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劲松 《当代建设》2002,(1):34-35,26
人们喜欢把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称为“彼岸”,勘察设计单位转制,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促成一种新的科技体制,采用的方式是让这些持续了40多年“事业单位”身份的设计院所企业化。航程启动,此岸甫离,对合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这家老牌的甲级院来说,最重要的是:在遏望中找到彼岸的方位。  相似文献   

2.
“风雨里,我们同舟共济;彩虹中,我们共享欢乐;远航的风帆,驶向希望的彼岸;金色的阳光,沐浴快乐的航程;祝您生日快乐!GOCOM之老船长。”  相似文献   

3.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亦名大乘,公元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音译“摩河衍那”。“摩诃”是“大”义,“衍那”谓“乘载”(如船、车)或“道路”。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之此岸达到菩提涅檗之彼岸,成就  相似文献   

4.
春夜,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的彼岸书店里,三三两两的读者仔细挑选图书,几个年轻人在自习室埋头学习,数十名会员读者静静等待着音乐会开场……“今天有7场活动,来购书的顾客也不少。”书店创始人赵越超说,“我们希望用优质的图书、创意的展陈、周到的服务、丰富的活动吸引更多读者。”  相似文献   

5.
我的老家福建东山岛与台湾隔海相望,彼岸的醇郁的风俗民情与老家大致相同。每年入秋,家乡人与彼岸台湾同胞进入了一个传统的吃芋食风旺季。台湾特产的“槟榔芋”素享盛名,比起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提到的广西大芋头要好吃得多。民间有句食谚:“七月半鸭,八月半芋。”说的是农历七月十五的鸭子最肥美,而八月十五前后的芋头则最香糯,最爽口。  相似文献   

6.
在此岸想看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看得到此岸彼岸,触目黑发黄肤,听得到这头那头,开口论语诗词。此岸、彼岸、故乡、故土、岁月重叠,一切遥不可及,一切又举手可触。十年前当记者还是少年随家人参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生活·台湾”十位台湾摄影名家,展览近300多幅台湾风景和民俗的影像作品,昔日的感动与是两岸交流的深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走过岁月,是两岸摄影家无法释怀的情感,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一路走来的一段艰巨历程。如果把1949年作为海峡两岸历史文化的时空分切点,双方各自的历史]进异同,两岸的当代摄影史不但异彩纷呈,更显现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一把手”呆的房子译成“白屋”或“白宫”,是大大不同的,可是“大洋”彼岸,我们一直在沿用错误翻译,而且理直气壮。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童元方副教授12月8日在《南方周末》刊文《白宫不是宫,而是“白屋”》,开篇就说他孩提时代就有的一个疑问:“白屋”(White House)为什么译成“白宫”?  相似文献   

8.
《中国保安》2012,(9):58-58
“前方的灯塔显得格外的璀璨,那是他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驶向成功彼岸的帆船已经起航,那是他给我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朝圣者的朝圣意识主要由自我意识和圣地意识两个方面构成。在自我意识的结构中“我”处于最低层次,是意识的基础;“无我”处于最高层次,是朝圣者追求的彼岸目标,而朝圣就是从“我”的状态向“无我”的状态过渡的过程。而圣地意识笔者认为在四个层次,即“私我圣地→社群圣地→边缘圣地→超我圣地”。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市场经济比作大海,那么一个个企业就是航行在海面上的艘艘船只。企业之船在航行中能否战胜“风浪”,顺利到达彼岸,取决于决策者能否驾双航向,“水手”能否齐心协力。  相似文献   

11.
作者认为香港回归祖国不仅是“地域回归”的问题,更是“人心回归”的问题,它是“东方之珠航船停靠彼岸的最重要的动力”。作者分析了香港人在回归问题上的不同心态,香港“人心回归”的主要障碍,明确提出要以《基本法》为准绳,加强教育,加强沟通,是铺平香港回归道路的根本。要动员一切力量,调动一切积极性,在真正保证香港平稳过渡和持续繁荣稳定中实现“人心回归”。  相似文献   

12.
符芝瑛 《台声》2004,(9):66-67
在此岸想着彼岸,在彼岸望着此岸。 大陆热持续燃烧,台湾名女人何丽玲带着独特号召力,从秋风送爽的西湖畔出发,进军餐饮事业。虽然有“星巴克”、“真锅”等强敌环绕,她以自创品牌“两岸咖啡”切人,并且锁定精致餐饮文化市场,信心满满,敲响登陆第一锣,倾力打造一个全国性的咖啡西餐连锁顶级品牌,并且预计两年内开出300家。 “两岸咖啡”出自何丽玲的构想,意含深远。识别图标为咖啡杯加一道类似彩虹或桥梁的弧线,象征着这个事业奠基于两岸的合作,两岸同胞也可以藉此相互沟通,增加了解。  相似文献   

13.
凝望着那面高高飘扬的八一军旗.倾听着高亢嘹亮的军歌旋律.领略着“直线加方块”的韵律和“三点一线”的俊美——军营.这座不朽的绿色方阵。曾令多少人祈盼敬仰.曾使多少人锤炼成钢!踏上这片孕育着希望和成功的沃土.经历风与雨的吹打、接受血与火的洗礼.是我儿时的梦想,更是我终生的荣耀。在这里工作生活,不仅让我看到了广袤无垠的远方.让我找到了奋斗不息的起点,更让我乘上了驶向理想彼岸的航船——绿色军营.我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中华老字号“同利肉燕”老铺第四代掌门人陈君凡,以“燕”为媒,走遍海峡东岸,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他又成为大陆首批赴澎湖的旅游者,所到之处,他以独家技艺结交彼岸同行……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个中年失明的盲人。走过那段死去活来的心路后,我又能“看”见了,因为我有一双“心眼”。失明后,我也失业了,是政府给了我“低保”,解决了我的生活困难,我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我“看”见:我们祖国这艘世界上最大的由人构成的巨轮,正意气风发,劈波斩浪,向着理想的彼岸高速驶去。  相似文献   

16.
99金秋之际,举世瞩目的《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这块世界极的投资“热土”上举行,500强的世纪对话更给上海浦东抹上浓墨重彩。 有趣的是,跨海来沪投资的台资企业家极力打拼时,几乎都严守“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姑且不论刚落户沪上的台资企业家,即使是以“老上海”自居的彼岸投资者亦无暇从容  相似文献   

17.
一面战旗这是穿越过无数暴风狂涛抵达彼岸的云帆。这面战旗,呼啸着义愤,顶冒着弹雨,冲入敌阵;在反反复复的“扫荡”、“蚕食”硝烟中,倒下又竖起……这面战旗,如不灭的火焰,曾漫卷在倭寇的炮楼,曾飘扬在日伪的据点。而今,它已褪色,已破损。  相似文献   

18.
陈先岩 《人民公安》2007,(12):60-60
张纯如年纪比我小,其实用不着我像遥想古人那样地遥想她,但因为她是美国,人住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因为她已离开人世去了另一个世界;更因为她勇敢无畏,所以我必须“遥想”她。  相似文献   

19.
杨明艳 《创造》2004,(8):12-13
克林顿说:“邓小平是过去20年里世界舞台上的杰出人物”。叶利钦说:“他是使伟大而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的宣告者和设计师”。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说:“邓小平是打开中国未来希望之门的领导人”。国际新闻机构德新社称赞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父”。小平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一、广泛的阅历与高尚的品格邓小平在品德方面超越了自我,达到了与人民根本利益,与人类进步要求融合为一的高尚境界。邓小平深情地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发自肺腑之声,也是…  相似文献   

20.
国内学者大多主张泰人起源于越人,但对于从越人到泰人的演变过程绝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提出了“百越文化区”的概念,将古代“百越”划分为A、B、C三个区域,通过区域文化发展演变的不同道路,追寻泰族形成的一般过程。结论是:泰族在C区形成,不是从A区搬来,也不是从B区搬来,迁徒并不是民族形成的原因。国内学者对“泰族南迁说”或“泰族建立南诏说”多有批判,但对于抽去南诏史以后的泰族古代史较少论述。本文希望“填补”这一空白,安排了泰族古代史的一般序列,并提出了泰族形成的时间及其依据。“填补”两个空白,是本文希望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