴新业公司工会的摄影作品《杨广宏主席亲自把赔付金送到患病女工手中》获二等奖;二建公司工  相似文献   

5.
开心酒吧     
《工会博览》2005,(22):74-74
大熊猫过生日,吹灭生日蜡烛后,朋友们问它许了什么愿望。大熊猫回答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最大的愿望,一个是希望能把我的黑眼圈治好,还有一个是照张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6.
姚勇 《工会博览》2006,(19):49-49
日前,燃气集团公司工会组织摄影爱好者近30人到河北丰宁坝上草原采风,同时这也是一次摄影实地拍摄培训活动。在活动中职工们互相学习摄影技巧,边学习边实践,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优秀作品。其间,工会还组织了“观片交流会”,让大家交流拍摄心得,并评选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金秋十月,繁花似海,正是摄影爱好者们捕捉秋景最美丽的时节。为提高摄影爱好者的摄影水平,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公交集团摄影协会组织了30名职工摄影爱好者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开展了摄影采风活动。为了能够让摄影爱好者们拍摄出高水平的作品,协会聘请了专业的摄影老师从如何使用光圈、  相似文献   

8.
时间:1995年6月6日下午地点:北京·中国美术馆新闻发布厅李天祥(《美术》杂志主编原上海美院院长):这个展览我看了很感动,最近一些年,在看作品的时候.愉快的时候多.但是从内心受到震动的时候是很少很少的。做为中国这麽一个苦难深重的国家.我就不太同意那种说史诗的时代已经过  相似文献   

9.
张景义 《工会博览》2013,(15):54-55
拍摄舞台演出,是大家所喜爱的摄影活动。演员们动人的表演,舞台上美妙的场景,剧作中典型的情节,常使摄影者受到深深的感染。在观看演出的同时,用相机把它们拍摄下来,是一种很好的艺术享受。《瞬间永恒——美国〈国家地理〉人物摄影传世佳作》的作者之一威廉·艾伯特·阿拉德写道: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场千载难逢的特别表演。表演明星是两位圆头圆脑的动物界朋友。别看它们体态臃肿,可是表演起踩圈、投篮、骑车、晃板、吹喇叭、喂奶瓶等全套动作时,倒也手脚娴熟,灵活自如,始终保持着可爱的憨态,博得广州东方乐园游人们一阵阵热烈掌声。读者想必早已猜出这两位朋友是谁了。福州动物园的大熊猫“元元”和“巴斯”,是应广州《大熊猫展览》之邀前来客串演出的。“别动队”紧急出动今年五六月间,广州举办的熊猫展揭开了在全国大熊猫“救亡运动”的宣传帷幕。这个以“爱我国宝,救我熊猫”为主题的展览,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中国,每一个与大熊猫有关的事件都会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显示出人们对它的关心和喜爱。许多死去的大熊猫都会被精心制成标本——即便死亡,也无法减弱人们的兴趣。目前,许多省份的竹子又开花了,由于它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物,于是类似《大熊猫会不会有饿死危险》这样的问题和报道又不断出现了。事实上,对于大熊猫的保护,有着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做,并不仅仅是竹子开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12.
一凡 《工会博览》2010,(16):31-32
作品广为人知,名字鲜为人晓的作家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但乌(乌定克)&#183;白辛肯定是其中很让人既惋惜又,心碎的一位。 乌&#183;白辛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的赫哲族的作家,根据他的电影文学作品拍摄的同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无论是当年为之倾倒的老观众,还是21世纪因为该电影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而了解和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加起来的人数,在中国恐怕早已过了数亿。说乌&#183;白辛的作品影响了一个时代、影响了几代人,绝不过分(这种影响至今还在继续),虽然从1920年至1966年,他多桀的命运只延续了46个年头……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出版社于 2 0 0 2年 3月出版了郭庆仕先生的文集《求是笔录———社会主义问题探究集》。郭先生在“后记”说 ,他的这本《文集》是“读书笔记和作业的合订本”。这是先生的过谦之词。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从 1979年以来 ,在全国一些重要报刊上公开发表和在国外参加重大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国访问以及在国外政治、学术研究机构所作的演讲报告等 2 8篇文章。全书 3 0余万字 ,内容丰富 ,涉猎面广。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2 0多年来国际国内的风云变幻 ,也反映了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身二任的郭先生探索真理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加入通讯员队伍以后,对摄影的挚爱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我的作品在顺义区随手拍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值得一说的是我家的老照片,经过我配上文字,以《当年我家的合影》为题见于2014年3月7日15版报端,虽然是很小的一个豆腐块,但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和意义。我把这个版复印了一张,寄给了远在甘肃的母亲。当看到儿子把自己的照片变成铅印时,说我也能上报,可以感觉到她老人家发自内心的喜悦。从此我感觉孝顺不仅是给多少钱,让老人开心高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暗角     
去年的《文史精华年选》编了篇《“草原英雄小姐妹”背后的故事》,书出版后,有不少朋友打来电话或是发来邮件说:“这故事骗了我们几十年,原来不是那么回事啊!”说过之后,不胜感叹。那是一个非常的年代,真正救了“小姐妹”的人因为是“右派分子”而在宣传时被换成了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媒体在大肆塑造“救人英雄”的同时,却要另一个真正的“救人者”承受人生的磨难。  相似文献   

16.
卢凤 《工会博览》2013,(14):42-42
近日,八方达公司通州分公司成立了职工摄影协会,并举办摄影讲座,共有来自基层车队(间)的40余名摄影爱好者参加。主讲老师是公交集团《公交报》主编、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刁立声。刁老师以优秀的摄影作品为例,为广大摄影爱好者详细讲解了在拍照过程中,选景、抓主要动态线,  相似文献   

17.
自从加入通讯员队伍以后,对摄影的挚爱可以说是有增无减.我的作品在顺义区随手拍活动中获得优秀奖.值得一说的是我家的老照片,经过我配上文字,以《当年我家的合影》为题见于2014年3月7日15版报端,虽然是很小的一个豆腐块,但对我是莫大的鼓舞和意义.我把这个版复印了一张,寄给了远在甘肃的母亲.当看到儿子把自己的照片变成铅印时,说我也能上报,可以感觉到她老人家发自内心的喜悦.从此我感觉孝顺不仅是给多少钱,让老人开心高兴也是一种尽孝.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一本叫《走出高墙——一个大学生囚徒的故事》的书在深圳各大书城被疯狂抢购,随后新浪网,搜狐网,《深圳商报》等十几家媒体都纷纷连载。然后.中央电视台根据该书作者故事还拍摄了一个30分钟的专题片。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近日记者采访了该书作者……  相似文献   

19.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17):F0002-F0002
传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真正得孔子真传并传诸后世的,恰恰是曾子,《大学》、《孝经》便是曾子的作品,曾子也被后世尊为“宗圣”。但是,当初孔子对曾子的评价却并不高,好像还说过一句“参也鲁”,说那个曾参笨笨的。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老舍名著《我这一辈子》在方旭手里变成了独角戏,方旭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独角戏《我这一辈子》,这很像著名话剧演员曾被人们称为“话剧皇帝”的石挥,1950年,石挥也是自编自演自导了电影《我这一辈子》.方旭说,这版黑白片《我这一辈子》他很喜欢,石挥的表演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尽管这部电影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改编得很不成功.“《我这一辈子》小说中很多极其重要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完全没有体现出来,我觉得那是艺术家的遗憾.”方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