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党政论坛》2011,(16):18-18
一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啊,你在干什么?”答日:“写文章。”问:“什么题目?”答日:“《浅谈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童。  相似文献   

2.
2011年5月,有记者这样问一群山里孩子:"你们心中的好人是什么样的?"孩子们齐声答:"万叔叔!"再问:"你们最爱的人是谁?"孩子们又齐声答:"万叔叔!""万叔叔"名叫万建光,是汝阳穷山村的农民。穷人都想致富,为了温饱他学会了开车,在县城有了一份开车的工作,由此家里走上了希望  相似文献   

3.
孙燕 《民主》2010,(6):50-51
<正>几年前就听说,某小学老师考学生的自然知识,试题是:"雪化了以后变成了什么?"有个学生答曰:"雪化了以后是春天。"老师红笔一挥,打了个叉,错,扣分。老师有老师的理由,因为他要的是自然科学的答  相似文献   

4.
富翁和狼     
一位富翁在非洲狩猎,经过三个昼夜的周旋,一匹狼成了他的猎物。在向导准备剥下狼皮时,富翁制止了他,问:"你认为这匹狼还能活吗?"向导点点头。富翁打开随身携带的通讯设备,让停在营地的直升机立即起飞,他想救活这匹狼。直升机载着受了重伤的狼飞走了,飞向500公里外的一家医院。  相似文献   

5.
<正>傍晚的时候,一位年过80岁的老人与他的大儿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电视。就在这时,一只乌鸦飞了过来,并停歇在透明的玻璃窗外。父亲轻声问儿子:"窗外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瞟了一眼,回答说:"是一只乌鸦。"过了几分钟,父亲又低声问儿子:"停歇在窗外的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儿子连头都没有回就回答:"是一只  相似文献   

6.
欣赏     
<正>一次老摄影家蒋齐生问美术家王朝闻先生:"如何提高艺术修养呢?"王朝闻答曰:"欣赏。"这虽然谈的是艺术修养问题,但对于人们的养心也大有裨益。心,贵在养。然如何养呢?王朝闻先生所说的"欣赏",不失为一个有益的经验。不是吗?当你走进美术馆浏览那一幅幅作品时,心灵会受到阵阵触动;当你观看那一张张风光旖旎的摄影时,心中会产生一种愉悦之感;当你和家人或朋友外出旅游,看到那多姿多彩的风景时,心旷神怡之感会油然而生……这些都是欣赏给你带来的感受,这感受犹如你在干渴时喝上杯清凉可口的茶水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星期以前听说有这么一个会。我问什么会?答曰,思想政治工作故事会。我说可不可以听?答曰,欢迎来听。来了之后真是不虚此行。我在底下就在想,到底说什么呢?开了好几个头,最后我觉得还是发自内心说一句话"厉害了,我的书记"。每一次作为普通的党员,听到"书记"这两个字,总觉得很古板,他很严肃,同时他很正确,但正确  相似文献   

8.
他们是朋友     
在一个狼群里,头狼老了,不能再出去捕猎了。有一天,他让两只年轻的狼独自去捕食猎物了。没想到这两只年轻的狼当天就满载而归。头狼问这两只年轻的狼是  相似文献   

9.
他们是朋友     
在一个狼群里,头狼老了,不能再出去捕猎了。有一天,他让两只年轻的狼独自去捕食猎物了。没想到这两只年轻的狼当天就满载而归。头狼问这两只年轻的狼是怎么捕获这么大的猎物的。  相似文献   

10.
熊猫与水果     
送两只熊猫(台湾叫猫熊)给台湾,是一种亲情的表达,也是一种示好的信息。孟老夫子见梁惠王,问:"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又问:"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赏乐如此,赏熊猫何独不然。熊猫是中国国宝,国人理当共享。若举国得以观赏,唯独台湾同胞无此眼福,岂非憾事?奇怪的是台湾当局的有些人,竟然因此大惊小怪,好像两  相似文献   

11.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于《醒世恒言》中留给世人一言,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译成今天的话叫:有什么能以活口,便仗着什么维持生计.正好比,农人靠田,渔夫傍泊,樵翁依林一样,典型地刻划了人与劳动对象的依存关系. 然而,生计依存中一旦挟带出了权利关系,"靠山吃山"似乎与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对象相去甚远了. 某市,一个体卤鸭摊前,一个小伙子选了一只肥鸭,没付钱就拿走了.有人好奇地问老板:"是你家里人吗?"老板愤然作声道:"我家里人死绝了,他是税务局管我们这地段的,惹不起.不然,脸一  相似文献   

12.
历史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那儿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  相似文献   

13.
国学赏析     
《侨园》2013,(12):48-48
<正>【原文】哀公(1)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日(2):"举直错诸枉(3),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2)对日:《论语》中记载对国君及在上位者问话的回答都用"对日",以表示尊敬。(3)举直错诸枉:举,选拔的意思。直,正直公平。错,同措,放置。枉,不正直。【译文】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  相似文献   

14.
将孔佛二语联用的,出于金圣叹。“或问金圣叹度岁如何?答扎云:佛言:不可说,不可说!子曰:如之何,如之何?两圣人一语尽之矣!”(顾公燮:《丙午日记》)现  相似文献   

15.
正"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发人深省,也问中含答:杰出人才一定出自创新的国度。创新的核心体现了破与立、新与旧、进与退的辩证关系。从更宏观的角度看,创新又与一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协调机制等相关,培育好的创新环境堪称系统工程。纵观历史,社会制度的演进无不受到重大  相似文献   

16.
选择的智慧     
一个年轻人向一个年长的智者请教智慧的秘诀.年轻人问:"智慧从哪里来?"智者说:"正确选择."年轻人又问:"正确的选择从哪里来?"智者说:"经验."年轻人又问:"经验从哪里来?"智者说:"错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狼与死象     
一只死去的大象静静躺在幽僻的恒河边,正巧被一只出来寻觅食物的狼看见了。狼高兴地想:"哇,我今天运气真好!"它快步来到大象身边,并用力朝着象鼻咬了一口,但是象鼻硬得就像根木头,狼生气地破口大骂:"这是什么鬼玩意儿,居然咬不动!"于是,它回头去咬象耳,  相似文献   

18.
人总会有高兴的时候,也会有痛苦的时候。有来访者问弘一大师:"何时是你最高兴的时候?"回答:"每当我有所收获。"又问:"什么是你最痛苦的?"回答:"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19.
桃源  力扬 《瞭望》2007,(18)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相似文献   

20.
北风 《侨园》2015,(4):5
笔者最近在辽南一个温泉村采访时看到,粗放式开采地下温泉的做法,在当地非常流行。那里的家家户户都有水龙头和浴盆,入住者打开水龙头,温泉就会从地下汩汩流进来,而且,毫无限制。笔者亲眼所见,有的入住者房间的水龙头一直开到深夜,问其故,答曰:"温泉水热,灌满浴盆让其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