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来自大墙的真情□高合王老汉安详地躺在了太平间。这位多年前曾经当过村党支书的老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在凄楚中郁闷而死。俗话说,人死万事空。然而王老汉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就在他临咽气的那一会儿,还挣扎着说:“我要见他一面,我对他不放心呀。这个家怎么办哪!”...  相似文献   

2.
这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进了新沂市墨河司法所的大门,所里正在开会,坐在门口的一位同志首先看到了他:“这个郝献玉,唉,又来了……” 郝老汉今年72岁了,有三个儿子,长子常年在外地做生意,三于在市内工作,只有老二在家务农,也早已与老人分开另过。按理说,郝老汉与老伴两个人正是享清福的时候,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郝老汉与他的二儿子、二儿媳就成了司法所的常客,今天郝老汉状告儿子媳妇不尽赡养义务,明天儿  相似文献   

3.
乌鸦破命案     
“老公,我回乡看妈、老汉去了,娃儿在妹妹家,你去接回来,记得要好好照顾哟……” 2002年,湖南省怀化火车站,35岁的李丽给丈夫打了最后一个电话,随后关掉手机。此后几年,她的家人多方打探,却杏无音讯。她到哪儿去了?昨天,这个谜团终被酉阳检察院检察官任志勇解开。  相似文献   

4.
骗房纠纷     
叮呤叮呤……一阵铃声响起,正在“148”办公室值班的睢宁县司法局基层股长薛加俭同志拿起电话,里面传来一个妇女悲凄的声音:“我家的房子被骗卖,我老伴整天愁眉不展,想撞汽车,这可怎么办?”薛股长简单了解情况后说:“这个问题我们一定给你处理好,你先做好你老伴的解劝工作。” 第二天一早,他带上股里的项  相似文献   

5.
我打开《南方周末》“实验特刊”,读完了《没完没了之海灯案》一文。该文调查对象共五人,各执其辞。唯独海灯的养子兼弟子范应经的谈话耐人寻味。范氏咒骂作家张扬,公然说:“他是一个流氓作家0我永远不会见他,也不会告他,和这样的人打官司有辱我的人格,也有污法师的阴灵。”我读过张著《海灯神话》,根据张扬先生在该书中对范氏的态度,根本不可能有与范氏相见一面的愿望,更不可能有谋面子范氏的表示。可是,范氏的“我永远不会见他”缘何而发?此事还美关系到张扬是否是作家之中的流氓问题。于是我与张扬先生通了电话。当我谈到范…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打官司”那段伤心往事,张配一老人就激动得双手发抖。他告诉笔者,多亏渑池县检察院的检察官为他主持公道,才唤回了自信和对生命的渴望……  相似文献   

7.
刘亚  周玮 《方圆》2023,(20):34-35
<正>在打扫酒店另一房间时,朱小秋再次窃走了房客留下的现金,可没想到一走出房间,房客就找上了他“他要我拿8万元出来,否则要报警抓我。”“你为什么害怕报警?”“因为我被偷拍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男子朱小秋支支吾吾。虽然他不是第一次面对检察官,但这次情况较为复杂——他既是嫌疑人,也是“受害者”。2023年5月24日,朱小秋报警,称自己是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某酒店员工,  相似文献   

8.
乌鸦破命案     
"老公,我回乡看妈、老汉去了,娃儿在妹妹家,你去接回来,记得要好好照顾哟……"2002年,湖南省怀化火车站,35岁的李丽给丈夫打了最后一个电话,随后关掉手机。此后几年,她的家人多方打探,却杳无音讯。她到哪儿去了?昨天,这个谜团终被酉阳检察院检察官  相似文献   

9.
电话     
电话铃声在清晨的居室里充满了激情。纪鹏举掀掉被子,慌乱中只趿了一只拖鞋就冲到了小茶几旁拿起了话筒。“死老头子,瞧你这个疯劲!”老伴从被子里探出头责怪道。“喂,我是老纪,纪鹏举啊。你是谁?”他一手插在腰际,眉宇间又是那种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神气。光着的脚和挺着的肚子,使老头模样显得挺滑稽。自打退下来之后,他的电话便少了,忙活了大半辈子,陡地静下来,还真有种不是滋味的失落感。“什么?你是纪军。”听说是儿子的电话,老伴呼地钻出了被子,一边心急手慢地摸索着衣裳,一边颤着嗓子问:“该不是家里出了事吧?”纪…  相似文献   

10.
灵子 《检察风云》2008,(11):62-63
在许红妹、许振祥兄妹眼里,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控申科的检察官绝对是他们全家的大恩人.2007年底的一天,这对年逾花甲的兄妹,开着残疾车来到上海铁路运输检察分院,恭恭敬敬地将一面写有"为民解忧、尽心尽责"字样的锦旗,委托铁检分院的检察官们转赠杭州铁路运输检察院控申科,这面锦旗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1.
慕容老在弥留中度过6天后,终于挣脱死神的纠缠,睁开朦胧睡眼。黄昏的太阳将它柔和光色均匀地抹在病房乳色的窗框上,女儿安琪坐在窗前专心地织她永远也织不完的毛线,口中不停地念叨:“爸爸乖乖,安琪给你织毛衣……。”老伴痴痴地守着那株她特意从自家花园采撷的映山红,忍不住泣出声来。眼前的情景,使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他轻咳了两声。老伴慌忙拭去泪水,止住哭声。慕容老气如游丝:“我要见林志。”老伴说:“哦,他的秘书刚才打电话,说他马上就来医院。”林志是慕容老战友的遗孤,现在是这座老区山城的市委书…  相似文献   

12.
五月的阳光柔和明丽,令人身心愉悦。陈婉许久以来的压抑似乎有些释然,快下班的时候,她盘算着六·一节给女儿的礼物。 电话。一个陌生女人找她。 “你是准,有什么事?”陈婉问。 “我是谁不重要,只想问问你,威桑是你的什么人?”对方的声音颤颤的,仿佛挺害怕。 “这……你问这干吗?”陈婉一下子慌了。 “我……”对方迟疑了一下,“我有个小姐妹被他害得挺苦,我想找他,可是他失踪了。他在你这儿吗?”  相似文献   

13.
那一年,铁轨铺到了山旮旯,20出头的小马被招工当上了车站值班员,一下子成了“拿薪吃米”的“国家人”。如今35年过去,小马埋头苦干变成了马老汉,可依然是一个值班员。16岁的女儿初中毕业在家待业已两年,老伴整天唠叨不停,抱怨马老汉“没本事”。好在吉人自有天相,马老汉不争不钻,下属有十几个车站的车务段却把今年唯一的一名“农转非”指标给了马老汉。据说这还是段长亲自批示点名的呢!天大的喜事,可把马老汉一家乐坏了。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早上,马老汉吃过老伴特意为他烹煮的鸡蛋面,兴冲冲地赶往市里办手续。心想:自己当了一辈…  相似文献   

14.
起名     
在蒋家庄,凡是提起蒋老汉,没有人不羡慕他老人家有福气的,虽然老伴去逝多年了,只留下一独子坤,但坤既孝顺又有出息,现在城里任财政局长,媳妇又是建行副行长,蒋老汉的晚年生活真是无忧无虑,悠悠哉哉。俗话说“福无双至”,而蒋老汉家却喜事一桩连一桩。前不久,结婚几年未孕的儿媳一下子给蒋家生下一对双胞胎孙子,蒋老汉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终日笑成一个柿饼。他虽大字不识一个,但还是很主动地为两个孙子起名字:“宝宝、贝贝、富富、贵贵……”可儿子、媳妇一个也没相中蒋老汉起的这些名字,最后还是两口子给定下名字了。老汉一听,…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办案     
“小李,你先看看这个案件”,午饭后刚踏进办公室,就听到主诉检察官陈老师对我说,他向我的办公桌示意了一下,我一看,哦!一叠卷宗工整地摆放在桌上。我赶紧上前拿起案卷定睛一瞅——“黄某某,放火”……从学校毕业到检察院已三个年头,这下,总算开始接触案件了!  相似文献   

16.
案例 68岁的郭老太和老伴丁老汉相依为命,住在北京市房山区某小区二楼。丁老汉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一楼邻居是年过古稀的葛老太。前不久,两家因为琐事闹了别扭。2002年8月9日晚,郭老太和丁老汉从楼上下来,正好碰见葛老太在楼前谩骂,双方因此发生口角。葛老太一时气愤不过,扬手打了丁老汉一巴掌。丁老汉当时就倒在了地上,经抢救无效死亡。郭老太认为,老伴的死与邻居葛老太的无端谩骂和这一巴掌有着直接的关系,且老伴生前患病,葛老太知情。为此,她将葛老太告上了法庭。郭老太能打赢官司吗?“气死人”、“咒死人”的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屡有…  相似文献   

17.
老马就要退休了。 最后一天上班,他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到单位和同事们道别,下午呢,出一趟远门,去了却一桩退休前最后的一桩心事。 老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后,又转乘了几个小时的汽车,然后,一辆拖拉机颠颠簸簸地把他拉到深山的一个村落。在拖拉机上老马就打听到他要找的人。开车的人说:“邢老汉啊,现在发了,乡里乡外,哪个不认识他?” 在全村最漂亮的一座二层小楼前,老马看到了邢老汉,邢老汉也看到了老马。愣了半天,邢老汉一下子扔掉手里的东西,走上前“扑通”一声跪下,嘴里叫道:“恩人!”满面含笑的老马立即脸色严肃起…  相似文献   

18.
吴鸣 《中国律师》2003,(6):40-42
这场变故震怒了检察官,公诉人翻开公安笔录:“给我一百万,我也不愿意卖,是不是你说的?”“是……我走。”公诉人恼怒地说:“管学宝!你为什么要卖给程绍  相似文献   

19.
“鲁医生,鲁医生……”看到昏迷两天两夜的廉书记,突然蠕动着嘴唇,廉书记的老伴不由惊异地呼唤……一会儿,鲁医生和纪委办公室主任天波疾步走进病房,来到廉书记的病榻边。天波望着这位曾经在文革中失去两根肋骨的纪委书记病成这个样子,不由眼睛湿润了。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俯下身,把嘴贴在廉书记的耳边,轻声道;“廉书记,我来了,我们就在你身边……”果然,廉书记吃力地睁开了眼睛。经过医生、护士的一番努力,廉书记奇迹般地坐了起来,他无力地握住天波的手:“我,我有一桩心事……”“廉书记,廉花娘已经给我说了,昨天我还…  相似文献   

20.
小孔2010年从部队回家探亲,到魏县车站下车后,被眼前错落有致的楼群、广场“震”住了。心里暗自闷想,这是我的家乡吗?这是中国鸭梨之乡——魏县?是不是下错站了?他看了看站台,是魏县车站,不错啊!可是,该走哪条路回家呢?他拿出手机给家里人拨通了电话:“爸,我到车站了,回家的路怎么走啊?”“孩子,你从车站乘一元公交车到小区下车就到了,咱家搬家了。我和你妈在家门口等你!”电话里传来一位老人欢快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