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作权的起源与印刷术的应用紧密相关。中国发明了印刷术,并在宋代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相近的印刷作品的特许权保护,但中国的著作权制度却晚于西方国家几百年。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控制、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权利意识,是中国印刷专有权观念没有发育成为现代著作权制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近现代著作权思想和制度是在西方著作权制度的影响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著作权立法史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自宋代萌芽,迟至清未才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该法的内容为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所继承。今天,我们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充分表明了,著作权保护制度虽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借助作品而产生和发展的,但其产生和发展始终受到政治、经济、传播技术、法律体系以至文化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版权问题--兼评郑成思与安守廉之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雕版印刷技术促使宋代出版业迅速发展。为禁止当时的盗版现象,宋代一些营利出版商试图寻求官府的保护。出版商的努力反映了基于私人知识财产的版权观念已经产生。然而,宋代的版权形态仅仅表现为某些营利出版商的版权利益主张与个别地方官府偶尔、零散的行政庇护相结合。出版商的行为并没有导致版权法或知识产权制度的催生。对此,郑成思认为是由于传统社会经济未得到发展。安守廉则认为官府有关版权或出版业的行为只是反映帝国控制思想传播的努力。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西方中世纪对出版业的控制程度远甚于宋代,版权法却首先产生于英国。与宋代出版商不同,西方私人出版商的出版特权与政府的出版管制密切相联。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出版特权成为稳定的制度。各种因素促使出版特权制度转变为后来的版权法。中国古代无法发展出一套版权制度与当时的集权/极权政治相关。  相似文献   

4.
滕丽 《经济与法》2001,(8):18-21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和网络出版业的问世,传统的著作权观念和法律规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国际出版界和法律界人士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由于我国网络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人民法院受理的涉及计算机网络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亦呈上升趋势,审判过程中需要解决售勺如何适用法律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析三类著作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托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和保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十七条规定,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归属于受托人。从这一条款可以看出,委托人能否取得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应取决于作者即受托人的意愿。立法的旨意在于侧重保护作品原创作者的智力成果权。尽管法律规定得相当明确,但在现实生活中因委托作品产生的纠纷在适用法律问题上却很棘手,在实体权利的处理方面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刘政德、李正文诉武汉币黄鹤楼公园工艺品经营部、武汉市黄鹤楼公园管理服务处工艺美术…  相似文献   

6.
纵观著作权保护的历史,它总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不断地调整与平衡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的是著作权法的社会功能即在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下社会公众能够最广泛地使用作品。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涉及网络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因为我国在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还有许多空白,因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将面临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占永 《知识产权》2002,12(5):20-21
我国的著作权法规定,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其中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受永久保护;作品发表、复制、发行、改编、翻译、汇编等权利,对于自然人,保护期限为作者终生及死后50年,对于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作品,保护期限为50年。著作权保护作品的表现形式,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观点和反映的事实。图书出版是发表著作和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由于出版者在作品的编辑加工、出版过程中付出了智力劳动,因而其利益也应受到保护,这属于著作权的邻接权,称为出版者权。著作权法规定,  相似文献   

8.
刘嘉 《法制与经济》2009,(16):13-14
实用艺术作品是指不仅为观赏为目的而且必须为实际使用而创作的作品。该作品是一种独立的著作权客体,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艺术性。对这一作品的著作权保护上,应采用多重保护原则和选择适用的原则。保护实质条件应包括成果独创性、创作目的明确性和艺术水平显著性。实用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应通过登记的方式取得,经过权利人的申请和行政机关的登记公告等程序,同时应当赋予第三人以撤销权,对抄袭和剽窃的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予以撤销。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较的分析方法和历史的眼光,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和盗版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应该充分考虑到著作权人、软件企业、大众用户的利益并找到最佳平衡点,并且我国著作权保护应该立足于我国实际,最大限度保护我国软件企业利益和社会大众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著作权保护常青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随之,创作者合法权益的著作权(版权)保护制度也迅速建立起来。1979年中国成立版权研究小组。1980年3月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递交了加入书,之后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0 4年 5月 2 4 - 2 5日 ,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承办的“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国际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日本、美国、德国和中国的理论和司法实务界 90多位代表 ,会议共收到论文 2 0多篇。与会代表围绕“网络时代的著作权保护”这一主题 ,从理论基础、立法现状、制度设计、侵权责任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将会议讨论和论文观点综述如下 :一、立法与司法 :网络时代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剖析互联网是传播文学、艺术和科学等作品的工具 ,网络传播技术是一种崭新的传播技术。历史上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12.
网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生 《现代法学》2001,23(5):66-72
本文以分析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司法态势为切入口 ,从研究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出发 ,在论证“邻接权吞并著作权”倾向的基点上 ,探讨了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限 ,最后通过对美国及我国香港知识产权保护的比较研究 ,提出我国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睿 《政法学刊》2014,(4):45-47
期刊数字化出版作为一种新的出版方式,它正以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检索便捷等诸多优点,日益受到读者的青睐。然而,网络的广泛性和开放性,使得侵权轻而易举。在此背景下,作者、传统期刊的主办者、网络出版商三方在增强著作权保护意识的同时,签订合同,理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同时采取有力的技术防范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著作权保护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条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这是我国著作权法确定的一条重要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并非一切作品都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那些违反宪法原则,有害于社会公德的反动、淫秽作品和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律所保护。为什么著作权法要确定这样一条原则呢?它与著作权自动产生原则是否冲突?在理论上弄清这个问题,对准确理解著作权的法律含义,依法保护作者的出书权益,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艾瑞与新闻出版总署共同发布的<中国网络杂志出版业调查报告>表明,2006年中国网络杂志用户规模为400万,占网民总数的30%.到2010年,中国网络杂志用户在网民中所占比例将高达40%.随着网络传播与网络出版活动的繁盛,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也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针对网络出版与网络著作权方面的一些问题简单地分析解答.  相似文献   

16.
杨福军 《法制与社会》2011,(31):159-160
著作权的行政保护是著作权保护的途径之一,具有司法保护不具有的独特优势。我国著作权的行政保护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立法不够完善、欠缺执法协调机制、执法及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应该尽快完善立法,建立著作权行政保护跨地区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著作权行政执法及监督力度,以充分发挥著作权行政保护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对侵犯作品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行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类著作权纠纷案件当中,有关图书出版者和报刊社的纠纷占据较高的比例。这种情况的产生无疑与出版者在著作权保护制度中所处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由于出版者的不规范的编辑、出版行为,他们可能被著作权人指控为侵权者而成为被告;另一方面,他们也可能因著作权人的违约,或其他出版者的违法行为使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站在原告席上。在与出版者有关的著作权案件当中,涉及侵犯修改权和侵犯保护作品完整权的纠纷并不鲜见,对侵犯这两项权利的法律问题和具体判断问题,无论在当事人之间,还是学者、法官之间都存在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保护是个受到普遍关注的国际性问题,我国对此也比较重视。从《民法通则》首次确认著作权到现在,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民事、行政、刑事手段在内的综合性法律保护体系,并初步实现了国内保护与国际保护的接轨。97新《刑法》的颁行,再次强调了著作权的刑法保护。本文拟结合刑事立法现状,对著作权的刑法保护略作一些分析,希望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帮助。一、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过去,对《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第一条和第二条,学者们普遍认为规定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犯罪,应成为两个罪名,对此/刑法》沿袭了《决定》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吴瑞 《法治研究》2011,(12):77-82
著作权的刑法保护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TRIPS协议对于著作权的刑法保护也提出了具体要求,修订后的中国刑法典对于著作权提供的刑法保护与TRIPS协议仍有较大差距。通过文献资料、比较考察、逻辑推理的方法,在中国已加入WTO后承担TRIPS协议项下义务的视角下,对于中国著作权的刑法保护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全面反思,检讨了现行刑事立法与TRIPS协议存在的四个方面差距甚至缺漏,并提出完善中国著作权刑法保护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事例可追溯到宋代。其后经过历代演 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国古代注重对版本权利的保护,保护方 式上体现出公力救济与自我保护的结合,而封建性则始终贯穿其中。这种对版 本的保护,也正是中国古代著作权法律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