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工作中的对话教育是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旨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充分发掘大学生的潜能,在“你-我”的对话中进行心灵对话和精神的沟通过程。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自由     
本文比较了“民主”与“自由”在政治文本中的地位,认为在提倡民主精神的同时也应提倡自由精神,这样才能以自由促民主,使我们的政治生活在精神上更完善、更全面。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自由女”话题开始频繁涌现于报刊、小说之中,成为颇具时代特色的性别符码。这一语词最早出现于广东地带,主要作为“女学生”的方言代称来使用,在其背后显示出该地女子教育之发达。而从清末到民初,原本立体多维的“自由女”概念体系,又历经渐趋窄化的嬗变过程,曲折反映了彼时“自由”学说逐步遭恶的社会生态。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中书写的“自由女”与社会媒介报道中的“自由女”形象大体吻合,从而表现出社会媒介与文学创作之间的互动态势。  相似文献   

4.
对话道德教育是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强调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施理念为走向“发展人”的目的观、“回归生活”的课程观、“我一你”的师生观以及营造自由交流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人的科学认识和对资本主义深刻批判基础上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自由发展比全面发展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讲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对德国古典哲学自由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传统。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实质是注重人的自由发展。自由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当代中国社会迫切要求关注人的自由发展,灌注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7.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在他所著的《以自由看待发展》一书中,以“可行能力”对人的自由的概念做出了全新的诠释,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自由与平等、自由与发展的关系。给我们理解人的自由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对我们认识自由与平等问题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命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极大深化了人类对自由的认识,为人类的全面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武器。区分“人的自由发展”的两个不同领域,是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在“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影响下,我国法学界否认法官民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以事实为依据”,虽然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但认定事实的法官是主观的;“以法律为准绳”,而法律是有弹性的。因此法官民事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文阐述了法官民事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客观性、类型及运用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法官民事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进行规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识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1.
日本语教育存在的问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日本语教育”中,研究者把目光主要放在“日语”内容上,而忽视了“教育”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对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加以总结,并试图用教育学的“批判原理”中的“对话”“批判性思维”来解释现在日本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志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它发源于罗马法,确立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进入20世纪后,随着其产生之社会基础的变化.各国普遍对契约自由给予一定的规制,以实现实质意义上的契约公正。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兴起、确立及现代社会对其的规制,宏观把握契约自由原则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洞见其发展动因。  相似文献   

14.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化需要教育先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社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优质教育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个性自由     
本文要论述的是主体个性自由得以实现的内在根据以及现实条件,最后指明“张扬个性”对于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的自由主义思想家及批评家大都忽视了伯林的“狼的自由是羊的末日”这个命题,我们已经习惯于“狼的自由”,麻木了“羊的末日”。然而这却是伯林的世纪隐忧,而且他一层层地挖掘出“狼的自由”与“羊的末日”之间的真正关联。  相似文献   

17.
合同自由的衰退必然导致“家长主义”的彰显。人们在享受来自法律的家长般的关怀和保护的同时对自由受限也深感不安。合同自由的界限该如何确定 ,政府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干预合同自由 ?本文拟在自由与管制之间寻找合理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它与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左右臂,缺一不可。本文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作为指导,提出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而归纳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话"包括"自我对话"和"与外在的对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开展"自我对话"和"与外在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表现在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和完善。人的主体性的两个方面——自然性和社会性。由于哲学上二元对立思维方法的不彻底,历史地处在不和谐的割裂状态。马克思打通了自然性和社会性联系的中断。使“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可能。马克思和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历史地发展了人的主体性的特定方面。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屡面都存在不小的争议。归根结底问题在于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改革目标或取向看法不一。本文从中国国情出发,围绕“迁徒自由”概念的定义梳理,真正界定其适用定义为现实层面的“迁徙自由”,同时指出实现现实层面的“迁徙自由”是户籍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论证了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