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社会募捐与公益捐赠、救灾捐赠均存在明显区别而排除了可参照适用的法律,且理论和实务界又均主张从其法律性质上进行分析,但因众所纷纭而使得其剩余财产归属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本文从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入手,分析不同学说下募捐剩余的归属情况,指出司法实践中以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判断剩余归属的难以操作性,当务之急是通过法律拟制来定纷止争。  相似文献   

2.
(一)募捐是指个人或团体(招募人)发起的号召公众(捐赠人)自愿捐赠钱物以解决紧急重大经济困难的一种活动。募捐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募捐,也可以为第三者利益进行募捐。募捐的主要意义在于集中社会资金,帮助遇有紧急困难的人或团体渡过难关,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公众性的经济救助行为,它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社会的发展与安定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法律角度看,募捐也是一种民事法律活动,它是当书人双方以民事主体  相似文献   

3.
所谓捐助,就是为了济灾救难无偿提供钱物或从事其他公益事业,它是募捐和捐赠的行为合成。作为一项感人至深的社会公义行为,捐助显示了“天下一家”的美好亲情,对特定的个人、团体组织或地区来说,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眉之急,保留或恢复继往开来的元气。但这种自发性随意性很大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法律调适,今后的募捐和捐赠活动将日趋寻常,因而对捐助行为的法理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着手制订《募捐法》最近,民政部的有关人士表示,民政部门将对募捐活动严加规范,并已着手制订《募捐法》。为了保证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能够全部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对于捐赠物资、钱款的发放制定了一套严密的程序。所有捐赠款物均实行逐级下拨,由各级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字会出具收据。受益人在接收捐赠款物后,须履行签字手续。发放结果一律发榜公布,由地方民政部门、慈善会和红十  相似文献   

5.
信托的让与     
募捐属于特种赠与,其特殊性就在于赠与人并不直接将财产捐给受益人——而是先给予募集人,由后者间接转赠给受益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被学者称为“信托的让与”的法律行为并不因募集人接受了捐赠财物就当然享有所有权,相巨,他负有将捐赠财产给予受赠人或用于捐赠目的的义务,贾B才是募捐后财物的所有人一不可否认,贾B尚欠土产站一笔费用,但这个债权债务关系与募捐行为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两者的不可混同性决定了土产站不得用此法律关系的标的会充任被法律关系的标的,综上所述,募捐财物间贸B所有一而土产站若要实现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丁晓雨 《法制与社会》2013,(26):269-271
中国慈善捐赠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募捐丑闻频频爆出、慈善组织良莠不齐、政府角色定位不清等因素的存在俨然与慈善社会的要求大相径庭。任何社会活动都需要法律加以规制才能健康有序发展,因此本文以法律视角并结合行政理念深入分析,并着重强调通过培养慈善意识、健全立法和建立监督机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为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石门县把建乡村图书室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内容,采取县直单位赠送、社会募捐和个人捐赠等办法,为示范村购买科学种养、法制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帮助乡村建起图书室,以方便农民查资料、找信息,获取精神食粮,被乡亲们称之为“乡村书吧”(《湖南日报》2006年5月9日  相似文献   

8.
社会募捐行为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从捐赠人与受益人关系角度研究社会募捐行为,认为社会募捐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这种研究视角和观点很难解决募捐余额归属和政府对社会募捐监管问题。应从募集人角度以行政法研究方法分析社会募捐行为。社会募捐行为是公务行为,是获得授权的特定组织为公益目的而开展的财产募集活动,应当符合公务行为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共利益和法治社会的考量,国家以法律手段对公益募捐实施干预至为必要。法律规制公益募捐应贯彻平衡原则、分类管理原则以及尊重社会自治原则。公益募捐的主体范围与资格、公益募捐服务制度、公益募捐财务制度、公益募捐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公益募捐监督管理及其法律责任制度构成公益募捐规制的基本要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对社会募捐的性质至今没有作出规定,而在理论界分析社会募捐行为一般都从捐赠人与受益人关系角度,很少有人从募集人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募捐行为.在社会募捐的实践中,多头募捐、募集人收取管理费、募捐余额的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多有存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期以募集人为研究视角,从行政法学的研究思维和手段,对社会募捐性质进行深入研...  相似文献   

11.
该案涉及民法上一个较为棘手的法律问题——募捐财物的所有权界定问题在该案中,桌上产站组织募捐1万元财产的目的是为厂良好地治疗贾B的病,解决贾B因家境贫困而难以安心治疗的难题。其性质从表面上看,是对贾B个人的捐赠行为,但其实质上属于一种公益行为,从所有权的四项权能来看,贾B不能完全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对这四项权能。贾B只能暂时对该财产占有、在合理范围内使用间按募捐者的捐赠国的使用)、合法地收益,但不能仔意处置该财产,如违背捐资者的H的将此财产赠给自己的亲友,对于这1万元的捐款可看作~种公益财产,贾B只…  相似文献   

12.
韦祎 《法治研究》2009,(6):37-40
在我国社会广泛存在慈善募捐行为.募捐行为的含义应当从“募”与“捐”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募捐行为法律关系复杂难以对其法律性质笼统加以定性。在以基金会为主体的慈善募捐行为中,立法区分了“公募”与“非公募”两种类型,这一划分既与现实不符也不利于基金会平等开展募捐。社会爱心募捐中,因缺少规范而容易发生纠纷,长远而言对该问题的完善需要建立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在当前则应当鼓励设立专业化、地方化的慈善基金会募捐平台.实现社会爱心募捐的规范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基金会的组织和活动,维护基金会、捐赠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基金会,是指利用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第三条 基金会分为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公募基金会)和不得面向公众募捐的基金会(以下简称非公募基金会)。公募基金会按照募捐的地域范围,分为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和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第四条 基金会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益捐赠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社会公益捐赠过程中签订的捐赠协议属于诺成性合同。社会公益捐赠作为一种特殊的赠与行为,其本质特征在于捐赠目的的公益性,国家对社会公益捐赠的法律制度大都呈现为强制性规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有的诸多法律规定等对社会募捐都难以适用,司法实践中有关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归属的纠纷层出不穷,呼吁相关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本文拟通过对社会募捐法律性质从学术角度的分析,对募捐余额的所有权归属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为社会募捐中捐款余额所有权的归属问题提出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非公益性社会募捐活动没有相应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引发了多起关于社会募捐的法律纠纷。笔者认为,通过正确认定社会募捐的性质及社会募捐中的各种法律关系,并进行相应的立法,可以有效解决此类纠纷,推动我国社会募捐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合肥市蜀山区的一名人大代表,近年来,我一直在关注儿童的生活状况,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特别是有困难的孩子都能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关爱。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募捐的四大症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信力不足我国社会募捐中,对捐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公开不够是捐赠人关注的主要问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的社会募捐调查(以下简称中青报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当中有48.25%的人认为“捐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不公开”是募捐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上海市民政局所做的社会募捐网上问卷调查(以下简称沪民政局调查)结果也显示,“缺乏透明度”是上海的社会募捐中存在的首要不足(70.5%)。可见,捐助资金分配与使用的公示是确立社会募捐的公信力的关键。除此之外,还有受赠人自身的公信力问题。(依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目前有…  相似文献   

19.
方兴 《中国监察》2008,(14):26-26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审计情况公告,曝光了3起违规违法案件。其中既有擅用捐赠资金以权谋私的,也有挪用“抗震救灾特别费”为本单位职工谋利的,还有利用手机短信骗取赈灾募捐款的。这些问题的出现,为我们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社会上出现很多募捐活动,有些是非常必要的,而有些则可能为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要规范募捐活动已成为必要。我国现有的《捐赠法》与我们所说的《募捐法》是不同的。《募捐法》是规范组织募捐主体、募捐主体、募捐受益主体和募捐客体的法律,它涉猎到强制募捐与自愿募捐的界限、条件、法律监督等问题。《募捐法》的制定有利于防止党内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