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亚太经济的腾飞引起苏联的关注和反思拥有33亿人口的亚太地区,战后以来经济扶摇直上:1960——1980年的20年间,欧洲经济增长率为4.5%,而亚太则为8%。80年代初,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只有1.4%,而亚太保持年均4%的增长率。1989年的亚太年均增长率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之后为6.1%,而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和2.9%。可见,亚太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有生气的地区。亚太地区外贸发展、金融活跃。1980年,亚太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2.9%,90年代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一半。美国对亚太贸易额由1980年的1200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2710亿美元,远远超过对西欧的1860亿美元。美国企业对亚太投资已超过330亿美元。日本55%的出口、58%的进口依靠亚太市场。亚洲“四小”、东盟和中国也以亚太地区为自己的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2.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数字,老挝的经济增长率从1984—87年期的年平均3.2%提高到1987—90年期间的6.5%;而同期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则从2.2%跃增到13.6%。 1990年期间,老挝的经济增长为9.1%,各产业部门的产值增长率分别为:农业部门6.3%、制造业部门19.2%、服务业部门8.8%。物价上涨率从1989年的68.1%下降到1990年的仅有18.6%。 1990年出口贸易额增长15%,达62.7百万美元,进口贸易额则增长10.4%,达185.1百万美元,该年的贸易收支逆差额为122.4百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在亚太地区的贸易中,初级产品贸易占有重要的地位。农、矿产品在该地区总贸易额中一直占20%左右。由于这一地区各国自然禀赋的差异和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产业结构尚未得到根本的改造,战后初级产品贸易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矿产品贸易额从1965年的18.98亿美元上升至1983年的358.31亿美元;同期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从33.21亿美元增至190.69亿美元。这样快速的增长使得亚太地区的初级产品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后,东盟各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率方面均取得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成绩(只有菲律宾的各项增长率指标和印度尼西亚的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指标分别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水平);为此,东盟整体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世界出口贸易额和进口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便分别从1980年的1.5%、3.5%和3.5%增大到1991年的2.0%、4.5%(1992年数字)和4.8%(1992年数字),均趋于增大。 在整个80年代期间,东盟各国在这些经济指标中年所占的比重虽然均有所增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出口贸易额方面,除了菲律宾之外,其他东盟各国所占的比重均已接近于超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差距战后,世界贸易大致在任何期间均一直是以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速度扩大着。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黄金时期、即:六十年代期间,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在七十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为5%,  相似文献   

6.
2013年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外贸额为425.57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11%;进出口同步增加,增幅分别为14.5%和9.6%,出口额高于进口额。 最近几年,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的外贸伙伴逐渐增多。2013年该地区的合作国家从2012年的145个增至162个,对外贸易依然主要针对亚太地区国家市场。2013年与亚太地区国家的贸易额占该地区外贸总额的81.1%,中国、日本和韩国仍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7.
一、回顾(一)八十年代的发展趋势1981—86年期间,东盟经济处于衰退期,这一时期内导致东盟经济趋向衰退的主要原因为:80年代上半期由于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所导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普遍衰退(1981一85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2.4%)、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增强;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衰退严重地影响了东盟国家的出口与经济增长。80年代下半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有所复苏(1986—90年期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5%)、特别是亚太地区出现了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向东盟…  相似文献   

8.
序言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字,1981—84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1%,低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2%,也低于发展中国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根据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字,发展中国家同期的外贸下降率(按美元计算)大大高于工业发达国家的外贸下降率(出口贸易额下降率为0.3%、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为3.4%),无论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的下降率均高达13%,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从而下降了。尽管是在世界经济、世界贸易有所好转的1984年,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增  相似文献   

9.
80年代,国际资本投资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倾斜。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资本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拉美地区由于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严重,汇率不稳,投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中拉美地区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1980年拉美地区占60.7%,亚太地区只占29.5%,其他地区占9.8%;1985年亚太地区已占50%,拉美地区占32.9%,其他地区占17.1%;1988年亚太地区所占比重增加到59%,拉美地区的比重却降到23.6%,其他地区占17.4%。拉美国家在面对沉重的债务负担、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和得不到国际商业银行新贷款的情况下,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从80年代起,拉美国家都把进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尽管近年来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在过去的20年期间还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东盟,它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在1985—1995年期间,东盟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6%左右,而世界的年均增长率为2%,发达市场经济的增长率为3%。到1995年底,东盟占世界商品贸易额的比重高达6.7%,而在1985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是亚洲的一个新兴工业国,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成为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1960年至1970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8.8%,1970年至1980年平均增长率为9.4%.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1980年平均增长率为9.7%,1982年跌到6.3%,1983年下降为4%,1984年有所增长,为8.2%.但到了1985年,却出现了独立二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率骤然下降,出现了1.8%  相似文献   

12.
<正>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亚太地区内直接投资的增长远远快于其他地区。据日本企划厅的估计,从1985年到1988年,亚太地区各经济体之间的直接投资总量增长了5.2倍,而在同一时期内,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只增长了2.9倍。亚太地区内的直接投资不仅  相似文献   

13.
战后泰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相当迅速,贸易额从1951年的106.24亿铢扩大1983年的3830.81亿铢,32年中增加了36倍,平均每年以11.8%的速度增长。其中出口额年均增长10.5%,从1951年的59.72亿铢增加到1983年的1464.72亿铢;同期进口额从46.48亿铢增加到2366.09亿铢,年平均增长13%。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贸易商品和贸易地区也发生了变化,并对工农业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贸易商品的变化(一)出口商品的变化泰国是一个正在致力于工业化的农业国家。粮食不仅是农业的主要部门,也是首要的出口项目,占出口创汇的1/3至1/2。在世界粮食出口贸易中,泰国历来占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4.
东亚区域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相对独立的一个“板块”日益凸现。据统计,1980-2000年间,东亚区域内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4.8%上升到12.7%;同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这一比重由5.5%上升至10.7%;而欧盟区域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则从24.4%下降到22.3%。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出现了根本性转变。区域内不仅探讨各种合作形式、内容与范围非常活跃,  相似文献   

15.
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具体地说是从1988年到1995年)是泰国经济有史以来最繁荣的时期.1988—1995年期间,泰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4%,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物价年平均仅上涨5.3%,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8%.到了1996年,泰国经济的上空便阴云密布,各种经济衰退的迹象出现了.1997年7月泰国引发了亚洲地区的货币、金融危机,经济濒临破产边缘.这种180度的转变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当前泰国的经济形势又如何?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泰国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国家,对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有着优越条件。 (一)对外贸易泰国出口值的年平均增长率,1973—1978年达到24.8%,虽然在1979—1984年的萧条期,出口值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为13.2%,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还是比较高的。 1985年出口值增长9.5%,这主要是由于按美元计算的出口价格降低了9%。此外,由于日益加剧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了出口竞争的加剧,世界贸易量也下降了。在泰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中,玉米、大米、木薯制品和橡胶的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第二季度以后,新加坡经济以外需为主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进入2000年以后,内需也有了有力的回升,新加坡经济走向了真正经济复苏的局面。由于国际市场对有关信息技术(IT)产品需求增大和亚洲地区区域内经济复苏,1998年的进出口贸易额比1997年有所下降,而1999年则均转为增长。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额均有两位数字的增长率,出现了迅速回升的局面。在贸易政策方面,新加坡政府一直坚持维持与加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 西方经济学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改革给予很大关注,试图从中得出正反两方面的教训。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便从事经济改革,当时在世界贸易和资本市场中它还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但是到90年代初,中国总的贸易额超过1650亿美元,外国资本流入超过100亿美元。1980年和1993年间,年生产总值每年递增90%以上,1993年的全国总收入比1980年增长3倍。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日趋表现为经济实力的较量;而经济实力的较量又日趋表现为科学技术水平的较量。科学技术实际上已成为现代经济成长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90年代全世界的高技术产业将得到迅速发展,步入“黄金时代”。据美国新近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90年代全世界高技术产业市场的增长率将是其他产业的两倍。1990至 1995年间其收入将翻一番。以信息处理、通讯设备、便携式计算机、医疗器械、工业及民用电子产品为先导,包括软件和其他技术产业在内的全世界高技术产业,到1995年平均增长率为11%—12%,届时高技术产业收入达2000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一倍。 就地区来说,北美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增长速度较慢,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至 8%,但由于市场较大,所以总收入从1990年的45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640亿美元。欧洲高技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其产品从1990年的37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640亿美元。太平洋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势头最为猛烈,增长约为15%至16%,是世界上增长  相似文献   

20.
合作现状 中苏两国80年代中期的军事、政治对抗的缓和及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政治关系的正常化,给两国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和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在1985—1991年期间,在前苏联的对外贸易中,同中国与亚太地区各国的贸易额从16.5%上升到30.1%。在边境贸易中,中国的贸易伙伴主要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仍继续扩大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关系。1992年,中俄两国的贸易额为38.47亿美元(超过俄罗斯对外贸易额的5%),比1991年增长了27%。1992年期间,俄中之间的贸易额(按俄罗斯驻中国商务代表处专家的估算约为90%)主要来自俄中两国之间建立的直接联系的经贸合作,其中包括边境贸易。俄中两国建立起来的直接合作及边境贸易合作经贸业务方面的主要伙伴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各省。贸易额稳定在易货总额的8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