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福明 《春秋》2013,(1):41-42
程颐云:“诚则信矣.信则诚矣。”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互通相连。“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是经商之魂,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早期以荣成人为主流的北京烤鸭业近200年的兴衰发展史。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6,(1)
儒家交往礼仪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培育有着重要启示,孝悌宽恕之礼启示大学生要入孝出悌,修和睦,尚往来;尊敬谦诚之礼启示大学生要尊师重道,敬师长,诚求教;诚信仁义之礼启示大学生要诚实守信,能包容,讲义气;和善明德之礼启示大学生要礼貌谦和,善自律,造和气。  相似文献   

3.
《管子》有云:"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在管子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讲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诚信之于己,是坦荡磊落、真诚无伪;诚信之于人,是言出必行、行必有果.  相似文献   

4.
诚信人之根本,商家之根基。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为事不以诚,则事败,与人不以诚,则丧其德而增人之恕。白领丽家家居商场自2004年创建以来,始终以“商品质量百分之百合格,购物顾客百分之百满意”为工作目标,坚持遵循“诚实守信”的服务经营理念,给企业注入了强壮的生命力,使企业发展根基日益强固。  相似文献   

5.
一诺千金     
一诺千金邹人煜有友人问我,对目前推行的承诺制看法如何?我答曰:"这是大好事,但希望一偌千金,取信于民。"本来,中国是个最讲信义的国家,所谓"仁义礼智信",信就是最高道德标准之一。一信之诚,如天贯日月,生死不渝。冯梦龙就写了个朋友间因失约而自杀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诚信?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诚,信也,从言成声”,“信,诚也,从人从言”。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诚”通常表现为真诚、诚实、诚恳;“信”通常表现为讲信义、守信用、重承诺。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具有悠久的诚信美德的民族,有着深厚积淀的诚信文化传统,可为什么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却开始疏远诚信,甚至出现了“诚信危机”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松梅札记     
予尝闻今之交友,多惑于功利,以贿交之,以赂结之,觥筹交错,谄媚轻薄,诚可畏也。然夜读《忆大山》,惟幸习贾之交,高山流水,古风尚存。 是友也,因文结缘,性情相契;客舍论道,夙夜难寐;腾蛟起凤,畅谈五经六艺;紫电青霜,纵横古今兴亡。其谊也,发乎心,止乎礼,虽关山万里而惺惺相惜,然久别重逢似云淡风轻,如是十数载。后天不假年,子期西去;朝乾夕惕,伯牙绝音,乃撰文祭之。读斯文,至诚至真,至谦至敬,其情其谊,直如苍松寒梅,傲雪凝香;松擎天字,梅凝雪中;经霜而碧,历雪愈红,诚谓松梅之友、君子之谊也。  相似文献   

8.
王宏 《求索》2011,(3):110-111,114
探知"伪"的伦理意蕴,可从"伪与性、伪与真、伪与诚"的三维关系中,解析其深刻的道德内涵,即"伪"呈现出"人为、非本真、欺骗"的本质,是从心为恶的道德虚假和道德诚实。  相似文献   

9.
诚信是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是修身、立业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道德规范。诚,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含有诚挚、诚心、诚朴、诚恳、诚实等等。作为一般概念,具有真实无妄、诚信不欺的意思。信,也表示诚实不欺的意思。这正如程颐所说:“诚则信矣,信者诚矣。”在这个意义上说,信就是诚,诚信要求一个  相似文献   

10.
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公务员。行政行为应诚实守信,也就是说公务员应该诚实守信。 诚信。就是诚实而有信用,就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人无言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立人之道” 和“立政之本”。唐朝有名的宰相魏征上书皇帝李世民时就公开进谏“不信之言,不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并强调执政必须此信。诚信作为中国的优良传统。它从“天人相通”和“赞天地之化育”的角度审视生命。激友人们用“至诚”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现代社会,我国的《民法通则》里有诚信原则,老百姓实…  相似文献   

11.
诚与信是连在一起的,做人要诚实无欺,这是人立身之本,治心之本,得人心之本,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孟子说:“人天生存诚。”苏轼说:“天不容伪。”曾国藩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百心不可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这些古训告诉我们,只有坦诚待人,才能得人心,才能赢得他人的支持与合作。反之,则只能招  相似文献   

12.
问礼     
《精神文明导刊》2011,(9):57-57
哀公问于孔子日:“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日:“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婚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之为尊敬,然后以其所能教示百姓。卑其宫室,节其服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相似文献   

13.
杂谈漫笔     
据汉代刘向所著《说苑》载:孙叔敖即将就任楚相之时,许多人前来庆贺。有—位老人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听后,觉得老人的话很有道理,给自己敲了警钟。拜谢之后,他再三表示愿闻余教。老人见他通情达理,又告诫他:“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相似文献   

14.
诚信问题是一个永恒命题,无论中外,无关古今。以日本为例,仁、义、礼、智、信本是儒家的根本,古代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礼与信的观念也得到非常广泛的认可。目本民众,因为守礼,往往被世人认为是最有礼貌的民众;而诚信,则被日本公司认定为自己的命根子。一家公司,一旦被公众认为没有诚信,那么不管其规模大小。几乎都没有翻身的机会。日本名门企业雪印集团以及新兴企业活力门的破灭,也从反面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人类共守、公民必备的社会公德。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任何个人或社会组织,无论处于何种时代,何种社会地位,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和发展。待人以减,与人为善,是社会亲和力的必然要求。诚信是社会公守、公民必备的社会公德,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16.
虚假无德     
古人云,“诚者万善之本;伪者万恶之基”人的许多优良品质都与诚信有关,而许多不良品质都源于弄虚作假,欺人欺世之“伪”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当今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耍花架子,搞形式主义,浮夸虚报,欺上瞒下。他们挖空心思编造虚假数字,玩弄“数字游戏”,夸大成绩,投机取巧,骗取荣誉,糊弄上级更可怕的是少数地方甚至形成了说假话的环境,不拿虚假当回事。在那里,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诚信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价值规范,诚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基石,没有诚信就没有正常社会秩序和良好社会合作的可能性。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随着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的扩大,诚信发挥规范功能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并且由于范围的扩展而成为社会有序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从教十载,我的体会可概括为5个字:用"心"铸师魂。诚心。国内外对教师的研究表明,教师人格特征是产生教育影响的重要"变量"。鲁迅先生说过,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个诚字。从道德的角度来讲,诚是教师人格特征的重要因素。有了诚,才能做到敬业爱岗,追求精博,严谨治学,无私奉献;有了诚,才能做到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始终不渝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真正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谈不上师德。高尔基…  相似文献   

19.
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儒家的诚信是宇宙的本体,又是人的存在的本体,也是价值的本体。诚信就本体而言,是至沓的价值源头。因此,只有透过诚,才能在道德上立本,在本体上立根,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人的生命世界,没有诚信便定不住,也撑不起;人的生活世界,没有诚信便是空而不实,而无法远于禽兽。诚信的明现而见出人格的直拨俊伟,高风亮节。诚信开启了生命深处的亮点,开启了价值之源,理想之源。  相似文献   

20.
宋洁  陈戍国 《求索》2014,(2):180-185
《士昏礼》用雁问题,古今存两说:一以雁为家鹅;一以雁为鸿雁。本篇结论虽为“家鹅”说,但与诸家之说立论基础迥异。通过探求“雁”之本义为家鹅而非野鸟;“舒雁”、“鹅”之本义为野物而非家禽;“凫”之本义为家鸭而非野物;“舒凫”“鹜”之本义为野鸭而非家禽,可推知诸鸟名之属性在中古时期的一次语义转换——家、野禽之名的互换。据此,古今诸说及《士昏礼》“用雁”的象征意义亦可得出不同之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