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晁珊珊 《小康》2013,(11):88-90
1023年,官至一品的北宋宰相丁谓被贬至海南,成为“崖州司户”郁郁寡欢的丁谓自此“人不离香”,最终从沉香中得以慰藉,  相似文献   

2.
崖州古城     
这首诗为宋朝宰相卢多逊在其谪居古崖州(今三亚市崖城镇)时所写。诗中描述了位于海南岛南端宁远河畔崖州古城的山光水色和风土民情。卢多逊曾被贬谪崖州三载。诗中的“珠崖”是海南岛的古称,“水南村”原是唐朝宁远县故址,宋代也曾在此地设官府衙门。直到北宋政和年间(1111年),州治县治才从水南村迁至今  相似文献   

3.
蒙乐生 《今日海南》2008,(11):45-45
旧州,《琼管志》称为“旧崖州”,宋开宝五年(971年)后简称“旧州”。 不管是旧崖州还是旧州,都是普通的地理名词,都是平常的行政建置。然而,正因为在“州”的前头加了这么一个“旧”字,致使这一处不太大的地域,凸显蕴含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从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崖州州治“旧崖州”到21世纪的琼山区“旧州镇”,1380多年来,这个名字与海南的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别说杨炎,就是现在海南“土著”,也有不少人知哪个朝代设立的崖州?设立了多少个?其具体位置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崖州何处在     
古崖州泛指海南,是蛮荒烟瘴之地, 是谪客逐臣闻之丧胆的“人间地狱”。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杨炎(公元727-781年)被贬崖州。他自度此番流放,关山万里,生还无望,悲愤之余,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流崖州  相似文献   

6.
刘丽  陈海波 《新东方》2012,(4):31-34
古代海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与中原文化缺少交流沟通,故文化教育发展一直较为缓慢,但这种情况在宋代得到极大的改观,这与两宋时期被贬谪到海南的文人所从事的各项文教活动密切相关。宋代的贬谪文人不仅促进了当时海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后来明清海南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更为今天海南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7.
林郁 《今日海南》2014,(1):37-38
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店代以后备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阜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寻人启事     
《黄埔》2008,(4):64-64
海南省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涧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三亚人遗址,把海南人类历史提前了二至三千年,是目前已知海南岛最早的人类居住遗址,也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5,(1)
崖州首置于萧梁,中唐以前一直象征整个海南岛或统领岛上各州。史志上多因循清代方志之说,以为崖州乃大同年间因冼夫人之请、朝廷才首置之于儋耳。衡诸史料,其可信者有三,不可融通者有四。结合考辨冼夫人生年,在排比梁置崖州及其唯一属郡珠崖的时间设置和治所所在的诸说中,我们发现:梁初(511年)因宋齐之治设珠崖郡于徐闻;后约于532年废朱卢之上首置崖州于珠崖故地,但控驭无力;直到儋耳降附冯冼集团后的535年至546年间,正当盛年的冼夫人请朝廷移置崖州于儋耳,治义伦。终梁之世,朝廷不能实有其地,皆羁縻性质地依靠冯冼集团间接管理。清理这段历史地理问题,还有益于寻绎六朝隋唐时期海南如何从地方豪酋政治演进到儒家世界的郡县体制。  相似文献   

10.
詹贤武 《新东方》2008,(6):F0002-F0002
崖州民歌是古崖州一带用崖州方言咏唱的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主要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的方式在乐尔、三亚境内的汉族地区,以及东方、陵水等县市的部分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11.
王仕熙曾官拜副宰相,但在一场宫廷政变中不从新主,因此在公元1328年9月被流放到古崖州,他的命运一下子从波峰跌到了符底。据史料佐证,古崖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古崖州地处边陲,作为州、县政府所在地,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处南疆,海南曾被封建统治者视为“南荒”而成为流放官员、贬谪罪臣、避祸难民和驻防军队的场所。在以中原为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中国古代,海南远在天涯,因而,人们对海南有许多误解和误传,以为海南是一片“文化沙漠”,更谈不上有什么历史文化名人了。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海南素有"蛮夷之地"之称,但随着西汉以来儋耳、珠崖两郡的设立和唐代以后各朝代犯事宦官贬谪至琼带来了中原文化,海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宋、明、清三代,海南文化曾一度繁荣,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古代文明,具有丰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元代的海南岛,出现了许多北来的异族面孔———蒙古人和色目人。这些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被贬谪到海南的宗室、大臣,一类是朝廷派来征伐海南的武将,一类是到海南来任职的官员。本文对这三类蒙古、色目人的在琼情况分别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5.
海上鱼排     
游人到三亚,除了踏浪、潜水、晒太阳、听歌、看舞、赏风情,还可以有一乐乘鱼船踏访海上鱼排,与海上养鲍人一同喝酒、品 、观鱼乐。 花开无期处 崖州有“三珍” 三亚是中国最南端的城市,四季常青花开无期,景色迷人;阳光、沙滩、森林、动物、温泉、岩洞、风情、田园融为一体,未受任何污染,堪称世界一绝。 三亚还是一座历史名城,远在北宋,中央集权政府便在此设置崖州郡,辖地包括三亚、保亭、乐东等地,如今坐落崖城镇的崖州古城依然是这片地肥水美之地的骄傲;而最为古崖州人称道的贡品“三珍”,便是环绕崖州一万多平方公里海域之…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人中遭贬谪者众,但入狱者寥寥。刘长卿是唐代生平事迹较少而导致记载舛误、分歧最多的诗人之一,他有着异于常人的贬谪、入狱经历,命运坎坷,曾无罪系于长洲狱中,两遭贬谪。贬谪事件耗费了他16年的光阴,影响他的一生。本文拟在史料及考证的基础上,对“贬谪”,及“贬谪文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对刘长卿入狱及两次贬谪过程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李公羽 《新东方》2022,(5):72-76
苏东坡是我国著名历史人物,晚年因被贬谪而客居海南,在海南留下了一笔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东坡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多次引用苏东坡在海南写下的诗文名句,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东坡文化是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千年苏学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推进的当下,深入研究与广泛传播东坡文化,对于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省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及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史上因遭贬谪的官员,常常有饱读诗书之人。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悲剧意识就来了。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甚至受贬期间足迹所到之处,便成了遗迹,这些文化便形成了贬官文化。自东汉海南归附中央之后,中央王朝就陆续将官员贬谪到海南作为一种惩戒,其延续时间之长、人数之多、级别之高,在中华大地上恐无出其右者,仅《海南历代贬官研究》一书就收录贬官189人。苏轼、李德裕、韦执谊、李纲、司马光……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份清单来。这些贬官大都爱好风雅,在海南留下了不少文化遗存,或者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建设了不少文化场所,这些就共同构成了海  相似文献   

19.
周泉根 《新东方》2011,(3):48-52
中原政权直至唐代才真正实现对海南的有效管治,海南大规模流贬史也自此掀开,通过对勘各种正史、方志、笔记、家谱、碑铭以及各类刑法地理之类的典志等史料,以诗史互证为重要方法,以考察唐代流贬制度为切入,以海南贬官为案例,笔者清晰地描绘了唐贬官由江南到岭南再到海南的万里投荒的路线和蛮荒忧惧、郡县逼迫、贼寇劫扰等凄风苦雨的贬谪心理及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0.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3) 黎族打柴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贤武 《新东方》2008,(8):F0002-F0002
打柴舞是海南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家也叫“跳柴”,黎语叫“转刹”或“卡咯”。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起源于古崖州(今三亚市)黎族丧葬活动。古代黎族村寨有一丧法叫“旱赛”,即人死后入殓停棺若干天后才入土为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