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也把他放到人肉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是网络上流传已久的名言,被用来形容"人肉搜索"的强大威力.  相似文献   

3.
青梅 《政府法制》2009,(4):28-29
主持人:青梅 访客:土坷垃(大学生)、布衣卫(学者)、白芝麻(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法为镜(法官) 青梅: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4.
"人肉搜索"界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持人:青梅 访客:土坷垃(大学生)、布衣卫(学者)、白芝麻(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法为镜(法官) 青梅: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5.
胡健 《江淮法治》2009,(5):57-58
如果“人肉搜索”加以有效引导和法律约束,会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高效有益的网络互助模式,同时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武器;但如果过度放任,甚至纵容针对个体的暴力行为,必然会恶化网络环境。发布所谓“网络追杀令”、“人肉搜索令”的网民不能以“道德卫士”自居而规避法律责任,同时还需明确网站的侵权责任。在网络侵权和“人肉搜索”侵权的案件中,许多网站确实可谓是“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6.
论“人肉搜索”在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梦茹  翁里 《犯罪研究》2010,(3):48-53,62
“人肉搜索”是网上侦查的有力工具,其在彰显公序良俗的同时,亦在挑战现行法律的道德底线。“人肉搜索”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侦查机关侦破案件的有力武器,同时也对公民的隐私权构成了巨大的成胁。笔者建议在法律的规制之下,才能将“人肉搜索”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运用于犯罪侦查实践;对于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违法“人肉搜索”行为应当禁止。  相似文献   

7.
韩晔 《法制与经济》2010,(13):89-89,100
“人肉搜索”作为后起的新兴的网络技术手段,尽管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将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导致被传播者的个人安宁遭到破坏,那就超越了法律的规定,存在侵犯公民隐私的问题。本文从“人肉搜索”的现状入手,分析“人肉搜索”所涉及到的侵权问题,积极寻求解决对策,在切实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发挥“人肉搜索”的证明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今当红的“人肉搜索”风潮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意识,满足了公民对信息批露公开公正的要求,但在“人肉搜索”中公开的个人信息,属于隐私权的范畴,“人肉搜索”过程中的不适当的行为很容易侵犯到他人的隐私权.本文通过对“人肉搜索”现象及隐私权界定的分析,探讨了“人肉搜索”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依据以及司法救济途径,简析如何把“人肉搜索”这把双刃剑收为己用,真正做到对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24):45-47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0.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20):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1.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16):51-53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2.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18):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3.
葛志群 《法制与社会》2012,(10):275-2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伴随着2001年第一起人肉搜索事件的出现,人肉搜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起来,人肉搜索引擎也由此被人们熟知,并熟练使用.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人们使用人肉搜索引擎的形式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信息的搜索,人肉搜索壮大为群体网络社会活动.在人肉搜索引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人肉搜索事件,在其事件的背后也反映了一定的法律问题.本文就人肉搜索引擎使用背后的法律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钱冰青 《法制与社会》2014,(34):267-268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肉搜索"引人关注。本论文就"人肉搜索"的利弊得失以及公众的不同看法乃至可能存在的法律盲区进行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包括从立法、追责以及相关网络责任落实),并对人肉搜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便更好地趋利避害,让人肉搜索为我们所用。  相似文献   

15.
致命搜索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2,(10):50-52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不过人肉搜索一旦超越了网络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导致网民集体演绎网络暴力。对无辜者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16.
王涛 《法制与经济》2008,(21):43-45
2008年什么最火,很多人会回答:“人肉搜索”。本来“人肉搜索”是带着维护道德、主持正义的因素而产生,但是部分网民为了满足个体窥私的欲望和宣泄对假想敌的愤恨,却将之在扭曲的网络中无限放大,或是口水淹没真相或是泄愤打败善良。在现行社会框架下受不到任何限制的“人肉搜索”似乎正在逐渐抛弃传统道德,在道德沦丧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虚拟世界的扩张,特别是技术的进步,大大挤占我们现实世界的空间,如果“人肉搜索”真的泛滥起来,现实世界的人们将没有个人隐私的空间,将在现实世界中无可逃遁。如何认清这种现象,通过立法规制正确引导网民的价值观、道德观是本文着重论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致命搜索⑥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对于平时上网的我们并不陌生,每每网络出现一些热门人物就会被广大网友人肉,其实就是利用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去寻找关于这个人的个人隐私。本文就人肉搜索所涉及的法律问题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孙浩元 《江淮法治》2011,(22):49-51
这是一个关于人肉搜索的故事。来自五湖四海、成千上万个人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人进行搜索挖掘。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人的所有信息。人肉搜索最近一次发威是网友们搜出了郭美美身后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逼得几家公司、机构狼狈地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网上流行的搜索方式,其作为一种技术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当人肉搜索超过一定限度侵犯了他人隐私权后,才属于违法行为。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未对人肉搜索造成的侵权行为进行详细规定,本文通过界定人肉搜索概念并探讨人肉搜索体现的权利和侵犯的权利,从而提出如何完善规制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