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琬微 《党课》2014,(4):39-41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而你在低头看手机。”这句网友的笑谈,无疑将现实生活中一个庞大而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手机奴”,形容得惟妙惟肖。当科技日趋进步、手机功能日渐强大时,我们似乎在不知不觉中遭受裹挟,又在眨眼间心甘情愿地追逐更强大的“爱疯”“炫酷APP”和一波又一波时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小保姆”。人们不禁要问:手机的发达已无孔不入,究竟是让我们更幸福,还是更悲哀?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世人庄严宣告: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相似文献   

3.
一、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深刻地回答了在新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为我们党面向21世纪进一步巩固自己、提高自己、加强自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三个代表”辩证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4.
锦囊佳句     
《军队党的生活》2014,(5):75-75
群众路线是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也是人民军队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就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官兵一致、实行“三大民主”,团结和带领广大官兵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强大故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桑杰 《新长征》2006,(11):33-33
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从中国历史上看,我们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且善于吸收其中的精华并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文化,但是当前文化交流中“西强我弱”的现实值得我们深思。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具备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中国要振兴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作出较大的贡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中央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对外传播和输出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曾亚波 《先锋队》2011,(9):61-61
“祸从口出”,有人这样形容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下课”。 新闻发言人被免职,号称中央国家机关“黄埔一期”的王勇平是第一例。王勇平出问题看似是他个人的问题,其实是具体社会矛盾问题频出而政府部门普遍忽视民意或应对不足的一个缩影。在公众日益强大的围观压力下,将有更多缺乏诚意和经验的发言人招架不住,败下阵来。  相似文献   

7.
没有政策上的支撑,就不能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是全国第二大苏区,我们必须打革命老区牌,争取更多的政策和更大的支持!”一个新的发展战略破茧而出!  相似文献   

8.
说气节     
王晓勇  若雨 《党风建设》2000,(12):14-14
气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我们通常说的国有国格,人要有骨气,就是指要有气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气节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人格品质;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就是国格。作为一个革命的党,一支革命军队,必须有气节,有一股浩然正气,这是支撑我们国家、民族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就有了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有了它,就有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有了它,革命就会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党建》1995,(3)
共产党员要有崇高的人生追求小平同志说:“有理想,有纪律,这两件事我们务必时刻牢记在心。”又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10.
一、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政治方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党魂,是共产党人崇高的政治追求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大目标、总方向,也是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内涵。衡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上、政治上合不合格,首先要看他是不是牢固地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  相似文献   

11.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2.
石平 《党史文汇》2002,(10):2-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每个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对党无比忠诚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通过扎实努力的工作,创造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是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性质所决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这个强大的理论武器,既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又具体而微、深入细致。它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但决不是高不可攀…  相似文献   

13.
富“口袋”与富“脑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说过:“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难以搞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也是这样。对此,我们华西村深有体会。记得1961年建村时,人们眼中的华西村是:“人均日有半斤粮,饿得走路都打晃,瘦得就像‘干田鸡’,大多数人是文盲”。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发…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怎样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新的世纪、新的阶段提出的。新的世纪、新的阶段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我们从总体实现小康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江泽民同志指出,“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人民的期待中,三卷本的《江泽民文选》出版了。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件大事。它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为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可以相信,随着《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和发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兴起又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并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既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新解放”推动“新跨越”和“新崛起”,必须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改变那些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我们的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内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行为的准则和自觉行动,以推动我们的思想大解放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这一论断表明,一个政党或政权要想长久地存在下去,其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必须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必须构筑起强大的政治向心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构筑强大政治向心力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8.
影像     
畏班族 畏班族,顾名思义就是畏惧上班一族。畏班族不仅缺了一个“强大的心脏”,而且“草莓化”。所谓“草莓化”,就是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实却经不住一点挤压。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3,(12):4-10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话,那么2013年绝对称得上是“亚洲年”,而这一年的主题则可以用“剑拔弩张”来概括。君不见,从钓鱼岛上空的中日战机对峙到以安倍为首的日本右翼分子参拜靖国神社、妄图“修宪”,从朝鲜高调表态要“以强大物理性措施”来捍卫国家的“射星”“试核”到美日韩频繁军演,令本就阴云密布的东亚地区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面对危局,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在给东亚危局添乱?未来的东亚局势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20.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