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革命与改革的实践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做出了两次独特的、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贡献:一是毛泽东的第三世界革命理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通过动员贫困和受压迫的农民进行革命的战略;二是邓小平开创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道路。后者因对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广受赞誉,但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更为广泛的历史意义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中国的改革代表了苏联以及1950年代的中国所没有采取的一条道路。人们可以设想,如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能够更早地得到贯彻,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改革:渐进还是激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联合国改革的方式问题,即联合国改革应采取渐进的方式还是激进的方式。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各有其优缺点和不同的适应条件,抽象谈论孰优孰劣,毫无意义。必须将联合国改革置于联合国的历史与现实之中加以考察,并对过去联合国改革的成效作出客观评估。从联合国成立至今,联合国改革都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改革动力不够和外在压力不足。从实际效果来看,联合国渐进式改革虽有缺陷,不够完美,但基本上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既然联合国渐进式改革有其内在逻辑并且基本有效,转而采取风险较大的激进式改革就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联合国未来的改革仍将在渐进的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许多方面已实现了对资本主义道路的超越。消除社会发展中的对抗性,把社会整体利益置于首位,以团结合作的方式推进社会发展,寻求和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超越资本主义道路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4.
权威主义的终结与中国政治的渐进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以来,中国政治经历了以权威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在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个人的意志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政治发展跌宕起伏,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权威主义领导人的离去,中国逐步过渡到后权威主义时代。在后权威主义时代,领导人的政治基础和权力效应相对薄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成为主要趋势。政治的渐进发展将成为检验政治发展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发展道路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12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萨米尔·阿明题为《中国发展道路的贡献》一文。文章结合国际共运史和第三世界发展史,探讨了毛泽东开创的在落后国家成功赢得解放和发展的道路至今具有的巨大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是以无产阶级和欧洲为中心的,它和当时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同的线性历史观:根据这种欧洲中心的线性历史观,所有的社会将不得不先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实际上和殖民主义直接相关,但是在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看来,这也是有历史性的积极意义的),然后才…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道路的成功不能归因于国家资本主义关于中国道路成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观点认为中国道路可称为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如美国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就宣称:中国的崛起展现了一个与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根本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我们可称之为‘国家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三年有余,但全球经济形势仍不稳定。美国失业率持续徘徊在9%的高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蔓延,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尚无显著成效,世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而经济低迷影响下的世界政治又变数频频。全球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是国际资本为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探讨络绎不绝,但是大多数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至多是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克诚 《南风窗》2014,(9):80-83
未来10到15年,随着极端主义的社会心态基础的逐渐消失,随着中等收入人群数量的增加,中国将成为橄榄型结构的中产阶层社会。  相似文献   

10.
袁剑 《南风窗》2010,(3):62-65
财政的"增收增支"不仅不利于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启动,反而会成为政府在经济低迷期"扩权"的工具。在现实的经济状况下,中国不仅应该大幅度减税,而且应该控制政府财政支出,防止大规模赤字的出现,从而推动国内财政运行的机制向"公共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列宁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阐明了工人阶级以改良的渐进的行动方式推进社会革命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习近平以一种大历史观,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系列论述,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总结与继承列宁的宝贵思想遗产,深入理解和阐明习近平有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政治发展采取了渐进方式,并通过以双向政治制度变迁为主要特点的途径推进,形成了中国农村政治发展的特色,反映了农村政治发展规律.实践证明,在农村政治制度创新中,强制性制度创新和诱致性制度创新各有利弊、相互补充.我国农村政治制度供给采用两者结合的形式,能发挥两种制度创新形式的长处,克服其弱点.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本文中把习近平的中国梦看做一种话语或一种叙事,部分地使用解释学的方法加以考察。相应地,我们把中国梦放在它本身所处的更为广阔的叙事背景中来加以考察。为了理解一个文本的含义,我们必须理解这个文本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一般来说,我们会将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方法与雅克·德里达、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等人的一些概念一起使用,但我们的目的是讨论如何理解中国梦而不是讨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走中国的国际体系建设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冷战结束以来,国际体系处于二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进程中,国际体系怎样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向更为公正、合理、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是保障21世纪世界政治实现长治久安的迫切问题。主要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竞争,既是物质力量的硬实力竞争,也是理念和方案的软实力竞争。历史证明,在每一次体系变革和秩序更替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论基本原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在革命、改革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中国道路,不仅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而且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深化拓展,并影响和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命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不仅可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而且能够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是全球化的道路,是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道路,是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包括路向、路标、路径三个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向"问题;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标"问题;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回答,阐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没有“改革家”?翻开中国历史,可见无数风流人物。其中,“改革家”群落当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虽然,在他们自己的时代里,这些改革家往往是毁誉参半,忽而为忠臣、良臣,忽而为乱臣、奸臣。但在后人眼中,却多半能成为时代进步的象征。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操,与‘顽固派’抗争的无畏勇气以及高超的政治手腕”都让后人折服。这种“名垂青史”的殊荣也激励着一代代“能臣”在中国2000多年的改革之路上前赴后继,上演出一幕幕壮烈感人的改革大戏。 可是,在今天,当我们与这些“改革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这是党的十七大的亮点和创新之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内涵的理解应该从追寻其历史起点切入,以把握其历史丰富性。对科学内涵的逻辑结构的解析、对科学内涵体现出的特征的领会,将使我们对科学内涵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从而更加增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唐纳德.布里恩执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文章属加拿大亚太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文章提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三个指导原则,分析了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也指出了中国银行改革可能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导言:经济改革背景下的中国银行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